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历时近一年的第九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涵盖教学设计、数字化教学、教学研究等精彩内容的12场教学活动,得到各位老师积极参与的同时,有效助力了大家在教学和科研领域的全面提升。除撰写教研论文外,老师们也总结了心得体会,分享一年来的研修感悟。现将老师们的研修总结陆续发布。本期,将分享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丁毅老师题为“学以致用——智慧培训助力教学成长”的研修总结。
学以致用——智慧培训助力教学成长
在过去的七个多月里,我有幸参加了西南交通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第九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教学研修班是继首开课培训之后又一次关于提升教学能力的培训。在培训期间,教师发展中心的老师们邀请了国内外多所高校的教学专家和教学名师为我们开展培训讲座,由此可见教师发展中心对教师教学能力成长和发展的极大关心和高度重视。这些讲座涵盖了师德师风和教书育人、教学设计和教学能力等多个方面。讲座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方式进行,培训形式多样,涵盖小组讨论和教学演练等。正是由于教师发展中心的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以及对讲座的精心安排,才使得我有机会与教学专家和教学名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并得到他们的亲身指导,使我在师德师风和教书育人、教学设计和教学能力等方面获益良多,收获颇丰。
经过这七个月多月的培训,我对如何上好大学课堂、如何教书育人以及如何将立德树人、课堂教学以及科学研究有机结合,以培养出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目前我已经走上讲台,正式成为了一名授课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我结合培训中所学所悟的知识,不断反思总结,并运用于教学。
我在课堂上面对学生求知的眼神时,更加迫切地感受到了身为教师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作为高校教师,我们首先应该做到立德树人,以德立教,做一个有道德情操、理想信念、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及育人功能,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其次是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能力方面,我还积极将自己在研修班培训中所学的理论进行整理,例如BOPPS教学理论,尝试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结合教学理论完善教学设计,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反思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知识,提升其专业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同时我还积极主动地与教研组成员沟通交流,真诚聆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参考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不断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弱点和不足,不断完善教学环节,逐步形成自己较为成熟、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再次,在专业发展方面,研修班促使我进一步将培训中所学到的有关教学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在教学之余,我和学院承担相近教学任务的同事们认真开展教学研究,邀请对方听课评课,讨论交流,积极交换教学意见。同时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集体教研活动,积极与教学导师贾焕玉教授交流自己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将所获付诸实践,不断探索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同时,我也积极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想从课程中获得什么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的目标。最后,我还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教研活动和讲课比赛,共同探讨交流教学心得,不断改善课堂教学,提升专业素养。
这短短的八个字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更是包含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所具有的基本思想道德品质以及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一个人要想成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学识,更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行。只有二者并行,才有为人师表的资格,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从而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在参加完研修班后,我对高校的师德师风和教书育人、教师教学能力以及专业发展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要时时刻刻谨记教师的基本职责,不断夯实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和专业基础知识,做到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促进科研发展。除此之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素养。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要始终致力于培养让党和国家放心、令人民满意的人才。经过这七个多月的培训,在聆听了多场精彩讲座后,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太多东西需要学习。我将在今后的职业道路上时刻提醒自己要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并为之不断努力和奋斗。
最后也非常感谢西南交通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老师们充分结合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发展阶段以及兴趣需求各异的教师群体精心制定了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形式多元的研修班培训课程,在此过程中,我在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学生交流和指导等方面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再次对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表达由衷的感谢。
作者简介
丁毅,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目前研究兴趣主要在光散射、部分相干光学及量子纠缠动力学等领域。近年来在《Optics Letters》、《Physical Review A》、《Optics Express》等国际著名光学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和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并担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论文评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