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

首页 > 教学研修班 > 第四届 > 正文

【研修班】西南交大教师研习了解如何以概念地图为基础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型学习

来源: 教育培训及教学评价科  作者:梁慧颖;摄影:杨宁 彭俊     日期:2018-06-29   点击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纯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将越来越不是学习的目标,那什么才是?北京师范大学吴金闪认为,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学什么的方向感,即学科赏析和学科责任感,还有愿意去学的态度才是学习目标。那这样的目标要怎样实现?6月28日,我校教师发展中心邀请吴金闪教授带着他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实践经验和理念,在我校犀浦校区综合楼430室,为第四届研修班教师解答此疑惑并进行了深层次讨论。讲座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远星老师主持。

吴金闪以一张错综复杂、纵横交错的概念地图为基础展开讲解。他首先例举剖析甚至批判了中小学到大学的普遍教学现象及老师们常用的教学方式,“大学教育就是教学生学会配方吗?”吴金闪抛出问题。显然不该是。到底该教什么,要怎么教,其中缘由又是什么?他以美食和游泳教练以及“用锤敲钉子”作形象比喻,运用大量案例,告诉老师们,其实教的目标是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和学科大图景,即系联性思考、批判性思维以及各个学科的学科思维方式,包括整个学科对人类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学科是为解决什么问题而产生,创造新知识的必要性和方法等。他认为可取的学习方法是:以学科大图景为目标,以系联性思考、批判性思维为基础,以概念地图为工具的理解型学习。人类学习的最终目标不是简单的重复和记忆,而是创造知识和创造性地使用知识。因此,具体的知识不需特意去教,教学的核心应是这个领域的思考方式,而正是创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人在推动社会发展。

DSC_3408.JPG

DSC_3441.JPG

DSC_3417.JPG

据吴金闪介绍,概念地图主体是一个个概念,这些概念用连词关联在一起,用来解决某些焦点问题。地图注重层次之间以及跨越层次的联系。各个概念包罗万象,打开之后往往别有洞天,相互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参照概念地图,从学科和课程宏观层次及教和学的微观具体层次,介绍了自己的核心设计理念。他引用了数学、物理等学科实例来解释学科大图景的问题, 信奉在有效方法的指引下,“教的越少,学得越多”。而运用概念地图,能记录思考过程,有效解放学习力,促进进行理解型学习,并不断取得新突破。他认为,教师只需要告诉同学们,前面有漂亮风景,为学生建立宏观的启发,提高学生自己探索的意愿就好。吴金闪还与老师们探讨了如何应对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等问题。他引用Ken Robinson的话:这个世界有三种人——不能被改变的人(un-touched),能够被改变的人(touched and moved)和改变者(mover)。产生更多Mover的希望,就在老师们身上了。他鼓励老师们去改变那些会被打动、愿意改变的学生。“让我们一起来做改变者,创造更多创造者和改变者。”吴金闪呼吁道。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老师们认为,虽然讲座有些深奥抽象,但对他们而言,启发性很强。生命学院贺薇老师听完讲座后感慨,今后要学会学习和思考,不再做机器人。

DSC02511.JPG

DSC02596.JPG

DSC02558.JPG

DSC0253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