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pdf
第一版
当好主人翁敢为先行者
学校第七届教代会暨工代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开幕
5月10日下午2时,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第七届教代会暨工代会第一次会议在松江校区志宏堂隆重开幕。全体在校校领导出席会议,181名正式代表、15名列席代表、16名特邀代表参加会议。上海市教育工会副主席陶文捷代表市教育工会出席并讲话,同济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李建昌代表兄弟高校致贺词。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史健勇主持。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凝心聚力促进高质量发展,踔厉奋发谱写新时代华章,为学校早日建成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而努力奋斗。
开幕式上,上海市教育工会副主席陶文捷对我校召开第七届教代会暨工代会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本次会议是学校教职工政治生活中的一件盛事。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发展富有特色,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上工程工会主动服务于学校发展大局,突出维护服务基本职责,形成了“民主建会、科学治会、特色兴会”这一富有学校特色的办会经验做法。他希望学校工会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全面领导,把牢政治防线,践行人民民主,聚焦建功立业,在夯实广大教职工思想根基、维护教工权益、提升民主建设水平和服务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发力。
同济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李建昌在致辞中表示,同济和上工程交流频繁、友谊深厚,两校将沿着老一辈的足迹,携手奋进新时代。本次大会的胜利召开,必将为上工程的改革发展提供更强劲的推动力,必将为校工会组织建设产生更强的凝聚力。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俞涛在开幕式上作《校长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回顾了学校2023年在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产教融合引领人才培养改革、科教融汇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引用并举深化人才强校战略、国际交流坚持提质增效、守正创新彰显思政育人合力、主动服务国家和上海重大战略、持续提升管理和服务效能等九个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明确提出了2024年行政工作总体目标:聚焦“三特”把握发展“新方向”,围绕产教融合构建质量“新标准”、围绕国家地方发展战略塑造服务“新动能”、推动综合改革开创管理“新局面”、提升保障能力适配办学“新阶段”五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号召全体教职员工以改革者的勇气和姿态,为加快学校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妇工委主任朱晓青为大会致开幕词,她表示,在学校党政的坚强领导下,广大教职工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辛勤耕耘、不懈奋斗,学校的各项事业取得重要进展。她希望各位代表能够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团结广大教职工保持昂扬的进取心和干事创业的奋斗激情,共同推进学校事业的更高质量发展。
学校财务处处长王锐作《2023年度学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度学校财务预算编制情况的报告》,新形势下,财务处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厉行勤俭节约,防范风险,创新服务,继续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保障支撑。
校工会常务副主席李霞作《第六届工会工作报告》,全面介绍了第六届工会五年来主动发挥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工会工作各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展现了程园人共同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作为。未来,校工会将持续聚焦党政所需、教工所盼,推动新时代工会“家”文化建设,以“六家工程”全力打造“程园之家”,为加快建设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体正式代表共同审议了《2023年依法治校工作报告》《第六届工会财务工作报告》《第六届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六届五次教代会提案工作、七届一次教代会提案征集情况的报告》《2023年学校实事工程完成情况、2024年实事工程征集情况的报告》,并就2023年学校实事工程完成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
开幕式前举行了本次教代会暨工代会预备会议,听取了工会常务副主席李霞作的《第七届教代会暨工代会筹备工作报告》、第七届“双代会”资格审查组组长张宇清作的《第七届教代会暨工代会代表资格审查报告》,表决了通过大会主席团成员、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审议通过了大会主要议程及大会表决办法。
同时,在第七届教代会暨工代会主席团第一次会议上,大会主席团成员表决通过了由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史健勇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开幕式后,各代表团(组)将在5月11日至5月14日之间分组讨论审议大会各项报告,在履职献策、集思广益的过程中发扬民主,充分发挥纽带和监督作用,围绕学校中心任务,群策群力,凝心汇智,为学校加快建设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工会)
2024年“保租房毕业季进校园”(第三季)专项系列活动在我校启动
