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弘讲坛】利用ESR研究基于能量收集的大芳香烃的三重激子


来源: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文字:贾伟尧
编辑: 刘晓琪   |  审核:田丽

题  目:利用ESR研究基于能量收集的大芳香烃的三重激子
时  间:10月24日(星期四)10:00
主讲人:Tadaaki Ikoma
地  点: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小阶梯教室
主办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主讲人简介:
    Tadaaki Ikoma (Professor, Niigata University),日本东北大学博士,新泻大学学术大会科学技术研究所基础科学教授、科学系教授,科学技术研究生院基础科学教授,APL、JPCC等多个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专家。主要研究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及磁效应分析、有机薄膜材料的核磁共振光化学分析、有机固体材料、量子输运现象等。
讲座简介:
    苝(nA)和海苝(nH)都是多环芳香烃,其中n个苯环分别以邻位和对位方式相互融合。由于相邻两个苯环之间的夹角为180°,nA可以不受空间阻碍地扩展分子大小。由于π共轭的延伸导致最大分散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加,并增强了晶体中单重分裂的概率,因此大的nA是能够有效产生最低激发三重态(T1)态的低带隙有机半导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n≥6时nA的化学不稳定性和不溶性,大的nA的T1状态的性质仍然未知。另一方面,nH中的苯环以120°的环状形式相连,在n≥4的情况下,由于空间阻碍,形成了螺旋形。大的nH的螺旋形具有轴向手性,不仅在单重态-单重态光学跃迁中,而且在三重态-三重态跃迁中,产生了大的圆二色性,使nH成为一种有前途的新型有机光功能材料,利用长期存在的T1状态。因此,我们通过电子自旋共振(ESR)和发射光谱技术研究了由光前体法产生的7A及其衍生物以及nHs(n=4-9)的T1态,旨在探讨有机电子器件中的三重态捕获问题。报告将展示nA和nH的T1态的电子结构和动力学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