-
【建校125周年】用科技创新迎校庆 125年校庆天津大学征集发布125个重大科学问题
原文链接:/tju/mu_news/info/1003/53274.ht
2020年10月15日
-
环境学院刘庆岭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Langmuir》发表封面文章
近日,环境学院刘庆岭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Langmuir》发表关于可挥发性有机气体高效处置的研究论文,被该期刊选为封面文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作为臭氧和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前体物质,其对生态环境可造成较大的危害,同时VOCs具有人体毒性,即使低剂量VOCs也会损伤人体健康。吸附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高效的特点,从而成为去除VOCs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吸附法的核心在于高比表面积、高热稳定性和高吸附性能...
2020年10月08日
-
王灿教授团队开发基于MXene的新型光催化剂实现安全空气消毒
(通讯员 仝真)新冠疫情的爆发,使人们对空气消毒日益重视。其中,紫外辐射是一种常见的空气消毒技术。然而,在实际的消毒过程中,微生物往往存在“复活”现象,从而大大影响了消毒效果。近日,天津大学王灿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层Ti3C2Tx(MXene)和暴露{001}晶面的TiO2的新型光催化剂,提高了光催化活性,取得了更高的消毒效率。该研究对前体MAX相蚀刻、插层、超声剥层,制备单层Ti3C2Tx纳米片,即MXene;通过水热法并...
2020年09月01日
-
非铅Cs2NaBiX6双钙钛矿纳米晶的高效光致发光动力学
近日,天津大学赵广久教授团队在钙钛矿材料的激发态化学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 10.65)上。该团队首次合成了一种新型非铅双钙钛矿材料,并调控晶格畸变,调控了激发态载流子动力学,从而显著促进了光致发光量子产率的提升,对进一步的材料开发和应用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研究背景在过去的十年中,关于钙钛矿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一直在光伏电池和发光领域得到了极大的...
2020年08月28日
-
生命科学学院常津团队探索阿尔兹海默病治疗新方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据报道,金属离子触发的淀粉样β肽(Aβ)聚集和乙酰胆碱失衡是AD发病的可能因素。因此,需要一种既能抑制和减少Aβ聚集,又能同时调节乙酰胆碱失衡的联合治疗来实现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近日,生命科学学院常津教授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 (IF:15.8)上发表了题为“A Novel Targeted and High-Efficiency Nanosystem for Combinational Therapy for Alzheimer...
2020年08月21日
-
天津大学封伟团队MSER:聚合物基三维连续网络的导热复合材料
本站讯 近日,天津大学材料学院封伟教授团队在材料科学顶级综述期刊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R-REPORTS (IF = 26.625)上发表题为“Three-dimensional Interconnected Networks for Thermally Conductive Polymer Composites: Design, Preparation, Properties, and Mechanisms”的综述。论文第一作者为张飞博士,通讯作者为封伟教授,论文DOI:10.1016/j.mser.2020.100580伴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4.0...
2020年08月16日
-
天津大学科研团队纯有机室温磷光研究取得新突破
近日,天津大学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杨杰博士等在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在Cell Press旗下材料旗舰期刊《Matter》在线发表,题为“Förster能量转移:一种开发刺激响应性室温磷光材料的高效途径及其应用”。该成果的第一作者为天津大学2019级博士生王云生,共同作者有吉林大学邹勃教授,共同通讯联系人为杨杰博士、唐本忠院士和李振教授。刺激响应性有机发光材料因其在信息存储、防伪、光电器件等应用...
2020年06月08日
-
我校科研团队研发“全天候”自愈合材料
(记者焦德芳)日前,天津大学张雷、杨静团队成功研发“全天候自愈合材料”。该材料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能在严寒、深海和强酸碱等极限条件下快速自愈合,有望成为机器人、深海探测器和极端条件下各类高科技设备的“超级电子皮肤”。相关成果已经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发表。自愈合材料采用先进的超分子技术合成。顾名思义,这类材料可以不借助外界能源,模仿人类皮肤组织进行自我修复,从而显著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和...
2020年06月01日
-
天津大学环境学院团队在国际期刊《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发表补充封面文章
开发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原料驱动的可持续绿色能源体系是应对传统能源紧缺问题的重要手段。半纤维素衍生化学品糠醛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多功能生物质平台分子,基于化学催化途径糠醛能够进一步转化制备一系列高附加值化学品和液体燃料。其中,乙酰丙酸烷基酯及其衍生γ-戊内酯的高选择性靶向制备被认为是糠醛定向催化体系的核心反应之一,而高性能多功能催化剂的设计制取则是实现该反应性能提升的关键。日前,天津大学环境学院吕...
