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大学范滇元院士、张晗教授团队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影响因子38.618,中科院JCR 1区,TOP期刊)上发表了题为《Omnipotent phosphorene: a next-generation, two-dimensional nanoplatform for multidisciplinary biomedical applications》的综述性学术论文(DOI: 10.1039/C8CS00342D)。深圳大学仇萌博士是第一作者,张晗教授和高丽大学Jong Seung Kim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二维磷烯,作为二维材料家族的新成员,具有可调节直接带隙和高载流子迁移率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等优势,因而有望成为下一代多功能诊疗平台在生物医药领域扮演重要角色。二维磷烯可调节的直接带隙赋予了其超高的消光系数和光热转化效率,使其不仅成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光热治疗敏化剂,同时也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光声成像对比剂,由于具有更佳的灵敏度、空间分辨率,因而在疾病诊断方面相比传统成像对比剂更胜一筹,可以更高效的进行成像引导治疗;并且磷烯独特的晶体结构可以将所吸收光辐射的能量高效地转移给氧气分子并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单线态氧,通过破坏癌细胞的细胞膜和DNA等诱导癌细胞凋亡,因此在光动力治疗方面大显身手;二维磷烯的层状褶皱的晶体结构使其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可用于抗癌药物、生物活性分子和荧光团的高效负载,并可通过近红外光调制实现药物的精准释放。更为重要的是,二维磷烯的极佳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使其成为最有临床应用潜力的多功能纳米医学平台。由于二维磷烯独特的优势,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展现出有巨大的潜在价值。本课题组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黑磷的发现发展、物化特性和制备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基于黑磷材料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生物医学应用的最新进展,并在最后讨论了二维磷烯的材料设计与构建的基本策略,展望了二维磷烯在多模式联合治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和神经性退行性疾病等方面潜在的生物医学应用,以及他们在临床转化应用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孔雀团队、深圳市黑磷光电技术工程实验室、深圳市重点科技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等多项基金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8/cs/c8cs00342d#!divAbstract
(科学技术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