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pdf
第一版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校开展中层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十二届市委五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学校党校于9月至11月,开展了中层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
高标准精部署,聚焦主题主线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本次培训,校党委书记李江亲自作开班动员并讲授第一课。本次培训采用集中学习和分组研讨、专题报告和实践走访、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了6个半天的集中培训,实现学校中层干部应训尽训、全面覆盖。
学理论强根基,注重分领域分专题
本次培训邀请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陶倩教授,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研究员石谦,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唐珏岚教授等专家,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特色,围绕改革方法论、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内容,分领域分专题作报告。报告从问题导向、理论贡献、实践价值、世界意义等维度帮助中层干部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度讲解,从而全面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实现理论学习的深化、内化、转化。
重实践强能力,推动事业发展
本次培训组织中层干部赴张江科学城开展实践研学,走进张江机器人谷等知名创新型企业,引导干部加强对国家战略科技创新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开阔干部视野,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本领。
本次培训紧密结合落实巡视整改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围绕学校当前发展中的“短板”“不足”,围绕巡视整改中的“问题”“难题”制定培训内容、设计培训环节。在培训中引导干部以改革精神攻坚克难、推动发展,充分交流、思考研究本单位发展的破局策略,深刻把握学校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机遇,拿出务实举措和有力行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自觉。(程组文)
潮涌东方上海大学生地铁志愿服务联盟专题展启动
12月3日下午,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大学生地铁志愿服务联盟承办的“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书写新时代青年挺膺担当”专题活动启动仪式在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音乐角举行。
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副主任顾红亮,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唐洪涛,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徐阳,市教卫工作党委二级巡视员、宣传处处长赵扬,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文化艺术总监、党建工作部部长吴昕毅,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副处长张晓飞,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科研(宣教)处副处长马婉,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刘志欣,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17家上海大学生地铁服务联盟单位师生代表现场参会。
六年来,上海大学生地铁志愿服务联盟始终秉持着无私奉献、正直坚定、互帮互助等中华民族的优良精神,开展了一系列上海大学生地铁志愿服务活动。现在,联盟将继续肩负起新时代的青年使命以及新时代赋予轨道青年的责任再出发!
启动仪式后,参加活动的各位嘉宾现场参观了上海大学生地铁志愿服务联盟历年成果展示、《潮涌东方——中国式现代化在上海的实践》地铁展。
上海大学生地铁志愿服务联盟成立于2018年,由市精神文明办、申通地铁与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组织成立,联盟秘书处设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首批共有8个优秀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所在高校共同组成,目前联盟已扩大到17家。(王雁)
沪上党史专家点评年度专著谋划研究愿景
12月7日下午,由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主办,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承办的第三届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书评会在我校成功举办。
校领导史健勇教授出席活动。上海市社联副主席、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徐建刚教授,上海市社联副主席、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上海大学忻平教授,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高福进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芳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庾向芳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李湛研究员,中共四大纪念馆馆长徐雪琛,中共一大纪念馆陈列研究部主任张玉菡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史研究室主任徐涛研究员等十多位专家学者,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等参加活动。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刘志欣教授主持开幕式。
史健勇教授致辞并代表学校接受作者代表赠书。史健勇表示,中共党史党建学作为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与党自身建设规律的学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担负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使命。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迫切需要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化中共党史党建研究,自觉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本届论坛,是以“书”为载体,以“思想”为对象,通过实事求是地、有识见地评议与讨论,构筑学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平台,增进学术共同体意识,服务学科建设与研究创新。