2020年05月22日
-
环境学院童银栋等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成果阐述人为活动干扰对湖泊氮磷元素生态计量平衡的潜在影响
我校童银栋副教授等,近日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在线发表了关于湖泊中氮磷元素计量平衡与人为活动干扰影响的研究论文“Improvement in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lters lake nitrogen to phosphorus ratios in populated regions”,揭示了我国大规模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人口稠密地区湖泊中营养元素计量平衡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了针对性改善建议。该研究由我校环境学院童银栋、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刘学炎等联合清华...
2020年05月09日
-
天津大学封伟团队在带隙可调的新型锗硅基半导体二维原子晶体研究上取得突破
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在半导体二维原子晶体的可控制备和带隙调控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在理论计算和结构设计的基础上,采用-H/-OH封端二元锗硅烯,首次获得了具有带隙可调控的二维层状锗硅烷(gersiloxene)。通过精确控制二元配比,实现了二维锗硅烷的带隙调控,并探索了其光催化领域的应用价值,为后续设计新型半导体二维原子晶体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文章...
2020年03月23日
-
天津大学环境学院在可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处理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态势严峻,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与生态健康、生产与生活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地球大气环境健康每况愈下,雾霾、光化学烟雾、粉尘等大气环境污染成为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关注和讨论的热点。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是造成大气雾霾以及臭氧(O3)的重要污染物之一,如何高效去除VOCs是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焦点。催化氧化法是VOCs末端治理技术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该法通过活性组分涂覆或者附着在蜂窝陶瓷...
2020年02月22日
-
天津大学张建华课题组MRC:简易高效构筑氧化还原敏感的共价有机框架纳米给药载体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张建华副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种简易、高效、低成本制备富含二硫键的共价有机框架纳米给药载体的新方法,构筑基元简单易得,所制备纳米载体不仅能高效负载阿霉素,还能智能感应肿瘤细胞内的特异性氧化还原微环境,从而发生解体并快速释放药物。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化学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遗憾的是,由于化疗药物无法在肿瘤部位特异性富集,...
2020年01月13日
-
天津大学仰大勇课题组JACS:DNA水凝胶网络实现干细胞特异性高效捕获
近期,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仰大勇课题组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关于DNA水凝胶网络捕获干细胞的研究。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姚池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唐涵为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支持。相关成果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如归巢到受损组织部位、分化为多种类型细胞、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和发挥免疫调...
2020年01月04日
-
天津大学新能源化工团队探寻设计催化剂的“秘诀”
催化科学作为当代化学工业的“心脏”,在促进能源高效转化利用、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扮演着当之无愧的主角。如何利用理论计算与传统实验相结合,快速筛选性能优异的催化剂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课题。近日,天津大学新能源化工团队应英国自然出版集团《Nature Reviews Materials》(《自然综述:材料》)邀请,撰写题为“基于线性关联与反应描述符指导催化材料的理性设计”的论文,12月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系统总结了...
2019年12月04日
-
天津大学仰大勇教授课题组JACS:纳米界面上的基因线路区室化促进级联基因表达
在生物体内,功能上具有关联性的基因通常被限制在特定的区室中进行高效的级联基因表达。例如,在真核细胞中,染色体根据基因功能相关性被分割成多个染色体域;线粒体DNA上排列着一系列编码呼吸链复合物的基因,并被包裹在线粒体中。因此,研究基因DNA区室化效应(compartment effect)对级联基因表达的影响可为了解细胞构筑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提供重要启示。近期,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仰大勇教授课题组通过在金纳米颗粒上共同锚定两...
2019年11月18日
-
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教师刘斯与合作者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
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教师刘斯与合作者在发现人源钾氯共转运蛋白KCC1的机理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首次解析出人源钾氯共转运体蛋白KCC1的2.9埃冷冻电镜高分辨结构(1埃=10-10米),揭示了钾离子和氯离子在细胞膜蛋白上的结合位点,提出了钾-氯共转运机理,为癫痫等相关疾病治疗和药物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人体细胞内的钾、钠、氯等离子浓度处于相对...
2019年10月25日
-
天大科学家首创新型无毒超低温细胞保存技术
近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张雷、杨静团队成功研发新型细胞超低温保存术,首次实现低成本无毒副作用超低温保存人类软骨细胞,有望成为细胞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为血液病、癌症患者等人群带来福音。该成果现已发表于美国化学会权威期刊《生物大分子》。细胞治疗是指将细胞在体外培养后移植到患者体内,以修复或替换人体受损的组织或细胞,从而达到治愈目的。将细胞超低温冷冻保存用于未来“唤醒”与治疗,被称人类医学发展史上最具...
2019年10月22日
-
天津大学环境学院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课题组宋春风副研究员团队在国际期刊《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发表封面文章
2019年8月,天津大学环境学院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课题组宋春风副研究员团队在CO2捕集及生物转化领域的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在国际科学期刊《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国际三大权威化工杂志之一)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发了科研成果《Novel Regeneration and Utilization Concept Using Rich Chemical Absorption Solvent As a Carbon Source for Microalgae Biomass Production》(DOI: 10.1021/acs.iecr.9b02...
2019年09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