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我院成功举办建院四十周年学术交流研讨会

编辑:土木高级账号    发布时间:2024-11-06 14:39    浏览次数:

2024年是我院办学四十周年,站在“四十不惑”历史新起点,11月3日上午,学院举办土木交叉学科发展交流会,11月3日下午,学院举办学科建设研讨会、教学范式研讨会、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经验交流会,问计著名专家学者,指引学院未来的发展。

学科建设研讨会

11月3日下午,为深入探讨我国土木工程学科的未来发展,并为未来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科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及可参考经验,我院举办学科建设研讨会,邀请约150名院士、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学科发展共性问题及方向。我院龙武剑执行院长首先代表学院热烈欢迎来自各高校、企业的院士、专家,感谢其分享对土木工程学科未来发展的见解与经验。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院长方东平教授作《土木工程学科的挑战与发展》的邀请报告,指出现实世界蕴含大量交叉科学问题,当用传统单一学科无法解决问题时,就需要开展学科交叉研究。以智能建造为例,学科交叉研究到一定程度时,就形成了交叉学科。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重视通识基础教育,重视前沿主题。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许月萍教授作《土木工程学科高质量发展思考》的邀请报告,介绍了浙大土木传统优势学科办学经验,以构建超重力科学与技术学科前沿,推进绿色低碳技术,赋能智能化交叉创新,促进土木工程学科传承创新,打造“大土木类”本博贯通人才培养体系。

香港城市大学建筑及土木工程学系系主任戴建国教授的《香港高校土木工程学科发展现状与未来——我的理解和认识》邀请报告总结了中国香港高校土木工程学科现状,认为未来中国香港土木工程学科发展将拥抱数字化转型,重视可持续性和韧性城市,加强学科与行业融合,教育将培养学生全球视野和终身学习。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宇星博士以《深圳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为题作邀请报告,围绕深圳市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以土木工程学科的信息化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构建产学研一体化联合攻关模式。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开源与开发者发展部副部长张存燕作《校企协同,共建数智人才新生态》的邀请报告,指出人类社会正加速迈向全面智能化时代,产业人才需求结构发生变化,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将面临重组,产教融合是培养智能时代创新人才必不可少的路径。

会议最后,龙武剑执行院长总结发言,衷心感谢各兄弟院校院士、专家、学者对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及学科的发展一直以来给予的关心与支持,期待在未来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持续创新和跨学科合作,推动土木工程学科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

教学范式研讨会

来自15个单位共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教学范式研讨会,由我院副院长杨磊主持会议。

教学范式研讨会议的特邀报告环节内容丰富、视角广阔,6位专家教授聚焦土木学科当下焦点、展望前沿,为学院未来教学范式改革与实践指明了方向。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孙利民作《智能化背景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思考》报告表示,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正处于发展阶段,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需求和民生需求,需要我们积极拥抱智能化技术,进行产教融合,跟企业更多的结合,更新知识结构体系,结合新的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传授知识的教育和培养人才的技能的能力的培养。

福建理工大学副校长吴琛作《建筑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报告,以福建理工大学的教学改革为例,分享了在建筑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改革的思路、困难、方法和成效。在专业教学体系、教学组织、育人机制上进行创新改革,实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程建造的深度融合。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阮欣作《人工智能赋能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转型发展的探索》报告,以同济大学智能建造专业为例,介绍了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新教育的新模式,提出培养未来一代的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人才,需要从课程体系、教学的内容、教材教学、实验实训、实践实习、授课过程、质量评价全面的改进。

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书记毛超作《AI+赋能工程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数智素养提升:课程探索与创新实践》报告,指出要以学生的自驱力作为培养的目标,充分考虑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融入,构建全过程、全覆盖、全场景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去提高学生的素质素养。

教育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季静作《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从教学改革到教学成果》报告,指出在教学上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脱节、行业需求和融入力度不足、本土教育国际竞争力不足和国际视野缺乏的问题,分享了思政第一课、土木作业全英专业建设、国际化联合培养等改革范例,提出教学改革应以学生成果呈现,成果的整理需要关注时代的关注点和焦点,还要注意应用效果和影响力。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宁贵霞作《基于“学生中心、三融核心”的智慧化教学组织与思考》报告,提出课程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要围绕学生的知识需求和职业成长为中心,思政、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的“三融”核心,指出课程建设的目标要围绕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去融合“三融”核心,落实新课建设的标准,实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并提出教师应与时俱进、授人以渔、天道酬勤,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文化的传承。

我院副院长杨磊表示,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深圳大学土交学院未来的发展指引了方向,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为推动土木工程教学范式改革和实践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经验交流会

本次全国重点实验室及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经验交流会分会场共邀请了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及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负责人作特邀报告,全国不同高校骨干教师和众多企业嘉宾近百人共同参与了这场高水平的交流会,本次会议由我院副院长丁志坤主持。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深地工程智能建造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吉雄教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曹曙阳教授,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勘察设计大师、极端环境岩土和隧道工程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国良总工程师,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勘察设计大师、极端环境绿色长寿道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汪双杰总工程师,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 海洋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彭涛教授,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矿山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富强理事长先后分享了各自所负责的国家级平台建设情况。

在自由交流环节,来自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不同单位的专家交流了实验室建设、管理、验收等过程中所积累的重要经验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通过不同单位的精彩分享,初步形成以下共识:首先是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优秀的团队建设是科研成功的基础。各个实验室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合作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为未来国家级平台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其次,研究方向的选择与国家重大需求及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保持科研工作的前沿和前瞻性。最后,建设一流的国家级科研平台,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系统工程。扎实的科研基础、开放的合作态度,以及科学的管理模式,是我们在未来应对挑战的关键。

上一条:中国工程院深地深海深空物质资源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 第二轮通知

下一条: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Jayantha Kodikara教授、陈刘欣博士后研究员来访我院开展交流

关闭

地址:深圳大学沧海校区致工楼        管理员信箱:450410031@qq.com

Copyright © 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粤ICP备11018045号-7 深公网安备440330090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