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下午14:30,同济大学教授禹海涛应邀在明志楼A536为我院师生作题为“长隧道强震空间差动效应与灾变控制”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院院长甘丹教授主持。
讲座中,禹海涛教授首先通过回顾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等重大震害事件,阐述了开展相关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政策法规,强调了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意义。随后,禹教授以汶川地震中山岭隧道的典型震害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包括垮塌、开裂、混凝土剥落等多种震害类型,并深入分析了其破坏机理。紧接着,禹教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前沿方法,包括离心机试验、振动台试验、拟静力方法以及数值分析等,并通过具体应用实例,重点阐释了长隧道纵向动力响应解析解的应用。着眼于精细化分析需求,禹教授进一步介绍了多尺度耦合模型与方法,以及前沿的多台阵物理试验新技术,展示了其团队在该领域的创新探索。接下来,禹教授总结了地下结构减震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分享了团队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方向与成果,展望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趋势。最后,禹教授与师生们进行了学术交流。
禹海涛,同济大学教授,国家优青、国家重点研发国际合作项目首席科学家。连续入选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中国高被引学者,获美国岩石力学学会未来领袖奖、国际地质减灾协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钱七虎奖”、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奖等。从事岩土与地下工程抗震减灾研究,成果纳入规范5部,应用于港珠澳、CZ铁路等20余项重大工程,以及菲律宾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解决了实际工程抗减震设计难题。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成果入选中国工程院《2020全球工程前沿》TOP10工程研究前沿。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1)、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2)等省部级和一级学会一等奖11项。担任国际隧协抗震组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办SCI期刊FSCE执行编委、中科院一区TUST编委、岩土力学编委、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编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