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专业 |
085501 |
专业名称 |
机械工程 |
学制 |
3年 |
学位类型 |
专业学位 |
学院名称 |
126 应用技术学院 |
招生人数 |
67 |
联系人 |
庄老师(010203方向)董老师(04方向) |
联系电话 |
0755-23256505;0755-23256209 |
电子信箱 |
sgim_gra@sztu.edu.cn;dongrui@sztu.edu.cn |
初试科目 |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2]数学二;[902]机械设计基础; |
复试科目 |
[F126]专业综合知识考核(应用技术学院); |
注:具体考试科目参考书目信息详见深圳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https://yz.szu.edu.cn/info/1041/12986.htm
二、专业方向及指导教师
专业方向代码 |
专业方向 |
指导教师 |
01 |
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 |
申文静,张文伟,段天利,张明吉,何铁锋,陈宇龙,龚子丹,吴宠昊,陈华,张旭辉,占旺龙,李春波,杨焕,李莉华,许彬彬,胡邓平,张智星,舒阳,宋秋明,杨灿,王萌,高文科,李立洲,韩继德,陈菲,郑国梁 |
02 |
机器人工程及应用 |
谢鹏,罗秋月,张坛,马淦,彭曙蓉,朱赤,孙立志,张阳,吕月玲,李文贤 |
03 |
智能控制与系统 |
刘小旭,胡学娟,张海传,房立存,贾原,陈庚亮,吴国华,郑林锋,吕志坚,王文林 |
04 |
工业设计工程 |
李立全,魏芊蕙,杜鹤民,翟伟民,崔因,王军锋,郝娉婷 |
三、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机械工程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遵纪守法,具有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精神,道德高尚,求是求真;
2)掌握坚实宽广的本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机械工程或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教学或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创新精神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自如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培养方向:
1、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
(1)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以传统制造技术为基础,将智能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用智能技术解决制造中的问题。主要开展智能制造领域的新工艺、新方法研究及其装备、辅具的开发设计、智能化生产线设计及系统集成等研究,为智能制造、机器人等国家战略产业及相关产业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2)激光智能装备及应用:以激光及激光加工技术为基础,研究先进激光光源、激光智能制造系统、激光加工工艺等工程化问题。培养激光器、光学设计、系统集成及应用、激光精密制造等相关领域的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3)微纳器件制造技术:以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传感器加工技术为基础,研究微系统芯片的设计制备及相关器件性能测试、MEMS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关键技术等工程化问题。培养微机械电子系统的设计仿真、加工测试、封装校准等相关领域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2、机器人工程及应用:
以机器人学为基础,综合机械、电子、自动控制和计算机工程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开展工业机器人设计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控制及仿真、机器人感知与机器视觉等相关领域研究,为智能制造、机器人等国家战略产业及相关产业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3、智能控制与系统:
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具体应用领域,研究系统建模,信号采集与处理、控制与决策等工程问题,培养复杂机器人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智能仪器仪表以及驱动与伺服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的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4、工业设计工程:
以轻工、电子产品、智能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生命健康和智能可穿戴等现代产品开发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培养具有融合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学科知识进行工业产品、人机界面、用户体验以及服务的跨领域创新性设计能力,并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等领军素养,能够把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从事设计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系统规划以及产品设计、技术管理等方面引领性工作的拔尖创新设计人才。
师资队伍:
本学科拥有广东省先进光学精密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激光技术研究工程中心。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9人,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8人,教授6人,副教授16人,33人具有博士学位,大部分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师资力量雄厚,学历结构合理。
吕启涛,博士,教授。从事激光核心技术方面的研究,带领团队研究开发出一系列先进激光光源及高端激光智能装备,打破国外公司长期对激光核心技术及关键部件的国际垄断格局,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特聘教授,“深圳市海外高层次A类人才”、“深圳市南山区A类领航人才”,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先后主持欧共体项目3项、德国政府项目5项,国家重大仪器项目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厅项目5项、深圳市创新项目2项,累计承担国家、省市级项目总额超过2亿元。2017年获得深圳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授权国际专利6项、国内发明专利50多项。