5月9日,由市委人才办、市人才工作局指导,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团市委、市房屋管理局、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联合主办的2024年“保租房毕业季进校园”(第三季)专项系列活动在我校启动。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李江,中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工作委员会一级巡视员周建国,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一级巡视员陈睦,上海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郭磊,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副局长张冰,松江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杨剑,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挂职副书记唐志宇,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李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晓青,副校长王岩松,共同出席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通过政府、高校和保租房项目企业联动,组织一批区位便捷、户型合适、价格合理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开展政策宣传和供需对接服务,共同助力本市高校应届毕业生在沪安居乐业。
活动现场,中建东孚、建信住房、城方租赁、浦发有家、松江住房租赁、西部集团、徐房集团、新长宁集团等一批本市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经营企业开展首场供需对接;市公积金中心、市住房保障事务中心、市房地产交易中心、松江区人才办等设置展位,提供安居政策、申请审核、公积金提取、市场租赁等咨询服务。据统计,首场供需对接会共吸引2500多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参与现场咨询,有700余名学生与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企业达成初步租赁意向。本次活动得到了人民日报、央视等主流媒体的报道。
承办工作中,在机汽、管理、航飞、轨道等多家学院的支持下,校团委组建、培训了近200名的学生志愿者工作团队,为启动活动、展位供需对接、政策宣讲等环节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得到了各委办局和各与会高校的高度肯定,展现了程园青年风采。(团委)
【党纪学习教育】学校举办党纪学习教育领导干部读书班(第二期)
5月9日上午,学校举办党纪学习教育领导干部读书班(第二期)。校党委书记李江主持学习,校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学习。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门妍萍以《以案释纪学条例清廉干净守初心》为主题进行领学。
党委副书记、校长俞涛从四个方面进行了主题发言。一是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守党的六大纪律,发挥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作用,做到以案释纪,增强学习实效。二是研究把握《条例》主旨要义。通过研究身边的反面典型案例,加强警示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三是对照《条例》进行反思。在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对照学校运行管理的不足之处,以《条例》为准绳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四是把学习研究对照《条例》精神贯彻落实到今后工作中。注重学用结合,自觉将纪律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把具体要求传达到各二级部门、教学科研单位,持续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门妍萍在领学中传达了上海市领导干部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专题研讨班主要精神,并对违反政治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刻剖析。指出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条例》,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阳结合新版《条例》的研读学习进行了主题发言。校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交流讨论。(王雁)
第二版
“设计•产业:中国式现代设计智慧”艺术设计学院2024届毕业设计作品展开幕
5月8日上午,以“设计·产业:中国式现代设计智慧”为主题的艺术设计学院2024届毕业设计作品展于松江校区艺术楼开幕。校党委书记李江,副校长夏春明,松江区政府和行业协会等单位代表,兄弟院校代表,协同育人企业代表,以及学校相关职能部处、学院负责人出席开幕活动,开幕式由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李云先主持。
校党委书记李江宣布艺术设计学院2024届“设计·产业:中国式现代设计智慧”毕业设计作品展开幕。开幕式结束后,李江书记一行参观了毕业生作品展,并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亲切交流,对学生毕业创作中所表现出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艺术思考、人文素养,给予了高度评价。
副校长夏春明致开幕辞。他表示,近年我校设计学科取得了快速长足发展,设计学软科排名持续攀升,书写了艺术设计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当下设计学科的发展要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扣产教融合办学特色,贯彻落实OBE理念,全面推动高水平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艺术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高瞩为2024届毕业生送上临行寄语。他希望同学们:常怀感恩之心,传承发扬好上工程精神,把握时代赋予的机会;发挥专业特长,响应国家所需,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设计智慧;始终保持自我学习和自我革命的精神,勇于担当,敢于挑起国家和社会重担,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
