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午,“深大讲坛”第一百零六讲在我校图书馆北馆二楼会议室开讲。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培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场题为“岩桂与梅花——传统士人精神世界探析”的讲座。
刘培从宋朝理学精神讲起。北宋后期理学兴起,理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一代士人的共同努力下,理学终于植根到人们的生活中,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判断与生活观念,并重新塑造了中国人的灵魂,培养了中国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忠诚感。
宋代以来,桂树成了祈愿科名高第的惯常意象,宋人郑寀元孙作《岩桂赋》,刘辰翁作《东桂堂赋》,皆以桂树入诗,抒发胸中抱负。在桂树意象不断丰富的过程中,桂树被赋予了奕世清芬的内涵。读书人期待月宫折桂,但读书不再是唯功名是瞻,更重要在于立德立行,砥砺修为。周必大《桂隐铭》、叶适《史进翁墓志铭》,皆反映了读书与修身齐家之间的重要关系。“岩桂”之称,在当时本属于专用名字,但宋人在“岩”字上做文章,以丰富岩桂的象喻意义。在桂树上,又从屈原、淮南小山那里继承下来高洁不凡的内涵,并生发出抱道自守的意义,使得立德与科考在内涵上取得了一致。
南宋后期的赋家多把梅花描写置于生活场景之中,梅花与人的精神生活结合得更为紧密。梅花的形象由自在而美丽转向孤独坚守,同时又融入孤芳自赏的情韵。梅花象征着节操,在南宋时期的创作实践中,她凝结着中华民族危难时刻所表现出的坚韧不屈的品格,也蕴含着在坚韧不屈中追求自足自适的高洁情操。
刘培总结,岩桂与梅花的意象映照了中国传统士人的精神世界。从宋人的赋作中,我们能感受到古人优秀的气节与品格,这值得当代学子去学习,去传承。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