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合 > 专题新闻 > 教在交大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合 > 专题新闻 > 教在交大 > 正文

【实验育人 初心守梦】守为师初心,觅执教正道——专访范晨光老师

来源:宣传部 日期:2023/05/17 10:36:55 点击数:

二十五年前,他怀着梦想踏进西南交通大学,是教室里孜孜不倦的学生;二十五年后,他已成为三尺讲台上兢兢业业的老师,在这方天地耕耘播种十数年。他,就是力学与航空学院教师范晨光。

理论教授长着力,实践育人恒摸索

范晨光钻研力学多年,作为一名实验室教师,如何潜移默化地把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成了他持续摸索的目标。在多年的教学中范晨光总结出三个关键,第一就是要理论联系实践。“实践一定要站在理论的基础上,”他强调,“不能没有理论去空谈实践。只有在拥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后再进行实践,或是学习理论的同时进行实验,才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第二个关键则是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对此范晨光解释道:“实践主要是以动手动脑、团结协作为主。”范晨光希望学生多进行创新性实践,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并不像理论知识那样存留在课本里,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需要一步步练习积累。

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学生一定要将自己投入到广阔的工程实践中去,“不要只停留在学校里,”范晨光讲道,“我们给学生布置一些课程设计或个性化实验的作业,是希望学生能够结合工程的一些实际问题,从现实案例出发,走出象牙塔,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起来。”

正是因为范晨光在实践教学中的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他所教授的力学和振动测试与分析的课程深受学生喜爱,荣获“四川省一流课程”,他指导的学生也在2021年周培源理论设计与操作团体赛中获得全国第一名的佳绩。

实验研究担责重,平台建设行路远

范晨光十多年扎根实验室一线,坚守岗位,兢兢业业。他将实验室工作总结为“一条主线,两个任务”。所谓“一条主线”就是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对于范晨光来说,实验室仪器设备需要认真管理,教学秩序也需要精心维护,实验室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不能出现任何纰漏。多年的实验室工作铸造了范晨光一丝不苟的性格,也带给他有别于大众印象中山东汉子的细腻,尽管这项工作非常耗时耗力,但范晨光并不觉得疲累,“我从内心对实验室工作很热爱的,也觉得自己对实验室有一定归属感,觉得看到哪不对了,哪个设备出现出问题了,自己就会不由自主去修正它。”

“两个任务”则是指教学型实验室和科研平台的建设。范晨光介绍:“教学型实验室服务学生进行既具个性化又有综合性的基础力学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力学理论。而科研平台的建设,实际上主要是指应用力学与结构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两个任务主要面向工程力学专业和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辅助教师教学,许多力学课程中的重要实验都在这两个平台进行。

在“一条主线,两个任务”的统领下,范晨光认真管理,保障了教学和科研的正常运行。谈及对平台未来的展望,范晨光笑着说:“学校对此予以厚望,我们也在不断努力,希望能带给大家更好的教学和学习体验,争取早日评上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点。”

弦歌不辍砥砺耕,芳华待灼弘毅远

2010年,范晨光博士毕业,选择成为西南交通大学的一名实验课教师:“我的父母都是老师,我自己也认为老师是一个非常高尚的职业,教书育人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在这样的想法下,范晨光多年来在教学道路上一直砥砺耕耘,不断进行创新与改进。在2015年西南交通大学第七届青年教师奖的比赛上,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弹性力学,获得了一等奖。“这带给我极大的鼓舞,证明我的方法是正确的,在课程教授和竞赛指导上我越来越得心应手,”他说道,“我也从中获得了深入研究教学的动力,希望能把更好、更具吸引力的课程带给同学们。”

范晨光认为力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基础性学科,是其他领域解决实际性问题的有力助手,需要学生拥有“透彻的眼光”,这注定了它是一门对学生有严格要求的“苦学科”。目前这门学科非常缺少能“沉下心”的年轻人,对于想要在力学领域继续发展的学生,范晨光提出了恳切的建议:“一定要吃苦耐劳,保持对知识渴望的态度和学习的动力,跟随老师的指导。我非常欢迎有这方面的兴趣的同学潜心深造,为力学发展带来更多青年血液。”


作者:孟珂宇 杨智翔 刘岱唯   摄影:朱海培   编辑:赵立志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