上海奔腾电工有限公司运营及项目总监任强军代表产教融合企业发言。他充分肯定了艺术设计学院服务产业需求、协同育人、合作共赢的育人模式,肯定了艺术设计学院师生的设计创新与研发能力,希望进一步推进校企产教深度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耦合。
本次毕业设计作品展共设两个展区,分别为校图文信息中心(A区)和艺术楼(B区),汇聚了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广告学、摄影八个本科专业351位毕业生和设计硕士专业学位、设计学硕士毕业生共95位研究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充分展现了毕业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对设计未来的大胆预见。(艺术)
【聚焦“双代会”】学校召开第二十三次教职工民主恳谈会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工会十八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同时也是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和第七届“双代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之年,为了更好地凝聚教代会代表的智慧力量,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 5月7日上午,学校在行政楼19楼召开第二十三次教职工民主恳谈会,听取教代会代表对《2023年校长工作报告》以及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俞涛与来自二级教学单位的12位教代会代表进行了交流,同时参加会议的还有党办、校办、工会、机关党委、规划处、人事处、财务处、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研究生处、资产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
俞涛校长认真听取了与会代表的发言,充分肯定了代表们对学校发展的关注,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逐一反馈和回应。他希望各位代表能够将会议精神带回学院,让每位程园教师感受到在校党委领导下学校工作取得的成绩与成果。
座谈会上,大家踊跃发言。与会代表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结合《2023年校长工作报告》,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强校战略、产教融合、学科建设、国际化办学、校史馆筹建、专业宣传与招生、教育教学、课程思政、学校教学软件升级、智慧课堂建设、实验室队伍建设、实验室仪器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充分体现了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人翁精神。
本次会议是在第七届“双代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前期的重要沟通会议。校工会将始终围绕学校事业中心,服务学校发展大局,持续为教代会代表履职献策、拓宽民主管理渠道、优化学校治理决策搭建平台,为学校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汇聚共识,凝聚力量。(工会)
【党纪学习教育】“五老”宣讲团与“青思青享”学生宣讲团开展集体备课
5月10日,校党委离退休工作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联合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五老”宣讲团与“青思青享”学生宣讲团集体备课活动,活动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聚焦马院学科、团队优势和“五老”对青年学子的传帮带作用发挥,以强化政治思想引领和红色基因传承为目标,进一步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校党委副书记史健勇,校老教授协会会长、校关工委副主任、五老宣讲团团长夏斯云,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校老教授协会副会长田信灿,离退休工作部部长孙文钧,离退休工作部副部长张漪,“五老”宣讲团和“青思青享”学生宣讲团成员出席集体备课活动,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董旖旎主持。
史健勇充分肯定了老带青的集体备课模式,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五老”宣讲团和青年学生宣讲团三个主体分别提出了要求。他强调,马院具备学科优势,要进一步提升授课的针对性、时代性,展示活力和亲和力,要将授课的关注点从形式内容更多地转移到精神层面,他希望青年师生要多向老同志学习间接经验,同时用青年的活力带动老同志的政治优势发挥,最终实现青年的青春活力和老同志的政治活力的双向奔赴。
“五老”宣讲团代表夏斯云、田信灿为15位“青思青享”学生宣讲团团员赠送“盛赞百年”征文选集。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汤晓江老师作了党纪学习教育领学。
“青思青享”学生宣讲团4个小组分别围绕4个主题作党纪学习教育现场宣讲。“五老”宣讲团夏斯云、田信灿、许传宏、柳如荣4位老师分别就主题选题、展现形式和宣讲内容等方面作逐一点评。(综文)
学校召开心理困难案例研判督导会
5月10日上午,学校在行政楼406召开心理困难案例研判督导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晓青出席会议,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刘明波、上海市松江区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常向东、华东政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王啸天三位专家现场督导。
朱晓青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守好“安全底线”;二是强化协同育人,筑牢“心理防线”;三是注重五育并举,走好“特色路线”。
