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

首页 > 教学研修班 > 第三届 > 正文

【研修班】西南交大第三届研修班教师学习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进行高校教学创新

来源: 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梁慧颖 孙楚楚     日期:2017-04-25   点击数: 

作为一名只有5年教龄的“青椒”(青年教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成员、“微助教”创始人田媛已斩获多枚教学竞赛奖项,还是网络知名微课程《媛知媛谓讲心理》的创作者兼出镜主讲人,是具有显著移动互联网时代特色的“新新”教师。4月20日下午,教师发展中心邀请到田媛老师在综合楼430为第三届研修班教师带来了一场题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教学实践与创新案例分享”的工作坊。

教学创新案例分享

田媛结合自己的获奖课程同时也是湖北省在线联盟课程的“心理学基础”,与第三届研修班老师们分享了其教研团队的教学创新实践,深刻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如何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解决教师面临的课堂控制和课堂参与两个问题,满足教师掌握全数据和全过程的两个愿望。现场氛围因为不间断的互动交流而多次呈现沸腾般的小高潮。

据田媛介绍,她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以“基于科学研究的自我认识、社会适应、毕生发展”为教学理念,应用“亲临其境启发式”、“请进课堂+走出课堂”和“研讨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基础知识+前沿进展+实践应用”和“系统的教学设计+知识体系构建+深入思考” 教学内容的讲授。“铅笔除了写字画画,你还能想出50种其他用法吗?”“当你被催眠,你的身体会有哪些反应?”“你有什么样的压力?”田媛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大家踊跃发言,而这样的互动过程正是她表达观点和教学展示的过程: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适用于一种方法教学,但无论哪种方法,都要以启发学生为前提。田媛从自己对教材的研读讲起,分享了自己在课堂上用过的多种类型的案例,建议老师们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学中,因为知识呈现碎片化的互联网时代,学生更需要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来锻炼逻辑思维,做到融会贯通,而其实“任何的教学都可以由一个问题点发散开来”。在座的每位老师积极回应着问题,热切地展开交流互动,疑虑、思索,尔后顿觉豁然开悟,于是掌声雷动。

“微助教”——信息化教学手段

田媛实现上述教学效果的秘诀在于使用了“传统手段合理运用”与“信息手段深度融合”的教学手段。这正是本场工作坊的重点。

为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实现因材施教,田媛与合作团队共同开发了一款轻便实用的基于微信的课堂互动教学平台——“微助教”,该工具已惠及全国40万余学生,为1万余教师完成了600万余次课堂互动。这也是我校继上学期邀请田媛老师到校推介“微助教”工具后,第二次邀请田老师进行“微助教”的专题工作坊。百闻不如一动手,田媛带领老师们从现场关注“微助教”公众号,注册进入教学课堂开始,为大家演示了“微助教”的学生签到功能、答题功能、讨论功能以及教师界面的操作,使大家分别以学生身份和教师身份全程体验了“微助教”的强大课堂管理和互动功能,希望使老师们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直接进行应用。田媛还建议老师们充分利用“微助教”后台收集到的教学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而进行有深度的教学研究。

像田媛所说,“心理学不是单一地煲心灵鸡汤”,这场工作坊也不是单一的灌输教学鸡汤,它带给大家的是更广阔的教学视野,更实用的教学工具和手段,留给大家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用。

此外,为使我校对“微助教”感兴趣、但没能参加本场工作坊的其他老师掌握“微助教”使用流程,教师发展中心从三届研修班老师和中心工作人员中,招募了十多位有志于进行“微助教”推广的教师。当天上午,田媛为该团队进行了“微助教”操作的集中细致的培训。土木工程学院赵坪锐老师和信息学院刘娟老师作为有使用经验的教师,配合田媛老师进行了使用经验分享和相关问题解答,老师们也得到了田媛老师的手把手指导。该场活动指向性强,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