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晴朗的春日清晨,一阵阵不太齐整的读书声,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琅环镇的一个小民房里传出。这个民房就是西南石油大学财经学院大四学生阿尔阿合的家,也是当地山村学生的“临时学校”。
受疫情影响,教育部发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然而,大凉山深处的孩子们,却由于条件限制,无法正常上网课,“村里信号不稳定,有手机、电脑的家庭也很少。“阿尔阿合说,他心里特别着急。
琅环镇地处偏僻,环境相对封闭,在没有外来流动人口的情况下,小山村又隔离封闭了二十多天,阿尔阿合便想着利用自身所学,为村中孩子们建一个临时授课点。阿尔阿合跟村干部和亲友沟通了自己的想法,大家都表示会全力支持他。
一时间,阿尔阿合要为村里的孩子们提供免费课程辅导的消息传开了,孩子们都激动起来。阿尔阿合说,“我能够从大凉山里的贫困家庭走出去上大学,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很多帮助,我就希望能够尽我所能去回报别人。”
在了解了孩子们的学习进度后,经过简单的场地布置,今年2月17号,简陋但温暖的“爱心课堂”在阿尔阿合的家中正式开课了,先后共有十几个村里孩子报名参加学习。
每次上课前10分钟,阿尔阿合都要仔细地对教学场地消毒,并测量学生们的体温,询问其身体情况,并为同学们开设“防疫保健”小课堂,讲述时事热点,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教导孩子们做好卫生保健。
阿尔阿合一人当全科老师,分年级教学。“既要传授课程知识,分享学习方法,还要为他们打开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 阿尔阿合说,希望通过介绍丰富多姿的大学生活和大山以外的精彩世界,能为大山深处的孩子插上想象力的“翅膀”。
因为开春农活较多,孩子们每天都需要到地里帮忙,有时候无法保证按时教学,阿尔阿合就不停调整课表,确保不让一个孩子落下一堂课。一个多月来,无论多累,孩子们忙完农活都会马上赶来临时课堂学习;无论多晚,只要还有学生来,阿尔阿合都会尽心尽力的教学授课。
“我是大山里的彝族孩子,深知成长的不易,只要看到村里孩子们渴望知识的双眼,我就觉得充满干劲。”忙了一天的阿尔阿合面带笑容地谈到,西南石油大学的老师与同学也十分关心大凉山孩子们的学习情况,经常给他提建议、出点子。“在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战‘疫’正在取得全面胜利,孩子们很快就能返回真正的课堂,快乐学习、茁壮成长。”(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鲁磊 通讯员 杨玉凤)
报道链接: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004/t20200403_313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