徐建刚教授表示,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在40多年的历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书评会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成为了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的品牌活动,是推广上海党史学会最新学术研究的重要渠道,为精品成果提供了展示和检阅的舞台。
书评会上,高福进教授介绍了其团队撰写的新书《启航》,张玉菡研究员介绍了《党的诞生地用好红色资源的实践创新》一书,李湛研究员介绍了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编著的《口述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一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珊副教授介绍了其著作《马克思主义在上海的早期传播研究(1899-1927)》,与会专家分别进行了点评。忻平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
参加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代表了上海地区党史党建学科的研究队伍;相关著作均代表了上海学术界一年多来在党史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对中共党史党建学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研究作出了新的贡献;书评会形成了制度打出了品牌,坚持推出沪上中共党史研究的高质量创新成果,夯实了研究基础,开拓了研究范式,谋划了研究愿景,承载了写书人和读书人对党史学术的坚持与热爱。(马院)
第二版
98位新进教师完成岗前培训
12月4日下午,学校岗前培训结业典礼暨带教导师结对仪式顺利举行。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孟星,副校长王岩松、夏春明、许开宇出席仪式,人事处处长张宇清主持。
在新进教师结对环节,孟星为本次岗前培训青年教师代表颁发结业证书;王岩松为结对导师代表颁发聘书,新进青年教师上台献花并合影;夏春明带领全体新进教师宣誓,在场新教师佩戴校徽,举起右手庄严宣誓。
许开宇为2024年岗前培训结业典礼作总结讲话。她首先代表学校欢迎98名新进教师加入工程大这个大家庭,并祝贺大家顺利完成岗前培训。随后,许开宇向新进教师和带教导师提出了几点希望:希望带教导师用心教,用行动教,指导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站稳讲台,带领青年教师开展有组织科研,引领青年教师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希望新进教师找准定位,提早规划,发挥专业优势和特长,以主人翁的态度融入和服务应用型大学的发展建设。最后,她鼓励新进教师将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与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上水平作贡献的同时,实现自身的成长和人生价值。
青蓝相继,薪火相传,管理学院孟勇教授作为教授代表发言。他从“认识时运”“学会对话”“接受结果”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作为一名老教师,在学校的职业生涯中实现从博士到教师的职业转换的经验与思考。
材料与科学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吴凡代表98名新进教师作了发言。他认为岗前培训为新进教师提供了理清科研和教学之间的逻辑和节奏,系统地学习教学基本技能以及设计出高质量课程的机会,能够帮助新进教师完成从“研究者”到“教育者”的角色转变,他表示要尽快融入学校,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贡献力量。(人事)
学校工会召开第七届工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12月5日下午,学校工会在行政楼406会议室召开第七届工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校领导、组织部负责人、第七届工会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第七届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列席会议。会议由校工会常务副主席李霞主持。
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朱晓青对学校党委和工会委员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谢。她表示,工会工作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位委员和各位工会干部的辛勤奉献,要继承和发扬过往上工程工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希望校工会和广大工会干部在学校党委领导下,一要学思想、强引领,在团结凝聚教职工听党话、跟党走上持续发力,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促党建,发挥桥梁纽带重要作用;二要抓覆盖、塑品牌,在当先锋、展作为、立新功上持续发力,注重以人为本,关注教职工身心健康,增强教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要强自身、树形象,在增强干部队伍讲政治、讲先进、讲纯洁上持续发力,强化队伍管理制度建设,提升专业能力素质,着力打造一支全能型工会干部队伍。当好“娘家人”,实现“新突破”,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为迎接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凝聚人心砥砺奋进。
会上,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熊伟宣读了市教育工会有关调整我校第七届工会委员会相关人选的复函,并增补选举产生了学校第七届工会委员会主席、常委、委员。
会议审议通过了2025年节日慰问品预算方案和2024年工会固定资产的报废申请。(工会)
继续教育领域专题调研:规范办学有序发展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校继续教育规范办学,引导继续教育有序、健康发展,12月5日,学校在长宁校区科创楼725会议室对继续教育领域开展专题调研。
孟星同志感谢各部门在此次专项检查中的辛苦付出,并强调三点要求:一是认识再深化。学校继续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各部门要从全局出发,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不断增强工作责任感和风险防范意识。二是管理再规范。归口管理部门要进一步理顺管办分离的管理体制,加强统筹协调、日常监督和规范管理,不断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真正推动管办分离从有形向有效转化。三是质量再提升。随着非学历教育办学形式的变化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继续教育学院要进一步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建设,加强对教师教育管理、监督和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不断完善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继续教育办学体系、标准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和服务体系,助力学校继续教育高水平、高效益、高质量发展。
