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严故事

首页 > 教发研讨 > 双严故事 > 正文

【身边的“双严”】阚前华老师的“无为”智慧

来源: 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钟卫民     日期:2023-09-25   点击数: 

【编者按】

在一百二十余载办学历程中,我校形成了“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双严”传统。这一传统代代相传,影响了无数交大学子,更有许多关于“双严”的故事传为佳话。为传承和发扬学校“双严”传统,特面向全校师生、校友开展了征文活动。现陆续发布优秀征文。

来稿选登第17期

阚前华老师的“无为”智慧

说起交大精神,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大概是“竢实扬华”。从我们进入交大开始,就从学长学姐、辅导员、老师等各个方面了解、理解并且去弘扬交大精神。而论到执行“竢实扬华”的交大精神,就不得不提我们学校的“双严”传统——“严谨治学、严格要求”。老师们无论是在教书上课还是在日常言行中都在贯彻执行“双严”理念,老师们既在课程中教导我们“双严”到底是什么,又在日常中感化我们“双严”应该怎么做。

在交大的学习生活中,我在学院阚前华老师这里得到了很多教导,阚老师喜欢从中国智慧中来贯彻“双严”理念,如自强智慧、中庸智慧、无为智慧等。所以借着教工部和力航学院提供的平台,我将自己在阚老师的教导中学习得到的感悟分享给大家,在大家一起学习、理解并且践行“双严”等交大精神中提供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参考,一起为“竢实扬华”而努力。

“无为而大有为”之录屏教学

阚老师一直教导我们,以“无为”做到“大有为”。这里的“无为”,是要先做到对事情非常了解、能力达到“大有为”才行,否则就是无能。阚老师教过我三门课,一门是本科时候的《结构分析软件及实践》,还有两门是研究生课程《交叉力学基础与前沿》和《大国动力》,同时阚老师在毕业论文以及一些学院活动上也对我们进行了许多指导。

在《结构分析软件及实践》课程上,通过直播+录屏教学的模式,阚老师以其渊博的知识和精深的功底给我们详细讲解了课程知识后,对于能够演示的部分也具体地实践操作一次,且在每节课的结尾留出2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答疑或者随机抽选多位学生复现这节课的实践操作。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使我们在上录屏课时认真学习又可以让我们在课后学习及操作中更好地理解知识,并且能够更好地完成课程任务。这是我第一次在阚老师这里学习并且理解阚老师的无为思想。阚老师通过录屏的方式,只需要一次将课程讲清楚,并且把我们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细节或者问题讲解清楚,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以便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重复答疑时间以及细节提醒时间,同时对于我们学生来说,也是能够做到有教无类、因人而异,不同学习速度以及关注点不同的同学可以自主选择需要加深理解的地方。

同时又由于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阚老师也在教学中教了我们一些科研软件、工具的应用方法以及作图规范等常识,对我们后续毕业论文的写作帮助很大,也节省了许多我们自己去网上搜集资料等学习论文规范的时间。在这门课程结束后,我询问过一些同班同学关于这次课程的感受,大家都感觉学习阚老师的课程很愉快。因为我们在大学学了很多知识,但是常识却一点也没有长进,而阚老师则通过这种录屏教学的方式,直接做到了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科研常识、记录备忘四方面的功能,不可不谓“无为而大有为”。

后来我们也了解到阚老师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就和同学一起编写了这门课程所使用的软件的指导书籍,并且后续的研究也是在计算力学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正是因为阚老师有很深的功底,才能对这些知识讲解得鞭辟入里、从容自在,而且正是有了这样高标准的指导,对于阚老师在课程教学中给我们提出的严格要求,我们才能顺利且愉快地完成,并且还有许多同学去尝试阚老师在课程结束时提出的挑战性结题任务。

“无为而大有为”之放手培养

在研究生课程中,阚老师在认真讲授完课程内容后,侧重于讲一些科研常识或者是自身经历,因为每个研究生研究的课题均不相同,相比于课程知识,科研常识对于我们的作用会更大一些,同时阚老师也用自己的经历给我们提供一个参考,希望能对我们后续的学习科研起到一些帮助。阚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他指导课题组内博士师兄师姐们的方式,我们都觉得有趣且很有参考意义。

阚老师在指导博士时,前一两年会具体地指导他们看哪些文献、如何查找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使用软件的操作方式、需要进行的实验及操作等,让他们可以比较快地掌握课题并且了解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做这些、后续可以怎么进行下去、达到什么效果是比较好的等。后面则是放手给他们自己学习并且进行课题的空间,更多的是对于研究进度进行跟进而不是研究的知识进行指导,在遇到困难时也是以鼓励学生为主,鼓励学生能够战胜困难。同时遇到问题也是从“应该是这里有些问题”到“你怎么看”再到“这个问题,你觉得是怎么回事”,逐步从“有为”到“无为”。

阚老师始终鼓励我们做“课题专家”。他说:“在课题开始,我是你们的导师,帮你们把握方向、提供科研指导。但是,你们一定要在后续两年中在这个方向精研课题,在课题研究方面超过我,成为专家。”阚老师的指导方式让我们在课题研究上大胆上手,用心求证,不断提升科研能力,从而更高效地完成课题。这就是以自动代替驱动,有为到“无为”,尔后实现“大有为”的过程。

在阚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的成长路径是:认真学习提升能力,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后,老师逐渐放手,让我们自行开展课题研究,以自动代替驱动,从有为走向无为,最终实现大有为。作为他的学生,我们就这样得到了扎实的科研训练,很多师兄师姐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人才。

“双严”传统的背后是老师对学生的深爱与厚望,在阚老师这里,我学到了怎样做到大有为。

老师简介

阚前华,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博导。目前担任中国力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力学史与方法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南方计算力学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力学学会智能复合材料专委会委员,四川省核学会核反应堆分会理事,四川省力学学会理事等兼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研究领域为材料多场耦合循环本构关系及疲劳失效行为研究。入选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杰青、全国徐芝纶优秀力学教师、西南交通大学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等。已发表SCI检索论文147篇,授权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11项,出版英文专著2部,中文专著3部;出版教材6部,发表教改论文14篇。所获奖励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作者简介

钟卫民,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2022级力学专业硕士生。本硕均就读于力航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