会上,学生工作部(处)长、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吕宁简要介绍了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近年来发展态势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六个学院从心理困难案例的基本情况、原因分析、处置过程及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困惑进行了汇报。三位专家结合心理危机研判工作的特点和要求,从专业的角度对研判的六个困难案例进行了认真解读,并为学院提供了专业的建议和意见。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精神,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次心理困难案例研判督导会为学工干部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提升了大家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能力,也提高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能、服务质量和育人能力。(吕悦)
第三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郭隐犇副教授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顶级期刊发表论文
近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郭隐犇副教授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先进材料》)上发表了题为“Triboelectric basalt textiles efficiently operating within an ultra-wide temperature range”的研究论文。Advanced Materials是美国WILEY集团于1988年创办的老牌旗舰期刊,是工程与计算大学科、材料与化学大领域的顶尖期刊,在国际材料领域科研界享誉盛名,最新影响因子为29.4。Advanced Materials在google公司划分的八大领域(商业经济与管理、材料与化学、工程与计算科学、健康与医药科学、人类文学与艺术、生命与地球科学、物理与数学、社会学)中,在工程与计算科学领域所有期刊中排名第一。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李英文为论文第一作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郭隐犇副教授与安徽农业大学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龚维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该工作的第一单位,合作单位包括安徽农业大学、东华大学和苏州大学。
该研究突破了摩擦电织物的工作极限温度,开发了一种具有超宽工作温度范围(-196至520 °C)的玄武岩摩擦电智能织物。摩擦电技术能够将低频、无序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是自供电传感和便携式能源应用的革命性解决方案。由于恶劣气候的频繁发生,人们对可穿戴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摩擦电技术必须应对恶劣环境的考验。因此,该研究工作解决了摩擦电器件在极端温度环境中的工作稳定性。这一突破性成果有望在高低纬度、高海拔、沙漠地区甚至太空等环境中广泛应用。
该研究成果是在上海市III类高峰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大力支持下,首次以我校学生为第一作者,我校为第一单位在材料学科国际顶级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以论文形式发表,反映了近年来该学科在基础科研团队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质量举措上的稳步推进,有效提升了学校在材料学科的综合影响力。近几年,为提升上海市III类高峰学科建设成效,学校和学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提质举措,包括学校出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Ⅲ类高峰学科人员激励办法》(沪工程规〔2023〕2 号),材料学院、科研处、教务处联合设立上海市III类高峰学科科研专项和教学专项,材料学院制定《高峰学科重大科研成果配套实施方案》等,这些措施对高水平成果的产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此外,该项工作还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家项目(51903151)、上海市晨光计划(19CG66)以及上海市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能力建设项目(21010501700)的支持。(郭隐犇)
精密焊接与激光智能制造团队张天理副教授在高水平TOP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精密焊接与激光智能制造团队张天理副教授联合清华大学朱志明教授、天津大学徐连勇教授、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有限公司方乃文高级工程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Sindo Kou教授等共同开展了铁路货车车轮增材再制造用焊接材料的创新研究工作,近日,团队所撰写的“Effect of Cr and W on microstructure and wear resistance of arc additive manufactured flux-cored wire for railway wheels”文章发表在高水平TOP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影响因子6.267)。相关研究得到上海市III类高峰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高能束智能加工与绿色制造)、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和黑龙江省头雁行动计划−能源装备先进焊接技术创新团队等项目资助。
