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修班

首页 > 教学研修班 > 正文

【研修班】西南交大第十届研修班首场讲座聚焦如何做先锋教师

来源: 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梁慧颖;摄影 刘娄     日期:2024-06-05   点击数: 

6月3日下午,正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一周年之际,西南交通大学第十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首场讲座在综合楼430举行。国家级教学名师、我校土木工程学院易思蓉教授受邀为老师们带来了题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做改革创新的先锋教师”的报告。52位研修班老师现场聆听,讲座同时吸引了300多位校外老师线上参与,活动由教务处副处长康锐主持。

康锐简要回顾了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从2015年创办至今走过的十年历程,肯定了研修班在开拓提升参研教师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教学视野和教学能力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各届参研教师为学校一流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做出的贡献。他结合学校官微最近以《易思蓉:“ 做学生终生的老师 ”》为题进行的专访,介绍了易教授取得的教学和学术成果。

讲座伊始,易思蓉从九年前自己被推荐参加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推选活动讲起。那年,她名为“信息技术与选线设计深度融合,打造高铁精品课程”的案例成功入选,她因此荣获“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先锋教师奖”。何以成为“先锋教师”?易思蓉娓娓道来其中的实践思考和点滴感悟。

易思蓉认为,教师需要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持续提升信息化素养。她讲述了自己从八十年代开始,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多渠道学习各种计算机技术,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经历。这样的探索有力促进了自身专业发展,增强了教书育人效果。以“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测绘技术,变革选线设计理论和技术”为教改和科研目标,易思蓉运用工程信息技术,创新选线设计的理论体系,将二者深度融合,发展选线设计理论与技术,并建设数字化选线系统,推进科研创新,引领行业科技发展。

接着,易思蓉介绍了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建设相融合,建设精品和一流课程、精品特色教材以及一流实验系统的实践。凭借长期积累,她把握住了一次次的改革浪潮,实现了厚积薄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课程资源信息化,在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等课程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她将信息技术与MOOC资源嵌入教材,积极建设数字化教材,资源建设的集大成者——八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和海外出版教材等成果,支撑了她被评为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她还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建设了用于实验的虚拟环境选线教学系统。

在易思蓉看来,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培养现代工程信息人才是她的职业追求。她详细阐述了自己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的侧重点和策略,包括信息技术融入各环节、带学生参与科研和教研项目、毕业设计选题结合信息技术发展和工程现场来确定等。她一直教导学生,要善于思考,让软件按人脑识别模式开展工作,而不能成为计算机的奴隶。“培养好学生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易思蓉强调。

“如何做改革创新的先锋教师”,答案逐渐明了。最后,易思蓉细致回答了老师们关于经验迁移、数字技术和网络资源如何与课程建设有机融合、文科教师如何提升信息技术素养等问题。易思蓉老师把握时代脉搏,一直“用信息技术琢磨选线的事”,具有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意识以及全程站立进行两个多小时的讲座等细节,都让老师们颇为感慨和敬佩,大家认为,易教授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正是长期坚持的水到渠成。

本次活动由西南交大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人力资源部、土木工程学院主办,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武警警官学院等四所学校教师线上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