张文伟,博士,教授,微纳芯片产业中心主任,深圳市孔雀计划A类人才。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英国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系博士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长期从事传感器芯片及其模块的应用研发与开发。曾分别在霍尼韦尔英国(世界500强企业)、Tyco英国任全球研发经理,研发总监和产品总监等职务。在各类MEMS传感器芯片以及模组领域有着二十余年的研发及工程管理经验。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拥有9项授权的美国发明专利。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经费充足。团队拥有MEMS加工和封装,微系统网络设计、测试等技术平台,以及微系统、微结构器件,半导体微结构材料的研究设备和研究能力。
朱赤,博士、教授。日本东京大学精密工程系博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博士后,从事太空机器人及火星车的研究。在日本工作期间,连续主持日本学术振兴会项目(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相当)9项和30多项日本企业横向项目,培养了60多位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项,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1项,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领域1项。研发了世界上首台具有管内操作功能的管道监测机器人,首个太空机器人系统,步行速度1.5km/h(2004年)和当时(2006年)为世界第一的单脚跳跃高度4cm腾空时间110ms的由电机驱动的等人高2足人形机器人等。近几年重点研发以“助老助残助力”三助为目的的机器人及其系统。
王红志,博士,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博士毕业,获“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称号(2009-2013年)。担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多门课程教学,获“深圳大学第2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等6项教学奖。主持深圳市地铁自动扶梯故障分析项目“深圳地铁XXX扶梯主机基座螺栓组应力有限元分析”、负责“电动汽车旋转升降座椅研制”企业项目的总体设计,积累了丰富的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经验。
陈菲,博士,教授。曾任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智能制造装备可靠性理论及应用技术和智能装备故障诊断等方面研究。任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长春市第7批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可靠性分会第6届委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可靠性分会理事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试验机分会理事。近五年,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9项,累计科研经费1560万。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软件著作权17项,发表论文30篇(被SCI、EI、ISTP收录19篇)。主讲本科生《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工程制图》、《特种加工》及《虚拟仪器软件设计》和研究生《机械振动力学》等多门骨干课程,已培养26名硕士研究生和1名博士研究生。
李文贤,硕士,教授。在全球第一的通讯企业有超20年的移动通讯网络及产品研究、设计与开发经验。长期负责智能网联与智能制造的产品与解决方案设计,主导国际与国内产业政策的制定。研究和设计跨领域、学科融合的技术与方案,匹配应用场景创新。在服务企业期间获得高级别系统设计专家,战略规划与设计专家,产业规划专家任职资格,是专家委员会成员。主持的核心网络创新开发获美国国家专利,主持智能网联解决方案纳入中国2019智能网联产业规划标准等。目前担任学院“智能制造装备学科带头人“,并负责”机器人工程“专业的规划与设计。
课程设置:
振动分析基础、数字信号分析与处理、自动控制理论、测试技术与数据处理、高等工程数学、设备故障诊断与预测、应用光学、机器人技术与应用、试验设计方法、有限元分析与应用、数字图像处理、人机工效设计与分析、设计语意与符号学、工业设计创新理论与方法等。
教学资源:
专业突出“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激光与增材制造”和“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与精密仪器设备”的学科特色,对标德国费劳恩霍夫研究所,开展实验室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现有教育部-瑞士GF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培育建设单位,先进光学精密制造技术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数字化制造训练中心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业3C产业机器人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中心(广东省高校先进MEMS传感器芯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德光学传感与检测实验室和中德啤酒酿造过程控制实验室2个中德联合特色实验室。与大族激光、伍尔特电子、泰德激光、汇川技术、怡丰自动化、西门子等60余家深圳市知名高新技术产业在人才培养、共建专业与课程、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签订了60余项校企合作协议。目前,拥有实验室面积超20000平方米,有工业4.0智慧化工厂,工业机器人综合训练系统,高精度全波段激光光谱仪和多型号光束质量自动分析仪等科研、实验、教学设备近8000台件,总价值28631余万元。
奖励体系:
按照深圳大学以及深圳技术大学的奖助体系执行。
培养特色:
1)真正体现专业硕士面向工程应用的定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培养模式上,强调工程应用背景,适当减少课程中的理论深度,增设“企业项目实践”等特色课程;毕业论文选题必须限制于产品或技术应用类题目,有明确的应用背景;
2)在培养目标上,打破传统机械限制,突出产品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等特点,具备机电结合、机电液(气)结合、光机电结合的思维方式和设计能力。
就业情况:
与深圳及周边知名的高新企业密切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从反馈信息中动态调整培养方案和目标;在培养中要求学生深入企业开展短期项目乃至毕业论文。本专业毕业的硕士生,更多的可能是被这些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企业录用。
咨询方式:
01 02 03方向 庄老师 0755-23256505
04方向 董老师 0755-23256209
四、报考要求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光学工程、测控工程、工业设计专业(不限于上述专业,允许其他相关专业)毕业的应届本科生,欢迎有工作经验的上述专业的从业人员报考,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的考生,须有国家考试机构或高校教务部门出具的所报考专业 8门以上本科主干课程成绩证明,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报考前须经报考院系审核通过,除复试外还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还将加试实验等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