铁路货车车轮是铁路车辆行驶最重要的部件,具有承载、导向、传递制动力和牵引力等功能,但其经常处于高负荷的作用下,会发生无法避免地消磨及擦伤,甚至严重影响铁路车辆的行驶安全。铁路货车车轮的材料通常为CL60车轮钢,硬度为35HRC,且增材材料在硬度与耐磨性方面,不允许存在大幅度提升。团队研发出了一种针对铁路货车车轮增材再制造用D4药芯焊丝,其电弧增材堆焊合金的硬度37.9HRC和磨损量0.0011g,与市面上耐磨堆焊药芯焊丝YD507在耐磨性相比,磨损量降低了15%,符合铁路货车车轮的增材再制造要求。同时对电弧增材堆焊合金的物相组织、耐磨性能及磨损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该创新研究成果对延长车轮生命周期,增加车轮的服役期限,能够很大程度地减小车轮的报废率,可以大幅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值空间。(材料)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张恒运教授指导研究生在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领域取得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低碳无碳新能源汽车动力研究所张恒运教授指导研究生石静贺在中科院一区期刊《eTransportation》(影响因子11.9)发表论文《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s of thermophysical parameter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A systematic review》。
论文针对锂离子电池比热和导热系数热物理参数的测量方法中原位测量热量损失大的瓶颈问题,开发出校准量热法,该测量方法不仅能够补偿热量损失,还能大大缩短测试时间,提高电池尺寸适应性;并指出多参数同步测量将是电池热物理参数测量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据悉,张恒运教授已在《eTransportation》《J.Energy Storage》《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等国际著名期刊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篇,获评爱思唯尔2023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张恒运教授还与李培超教授携手合作,在锂电池的热-力-电耦合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创新成果,在《J. Energy Storage》《Int. J. Heat Mass Transfer》和《Physics of Fluids》发表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出版“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图书各一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上海科委项目资助。
新能源汽车与储能是我国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恒运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将促进攻克有关锂电池核心部件的相关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机汽)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霍元明副教授指导研究生在SCI一区Top期刊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智慧能源与低碳化技术研究所霍元明副教授指导硕士研究生陈港在SCI一区Top期刊《Thin-Walled Structures》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Crystal Plasticity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vestigation of normal tensile deformation anisotropy in rolled pure titanium sheet》。
针对密排六方晶格(HCP)晶体结构的工业纯钛在室温下具有高度的各向异性性质,论文解决在介观尺度上的晶体取向呈现的轧制织构所导致的技术难题。在室温下对五种不同角度的光滑试件进行拉伸实验并通过EBSD和SEM分别对中心变形区域和断裂区域进行表征;将修正的各向异性硬化模型以增量硬化形式纳入晶体塑性有限元(CPFEM)框架,来描述纯钛的各变形系统的初始强度和硬化增量演化;在CPFEM模拟中考虑了滑移和孪生两种机制,使用三种不同划分网格策略的模型在第一象限均分的五个方向进行了准静态拉伸条件模拟以捕捉纯钛板材宏微观变量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应力应变,系统活性,累积剪切应变,晶体取向,孪生体积分数,应力三轴度和Lode参数等变量均存在各向异性。
据悉,钛及其合金的薄壁结构在工程建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多样化,从飞机、汽车、桥梁、船舶、石油钻井平台到储存船、工业建筑和仓库。在研究各向异性机械和强度性能基础上,薄壁结构可以有效减少原材料的浪费,是低碳制造的核心部分之一。大力发展薄壁件的低碳绿色制造,不仅对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缓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该项研究成果的发表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钛合金航空紧固件冷镦塑性损伤形成机理研究”的资助,同时得到了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材料力学系主任林建国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细心的指导和建议。(机汽)
第四版
【聚焦“三特”】艺术设计学院:尚艺弘道,融合创新
面向数智化时代的产业变革与全球性、复杂性问题的层出不穷,艺术设计学院设计学学科强调全球意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审美为导向,主动交叉融合,适应数智化时代的产业变革,引领时尚美好生活。
特点:数智微空间的更新与营造
“数智微空间的更新与营造”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人居尺度场景下的人、事、地、物、情、组织等数据资源,通过改良、优化设计与社群性营造活动,面向出行、家居等领域的时尚消费需求提供全生命周期设计服务方案。“数智微空间的更新与营造”将积极对接上海“3+6”产业体系中的汽车、高端装备、时尚消费品等三个产业,聚焦高端交通装备的数字空间、现代城乡家居的智慧空间、时尚消费品牌的展陈空间等三个方向开展深度跨学科学术研究,以AI设计平台的运用、数智微空间设计与工艺规划、原创内容的创作与传播作为核心研究内容。
