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诫子书》是一封家书,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是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晚年在汉中屯兵北伐时,繁重的军务之余,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匡扶汉室大业日夜操劳,没有时间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诫子书》里的这段名言,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懈怠急躁的危害。诸葛亮对儿子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时至今日,仍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启迪性。
纵观历史,做人也好,为官也罢,其成功者大都离不开一个“俭”字,绝无奢华而流芳百世者。诸葛亮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只将身后薄田十五顷、桑八百株传给子孙。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完全有条件过上奢华生活,但他却以俭律己,以俭诫子。究其原因,是诸葛亮拥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清醒地认识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子孙一旦过上了奢华的生活,还会有远大的志向吗?
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干部的修身养德,把“三严三实”作为干部改进作风的要求,其中摆在首位的就是“严以修身”,涵盖了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等四个方面的内涵,为干部立德、立言、立行指明了具体方向。
同时,习近平同志也明确阐述了修身立德的方法:“吾日三省吾身”,强调的是反躬自省、自我批评;“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强调的是遵纪守法、不碰底线;“慎权、慎独、慎微、慎友”,强调的是防微杜渐、不弃微末;“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强调的是领导干部要管住自己的欲望。
《之江新语》里的《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引用了诸葛亮《诫子书》里的这句名言。作者强调:力戒浮躁,最根本的是要坚守做人的操守和从政的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正确看待进退留转淡泊处世,静心思考,磨炼意志,砥砺志趣,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能够负重,方能担当重任。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正家风、守家训、重家教的文化传统。好的家训是培育精神、塑造灵魂、影响世风的无形力量。我们要深刻理
解诸葛亮“修身养德”的博大内涵,把《诫子书》作为修身立德之本、作风涵养之要、干事创业之魂,以此推动干部作风建设的养成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