段海霞介绍了此次专项检查的背景、开展过程、发现问题以及后续整改要求。朱蓓介绍了外联办在落实“管办分离”机制中的做法,提出了加强整合、提升专业化水平、促进良性发展的下一步工作思路。袁蓉就学院发展定位、组织架构、人员管理、项目收费以及加强学院班子成员和教师廉政风险防控意识等情况进行了介绍。吴刚对学院办学总体情况、自查自纠工作开展情况、问题及整改计划作了详细介绍。各部门与会人员就相关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苏莹)
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点对点”指导
为进一步提升育人实效,用心用情写好“就业”答卷,12月6日下午,学校在行政楼306会议室召开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交流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徐阳出席会议,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工作部、团委相关负责人及各学院党委(党总支)副书记参加会议,会议由学生工作部(处)长、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吕宁主持。
徐阳强调,全体学工队伍要“心中有底”摸清就业情况,“脚下有力”精准调研分析,“主动出击”推销学生“亮点”,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竭力实现我校2025届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徐阳对就业工作提出要求:一要激起毕业生的求职渴望。讲透彻就业政策、讲清楚就业现状、讲明白未来发展,要深入学生群体“点对点”精准指导。二要让毕业生看见求职希望。拿出诚意把优质企业请进来、打出招式把校园招聘办起来、造出声势让学生信心提起来。三是让毕业生感受家校盼望。家校联动促就业,用好毕业生就业家校联动平台、抓好毕业生求职关键期、答好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答卷。学工队伍要守好责任不掉线,拿出干劲干成事,真正做到能干事、不怕事、来了事努力干。
会上,各学院专题汇报了就业工作,交流了近期工作情况。(学生)
学校图书馆长宁分馆开馆
近日,图书馆长宁分馆开馆仪式在长宁校区产教融合大楼举行,副校长夏春明出席仪式并为分馆开馆剪彩。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及图书馆、师生读者代表参加。仪式由图书馆馆长张可敏主持。
夏春明对图书馆长宁分馆的建成开馆表示热烈祝贺,肯定了各部门在分馆筹备过程中的辛勤付出与协同努力。他指出,分馆的建设,在设计理念、空间拓展以及智能化服务等方面做了很多创新尝试,分馆正式投入使用,将更有效地延伸图书馆的服务,进一步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期待它成为长宁校区师生学术研究和校园文化生活的新高地,为我校学术发展和文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图书信息档案联合党总支书记李军介绍了分馆的基本情况,表示图书馆将始终坚持以读者为中心,努力把分馆建设成为包括学习中心、社交中心、休闲中心、创造中心、知识中心在内的学习中心。
国创学院院长顾艺衷心感谢学校及图书馆分馆为长宁校区的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科研平台和资源,更为学院师生的教学、科研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他代表图书馆用户郑重承诺珍惜和利用好分馆资源,与图书馆一起携手并进、共创美好未来!
剪彩仪式后,领导和嘉宾们一同参观了主题书展,并深入了解了分馆的特色与功能,尤其是在信息化服务方面先进的设施设备与人性化的服务。
图书馆长宁分馆的开馆,标志着学校图书馆事业发展迈向新阶段。它将进一步拓展学校的文化育人空间,促进学科融合与交流,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与研究环境,助力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吴军祥)
第三版
【喜迎党代会】提升服务效能 深化后勤保障
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后勤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推动校园绿色发展,促进节能低碳提效。坚持以服务师生为本,加快后勤服务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提升“医食住行”服务品质,打造后勤特色育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后勤服务保障。
党建引领节能提效,建设生态校园
贯彻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推动校园节能低碳项目落实落地。近年来,学校累计获批上海市教委节能奖补专项资金320万元。在松江校区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10个,在学生公寓新建拥有140个充电点位的太阳能光伏车棚。陆续将校园路灯和草坪灯更换成太阳能节能灯。推进空气能热泵在学校食堂、寝室的应用,促进节能降耗,排除燃气风险。实施宿舍园区垃圾分类集中定时定点投放,松江校区湿垃圾就地资源化率接近50%。推进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用于绿化养护工作,年累计节约约1.2万立方米市政自来水。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绿色学校、上海市节约用水示范学校、上海市全民义务植树40周年十佳案例、上海市能效领跑者(金牌)、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优秀校区等。
数字化智慧化赋能,加快服务升级
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转型,赋能后勤创新发展,推动服务管理升级。学校建立了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校区行政楼、实训楼等处的能源使用,实现了水、电、空调一体化管理和监控。1738台空调接入校园能耗管理平台,远程控制所有空调的运行,做到定时关闭,智能调度,远程管理。“智慧校园”3.3兆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并网发电。教工餐厅升级为智慧称重数字食堂,校园快递中心建成500余平的快递中心分发总站及智能快递服务柜,持续为师生提供优质化、多样化的服务。
坚持服务师生为本,提升保障能力
聚焦师生所需所盼,提升服务师生品质。第二食堂投入使用,食堂面积增加约11000㎡,满足松江校区学生生活园区需求,新设立了水果店和面包房,优化了长宁校区食堂用餐品质,提供多样化餐饮服务。实施校园夜间提亮工程、师生健康饮水工程,增强师生安全健康保障。研究生2号公寓成功创建上海市“6T”宿舍,修缮辅导员寝室13间。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做好健康驿站建设,在学校公共场所安装AED急救设备。体检预约、公务用车申请纳入到一网通办项目。
探索联动育人实践,打造育人特色