由高瞩教授领衔,联合同济大学胡飞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席涛教授及艺术设计学院学术骨干教师组成的“数智微空间更新与营造研究团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2023年,作为联合发起人,成立了全国城市设计数字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特长:面向时尚消费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设计
积极对接上海“3+6”现代产业体系,面向时尚消费品,秉持全面、系统的设计理念,开展载运工具及数字座舱设计、艺术技术材料设计、上海设计史与技术美学、数字化空间设计、影像艺术与技术等基础理论研究,贯穿“设计与创新”“生产与制造”“推广与营销”“用户体验与服务”“回收与再利用”等全生命周期进行应用研究,获批省部级以上课题15项,完成横向课题110项。
特色:深耕载运工具、数字厨舱、智慧家居、数字传播四个领域
联合高水平院校及行业企业,以大师工作室为载体,面向环G60城乡创新及可持续设计,深耕载运工具、数字展陈、智慧家居、数字传播等四个行业领域,凸显造物设计与数字化呈现的设计学交叉学科特色,强调应用性研究。先后与多家高校、企业联合开展载运工具设计领域研究;联合清华大学、北京一千零一艺、东浩兰生、华美电梯装饰等高校、企业联合开展数字展陈领域研究;与广州美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上海产业创意设计协会室内设计分会联合开展智慧家居设计研究;与西安理工大学、天津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SMG、上海当代影响研究院联合开展数字传播领域研究。围绕学科特色,已成立数字座舱、智慧商厨、智慧家居、智慧展厅、时尚消费品设计、CMF研发中心、数字传播(影像视觉方向)、数字传播(艺术科技方向)、中航油5G+智能载运装备数字孪生关键技术研究院、中国商飞人机环境设计等10个大师工作室。
展望未来,艺术设计学院将进一步对接上海“3+6”产业体系,积极融入学校新一轮学科发展大战略,加强人才队伍与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校校交叉协同、院院融合创新,开展设计管理与服务,聚焦“三特”,打造引领数智时代美好生活的设计高地。(艺术)
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标“三个重点”建设实现学院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学校“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建设目标,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建设与治理现代化、数字思政等领域作为学院特点、特长、特色发展的方向。这一举措不仅是对新时代教育发展新要求的积极响应,也是学院面向未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步。
“特点”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国内首家5G高校的技术优势,以大数据方法为支撑,深入探索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发展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体系。一方面,通过深化技术赋能,整合德育资源,不断升级“5G+马院”“5G+德育大数据分析实验室”等技术平台,为思政课专题教学及重大科研项目提供数据集成与分析模型,打造交叉融合的学科方向。另一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治理现代化研究院、上海高校“网络治理与网络安全”工作室、中国特色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等学科研究基地建设,借助数字化技术深化教育规律的认识,提升学科研究能力,建设高水平学科研究平台。
“特长”发展:党的建设与治理现代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动面向国家及区域发展战略,依托学院在治理现代化方面的前期工作基础,努力打造优势学科。以国家与地方的发展需求为基础,聚焦上海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服务于社会发展大局。学院着眼新时代党的领导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运用数字化技术支撑,研究大数据赋能基层党建、新时代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等特色问题,形成体现超大城市特点的党建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特长”学科。通过建设“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等学科研究平台,学院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和专著,为党和国家的决策咨询提供了有力支撑。
“特色”发展:数字思政
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工科应用型高校定位,将“数字思政”作为学院的特色发展方向,围绕“厚德致用、技术赋能”特色,聚焦“网络”场域,突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建设的“数字化”研究思路。马院坚持以“数字化”为关键词,以交叉融合为路径,建设特色鲜明的“数字思政”学科方向,拓展新兴领域学科研究,打造具有特色的交叉研究方向。马院将不断推进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学科研究,以数字化问题为导向,持续发挥“5G+马院”“5G+德育大数据实验室”等技术平台功能,推进学科在知识图谱、可视化综合分析、领域大模型嵌入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在“数字思政”方面开展创新探索,打造“数字马院”全国标杆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完成“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三全育人”规定任务基础上,将围绕“三特”持续深化学院建设,坚持错位竞争、差异发展,推动学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区域辐射力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