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duate School of Tianjin University
研院首页> 新闻快讯> 正文>

天津大学等六所高校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纪实

发布日期:2019年09月18日   点击量:2348  

编者按


《青海日报》9月17日06版头条刊发题为《团队帮扶结硕果》的文章,报道以天津大学为组长单位的六所高校对青海民族大学的“团队式”帮扶。报道称,天津大学以服务国家的战略担当、对西部民族高校的深情厚谊,全力以赴、高效务实地推进对口支援工作,为青海民族大学的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谱写了一曲东部高校支援西部高校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清海日报》2019年9月17日 06版


9月19日,青海民族大学将举行70年校庆的一项重要活动——对口支援工作推进会,来自天津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河北地质大学的领导齐聚青海民族大学,与省委、省政府领导共商进一步助推民大发展大计。

7年前,教育部确定天津大学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自签下对口支援协议的那一刻起,就把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的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与创建于1949年12月12日的新中国成立最早的民族高校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天津大学以服务国家的战略担当、对西部民族高校的深情厚谊,全力以赴、高效务实地推进对口支援工作,为青海民族大学的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谱写了一曲东部高校支援西部高校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随后几年,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河北地质大学相继结对支援青海民族大学,形成以天津大学为组长单位的“团队式”帮扶格局,助推青海民族大学步入了发展快车道。“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高等学校计划,是推动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青海民族大学的快速发展充分证明,对口支援是一项利在当前、关乎长远的工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青海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薛建华说。

支持学科发展,助力博士点建设

学科是学校发展的龙头,天津大学始终围绕学科发展加强对口支援工作。青海民族大学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青海省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经过近40年的努力,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生教育经验,也具备了开展博士教育的条件。但博士点申报“瓶颈”一直未能突破。天津大学对口支援之初,就把博士点申报作为突破口,全力以赴给予指导和支持。

2014年,在教育部的关心支持下,天津大学与青海民族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天津大学单列计划,培养国家特需人才。天津大学本着构建一个体系、建设一支导师队伍、培养一批人才的“三个一”工作目标,积极帮助青海民族大学扎实推进博士点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已联合招收、培养44名博士研究生。在积累联合培养博士生经验基础上,对口支援高校又全力以赴指导青海民族大学从学科、师资、科研条件等方面创造条件,并帮助青海民族大学于2018年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构建了学校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


9A9B

青海民族大学2018年对口支援工作会议


站在新的起点上,天津大学副校长王树新说:“希望天津大学和青海民族大学深度开展有滋有味、有血有肉的合作交流,提早谋划新增博士学位点的申报工作。”

建成院士工作站,提升服务地方能力

按照青海省“十三五”规划要求,依托天津大学在盐湖化工和结晶领域优势,2017年8月建成青海高校中的首个院士工作站——王静康院士青海民族大学工作站。工作站积极承接我省盐湖化工等领域科研需求,自建站以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11项,教育部项目3项,获得科研经费692万元。为我省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及盐湖化工产业的科技发展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9577

王静康院士青海民族大学工作站授牌仪式


教育部副部长、天津大学原校长钟登华说:“王静康院士是我国‘工业结晶之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院士工作站落户西宁、落户青海是一件大事,在青海已有的院士工作站中占有重要一席,这对于天津大学来说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把王静康院士工作站建好,以此作为天津大学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的一项最重要成果。”

省政府高度重视省校战略合作,主管领导2次带领青海民族大学领导赴津对接青海省科研需求,落实协议内容,为我省盐湖化工、新能源材料等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13年,设立“天津大学—青海民族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每年划拨专项经费50万元,支持天津大学优势学科专业教师以传帮带的形式与青海民族大学青年教师共同承担科研课题。2013年至今,天津大学投入专项经费350万元,共设立70项自主创新基金课题,研究领域涉及青海民族大学所有理工学科。通过培育,已有10个项目获批青海省科技合作专项、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专项、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等项,获批经费435万元。2014、2015两年,北京工业大学与青海民族大学合作基础研究基金,立项资助项目共计16项,合计资助经费80万元。两校教师合作申报获批青海省创新平台建设专项、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专项、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等6项,获批经费370万元。与厦门大学教师合作申报获批青海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项,获批经费40万元,为两校科研合作和服务青海省锂电池产业链开了个好头。


661A

天津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


发挥名校资源优势,帮建高层次师资队伍

为全面提高青海民族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支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利用教育部博士单列计划指标,选派相关人员赴对口支援大学学习、交流,提升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和教学、管理水平。2014年开始联合申报博士研究生单列计划指标,目前已有44名青年骨干教师赴天津大学、厦门大学攻读博士学位,5人已顺利毕业。利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西部受援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进修项目,选派102名骨干教师、26名管理教辅人员、16名中层干部赴对口支援高校进修学习、交流培训、挂职锻炼。柔性引进天津大学4名、中央民族大学3名、北京工业大学1名教授为领军人才,引进晶体科学工程与技术创新团队1个。2名教师以“西部之光”国内访问学者身份赴厦门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邀请厦门大学研究院副院长史秋衡博士来校在“学校发展与管理高端论坛”作专题报告。

支持学院建设,推动学科协调发展

点对点、有侧重支持各学院,强化学校相关专业建设。天津大学侧重帮扶理工科尤其是新工科、化学学科建设中国人民大学侧重帮扶法学、中国语言文学等人文学科,厦门大学侧重帮扶经济、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经管类学科,中央民大侧重帮扶艺术学、民族学类学科,北京工业大学侧重帮扶交通及建筑工程专业,河北地质大学侧重帮扶特色专业,共同为青海民族大学和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天津大学、青海民族大学2017年对口支援工作会议


天津大学40余名教师来校讲学、支教,选派专家挂职青海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和计算机学院院长,有力推动了学院发展,筑牢了青海民族大学理工科专业基础。北京工业大学选派专家挂职青海民族大学交通学院院长,河北地质大学选派专家挂职青海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聘任厦门大学郭晔等5名教授为学校客座教授、2名专家来校参加学术研讨会并指导金融硕士专业建设。中国人民大学9名专家来校参加学术研讨会、交流指导工作,开展学术讲座8场。有效加强了青海民族大学的理工科专业建设,巩固了传统优势人文社科专业,实现各学科不掉队、不冒进,统筹推进,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开展学生培养交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采用“2+2”模式联合培养青海民族大学优秀本科生。截至目前共联合培养优秀本科生近200名。2014年天津大学团委和青海民族大学团委组织学生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都乡开展的七彩课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团中央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获银奖。天津大学田径队来校开展高原训练,开启了体育工作的交流合作。举办三届“天青博士研究生论坛”,为青海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与国内名校博士研究生及导师交流、探讨提供高层次平台。 

谈到对口支援工作,青海民族大学校长索端智深有感触地说:“对口支援工作取到了累累硕果,极大促进了青海民族大学的发展,不论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研工作还是学生培养,我们有太多的受益。我们一定心怀感恩,把对口支援之力加倍转化为发展之力,不辜负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和对口支援高校的殷切期望和关心支持。”


文字来源:青海日报

图片来源:网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