深耕后勤育人内涵,多维度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和校工会、学生处、团委、各学院联动建设,打造“初心苗圃”、垃圾分类、湿垃圾资源化、智慧光伏与节能减排等育人基地,设计并推动与泗泾附校等联合开展大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实践项目,形成第二课堂的育人链。开展劳动教育体验课堂,结合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体现餐饮文化育人内涵,倡导节粮爱粮理念。开展健康科普教育,成功申报2023年上海市高校红十字“携手人道”志愿服务项目。入选全国大学生“防治结核、志愿有我”志愿宣讲团。指导学生获首届人体器官捐献公益传播大赛“文创类作品”一等奖。
站在新起点,奋发新征程,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即将召开,后勤将持续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更高质量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努力让校园生活更美好,让师生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后勤)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高职学院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按照上级党组织的部署和要求,12月2日至5日,学院校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全体科职级干部、各基层党支部书记和委员参加培训。
本次集中培训共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加强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三个专题,深入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通过详实生动的案例剖析,参训的党员干部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了改革任务的复杂和艰巨,同时也深刻领会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本次专题培训也促使党员干部们进一步明确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大家在交流体会中表示:要通过学习不断加深对全会精神的理解和把握,将其转化为推动学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作为,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持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积极投身学院的职教事业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高职)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开展科(职)级干部专题培训
12月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召开科(职)级干部培训,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会议由学院党委组织委员刘芳同志主持,学院全体科(职)级干部参加。此次培训旨在通过系统性学习提升干部政治素养与理论水平,为学院发展筑牢思想根基。
会上,刘芳同志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当下关键历史节点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全面部署具有重大意义,强调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思想理论前沿阵地,科级干部肩负着率先垂范、深刻领悟并践行全会精神的重任。提出一要持续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学习全会精神的持续性与重要性,将学习内化为自觉行动;二要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把学习成果精准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劲动力与实际成效,助力学院全方位发展;三要积极发挥宣传引领作用,在全院大力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带动全体师生共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凝聚起推动学院迈向更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强大合力。
学院全体科(职)干部集中观看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课程》,深入研读全会相关文件与重要讲话内容,对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党的全面领导核心地位以及国家安全重要性等核心要义有了深刻领会。(马院)
第四版
新一代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国际论坛聚焦协同创新理念
11月29日,电子电气工程学院、上海市5G+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在我校松江校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了第五届新一代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国际论坛。副校长许开宇出席活动。华东理工大学杜文莉教授、同济大学陈启军教授、复旦大学熊赟教授、上海大学岳晓冬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周华教授,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范君晖、院长李媛媛、研究生处副处长李路、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赵晓丽、王晓军、高永彬等专家学者出席论坛。
许开宇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作为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正在深刻改变全球经济和社会结构。电子电气工程学院要始终秉承着科学、工程与技术一体化的协同创新理念,积极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和技术应用发展。
范君晖了主持论坛开幕式,李媛媛主持了主旨报告环节。在主旨报告环节,杜文莉教授作了题为《面向全生命周期流程制造的工业智能挑战与实践》的主题分享,陈启军教授作了《从静态智能到具身智能:视觉语言导航》的主题分享,周华教授作了题为《Investigating, Interpreting, and Optimizing Wearable Device Usage in Diabetes Patients》的线上报告,张建民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并向现场的研究生同学们抛出招聘岗位。
本次论坛,来自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专家们汇聚一堂,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与应用前景,分享了宝贵的经验与创新思维。论坛不仅加强了学术与实践的互动与合作,也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应用及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将在更多领域发挥变革性作用,开创更加智能化、创新化的新时代。(电气)
银发经济与养老服务管理人才创新培养论坛顺利举行
