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duate School of Tianjin University
研院首页> 新闻快讯> 正文>

“教育评价新技术与大数据建设”平行论坛顺利举办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31日   点击量:717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现场


为探索新时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问题,推进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体系建设,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于12月26—27日在天津顺利召开。

本次会议围绕“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主题,从立德树人成效评价、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评价、教育评价新技术与大数据建设、专业学位评估与认证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

其中,“教育评价新技术与大数据建设”平行论坛由天津市教委和天津大学承办,邀请教育部学位中心评估处高级项目主任、高级工程师高怀雁,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刘筱敏,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张琳,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肖文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祝爱武,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王梅,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戚兴华作报告,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教委副主任白海力和评估委员会委员、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郑刚担任主持。



平行论坛上半场聚焦科学计量与大数据平台建设主题,4位从事教育管理与计量分析的实践专家进行了重点发言。高怀雁老师从项目定位、启动背景、平台架构、资源情况、主要功能、特色优势等方面分享和演示了学位中心学科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建设情况;刘筱敏老师以“数据整合支撑学科评估”为题,分享了对评估的理解与认知;张琳老师结合欧洲科学计量在科技评价中的应用,从“数什么”和“怎么数”两个方面分析了科学计量在评价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对科学计量与同行评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度剖析;肖文英老师着重分享了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与质量监测体系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了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管理与质量监测构想。



下半场4位从事教育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专家围绕“教育评价新方法的探索与研究”进行了报告交流。王传毅老师采用PSM-DID模型,对德国大学“卓越计划”实施成效进行评价,展示了德国大学“卓越计划”与高校科研产出之间的关系;祝爱武老师聚焦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从评价视角、评价内容、评价制度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关于评价模式与机制优化的建议;王梅老师以天津大学16个理工学科背景的学院为研究对象,采用组合赋权法和综合模糊评价模型,开展了研究生培养绩效的分析评价;戚兴华老师基于博士生培养周期的背景,提出了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新维度。

结合8位嘉宾的精彩报告,与会代表分别就学位中心学科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安全性、学科评估与学位点评估的关系、如何调动导师数据监测系统信息采集的积极性、大学同质化与评价导向之间的关系、研究生培养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导师性别与人才培养的关系、评价指标体系的周期性等问题,同报告嘉宾进行了现场互动与探讨交流。

本次平行论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嘉宾的分享精彩纷呈,与会代表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论坛的成功举办带给与会者许多关于“教育评价新技术与大数据建设”的思考和启发。

首先,新时代背景下,激烈的科技竞争、有限的资源投入、多维度的教育活动,都对教育评价提出了越来越高、越来越精准、越来越具有针对性的定制化需求,某一种评价方法或评价方式难以完全满足各类群体、各个环节的评价要求,因此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在贯彻落实新时代新精神新观点新要求的基础上,探索教育评价新方法,创新教育评价新思路

其次,牢牢抓住教育评价的核心要素,充分发挥教育指挥棒的导向作用,不论是教育部学科评估,还是“双一流”动态监测,亦或是其他评估评价,虽然在指标上、形式上可能存在诸多不同,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核心评价要素都是紧紧围绕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国际影响、社会服务等方面予以开展,应充分领会新时代有关教育评价的新要求新思想,引导高校、学科、教师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引导大家在关键核心指标上动真招、出实效

最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教育评价带来了重要的改革机遇,应充分建设好、利用好大数据平台的技术优势,减少在信息填报、数据获取等环节中的人力投入,解决在精准评价、动态监测、多维分析等方面的技术难题,真正为教育评价改革提速,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助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