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主题之一,历代文人骚客的作品中都郁积着浓浓的悲秋情结。
对于秋天,有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也有屈原的“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还有同时期的宋玉也在《九辨》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有人说他在秋天的时候总觉得做什么也打不起精神,总觉得不知道为什么心情就是很低落;有人说他觉得自己好像得了抑郁症,可是到了春夏季节又感觉有所缓解。
在心理学与医学上,有种心理障碍叫做“季节性情感障碍(SAD)”。它是按季节出现的生理和情绪混合,以秋冬季发作、春夏季缓解为特征的心理障碍。
所以我们的“悲秋情结”是因为我们有SAD吗?
不不不,SAD可不认。那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季节性情感障碍吧。
季节性情感障碍在秋冬季的主要表现有:食欲改变(尤其渴望甜食或淀粉类食物)、体重增加、活力下降、疲劳、嗜睡倾向、注意力难以集中、易怒、回避社交场合、感到焦虑和绝望。
(注:日常生活中暂时出现这些表现是正常的,若发现自己今天或某天的状态符合以上表现或某个表现,请勿紧张,这并不代表你有SAD)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第五版)》(DSM-5)的“季节性情感障碍”诊断标准——目前将SAD归类于严重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一)严重抑郁发作在年度某特定季节(如秋冬季),呈规律性复发,且与季节关联的特定事物无关。(二)症状完全或部分缓解也发生在年度特定季节(如春夏季)。(三)前2年至少有过2次季节性严重抑郁发作。
(注:以上的诊断标准仅供参考,若认为自己状态疑似符合上述标准请先咨询专业心理咨询师,勿自下断论。)
为什么这种抑郁症会跟季节有关?
目前已证实季节性情感障碍的患病率会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中一个关键因素便是光照时间越来越短。而光照时间会影响我们体内褪黑素的分泌量以及血清素水平,从而影响我们对情绪的感知。这也是目前主流理论——血清素(五羟色胺)与褪黑素理论的观点。
血清素(也叫五羟色胺)与多巴胺、内啡肽类似,被统称为“快乐因子”,对我们的情绪有积极的影响。
褪黑素是跟我们的睡眠紧密相关的激素,许多失眠的人会服用褪黑素调节睡眠。而光照减弱后,褪黑素的分泌量会增多,容易让我们感到困倦。此外我们体内自行分泌的褪黑素需要消耗血清素。
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这种抑郁症?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自我调节:
冥想
找一个完整的可以不被打扰的独属于自己的时间段,放空自己的大脑,专注于一种重复性行为(例如自己的呼吸),采取特定的身体姿势(包括但不限于躺着、打坐姿势等,重点在于使自己感到舒适),一直持续到进入身心平静的状态然后享受这个状态。
社会支持
跟自己信任可靠的人倾述自己的状态或不开心的事情、情绪等,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或拨打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等。相信自己正在被家人、老师、朋友爱着。想起来《你曾是少年》里的一句歌词“相信每个陌生人”,送给素未谋面的你,我的朋友。
享受自然
包括但不限于户外散步,爬山,静心享受地沐浴阳光。你可以自由地选择你想要的享受大自然的方式。我记得校园的晚霞总是很美,希望你也可以享受它。
运动
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运动对于缓解情绪压力疲劳的好处。但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真的开始运动。运动是一件很自由的事情,不必逼自己一定要跑多久多快,可以仅仅是跳10分钟绳、做4组波比跳等。当然也可以选择做些养生的运动,比如八段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