12月8日,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开放大学主办,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银发经济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银发经济与养老服务管理人才创新培养论坛”在我校成功举行。论坛开幕式由管理学院副院长夏志杰教授主持。
史健勇教授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史、办学宗旨、办学模式及人才培养特色。希望首次银发经济论坛能成为养老行业专家、企业家、学者和学生碰撞思想,激扬学术,激发思考的专业平台。
校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崔开昌主持了主旨报告。上海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陈跃斌以“养老队伍建设之基”为题作了开场报告。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张瑾教授介绍了开放大学在养老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设路径。上海市养老服务和老龄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徐启华作了“发展银发经济、人才助力先行”的报告。九如集团董事长谈义良就“迈向未来的银龄产业”讲解了绽放银龄人风采,实现终身成长的目标。史健勇教授以“银发经济与养老服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题探讨了银发经济的内涵特征,并介绍了我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践模式及培养成效。
上海开放大学民生学院院长范军主持圆桌论坛。长三角养老服务促进中心理事长冯建光、国药康养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亚峰、泰康之家申园总经理陆臻、上海人寿堂养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人事经理刘伟唯、管理学院副院长罗娟教授就银龄产业发展和教育人才培养展开讨论。
此次论坛邀请了高校教师,养老、家政、社会工作等相关领域研究人员,行业协会代表,服务机构代表,通过深入的主旨报告和圆桌讨论为与会者提供了银龄产业发展方向和养老服务管理人才培养创新发展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以此推动中国养老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管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袁建辉教授指导研究生在发表系列高水平论文
多功能防护涂层研究应用前景广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代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团队在激光熔覆制备宽温域耐磨抗蚀多功能涂层方面的工作取得重要进展。11月17日,由袁建辉教授指导的研究生孙岩文撰写的“Enhanced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of NiAl-based composite coatings: Design of the composition in coatings by addition of Mo and Nanodiamond(https://doi.org/10.1016/j.triboint.2024.110405)一文,在中科院一区期刊Tribology International(IF=6.1)上发表。相关研究获得了上海市III类高峰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高能束智能加工与绿色制造)等项目的资助。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的NiAl基涂层具有细小均匀的组织、高硬度以及良好的耐磨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和能源电力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通过向NiAl涂层中添加Mo和纳米金刚石(ND),成功制备出三种涂层。凭借Mo与ND的协同效应,进一步细化了晶粒,增强了涂层的硬度与韧性。通过对比分析三种涂层在25℃至800℃温度区间内的磨损机理,借助3D磨痕形貌、2D截面轮廓以及SEM微观磨痕形貌,直观呈现了涂层在宽温域下磨损机制的演变情况,NiAlMo-ND涂层的耐磨性在宽温域范围内均得到显著提升。研究开发出的新型复合涂层性能卓越,进一步拓展了NiAl涂层的应用范畴。
2024年,袁建辉教授课题组还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成果:“Unveiling the enhancement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cryogenic-treated Sm2Co17 permanent magnets without sacrifice of magnetic properties,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24,981:173715,(IF=6.2)”;“Nano FeCoNi-based high-entropy alloy for microwave absorbing with high magnetic loss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24,988:174175,(IF=6.2)”;“Effect of antioxidants on the efficiency of jet milling and the powder characteristics of Sm2Co17 permanent magnets, Chinese Physics B,2024, 33: 098103,(IF=1.5)”。为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袁建辉教授及其团队长期致力于高强高韧结构材料和吸波隐身材料等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利用激光和等离子体技术制备各种纳米结构涂层、耐磨防腐涂层和特种功能涂层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在相关领域发表论文40余篇(top期刊16篇),授权发明专利11项(成果转化1项)。(材料)
人工智能计算力学与工程研究所刘学文高级工程师指导研究生在锂电领域取得最新研究成果
构建全新电池物理信息神经网络
近日,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人工智能计算力学与工程研究所刘学文高工(通讯作者)指导研究生孙国庆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Power Sources》(影响因子8.1)上发表论文A method for estimating lithium-ion battery state of health based on physics-informed machine learning。
论文通过将电池增量容量(IC)曲线中的峰值(P-IC)与电池健康状态(SOH)之间的单调关系,嵌入到神经网络模型中,引入物理约束,构建了电池物理信息神经网络(BPINN)。该方法更加符合电池老化物理规律的评价,为数据驱动模型的可解释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该方法已在某船用锂电池剩余寿命预估的实际项目中开展相关推广应用。(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