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校报一览
 
2024年4月10日总第1010期

4月10日.pdf

第一版

【喜迎党代会】学校召开“两委”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

为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凝聚共识,起草好中国共产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第三届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国共产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第三届委员会纪委工作报告,根据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筹备工作安排,43日至9日,学校先后召开8场“两委”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全体校领导先后与学院行政负责人代表,老领导、老同志代表,副书记、辅导员、学生代表,中青年教师代表,高层次人才代表,职能部门负责人代表,党务工作者代表,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外人士代表等交流座谈。会议介绍第四次党代会党委工作报告起草情况、第四次党代会纪委工作报告起草情况,并征求各位代表的意见建议。

与会代表们围绕工作报告的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报告总结了过去六年来学校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和基本经验,明确指出了学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目标,详细描绘出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伟大愿景,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行性。同时,代表们也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和学习情况,就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关键举措等方面积极发言、建言献策,提出的意见建议真诚、切实、中肯,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充分体现出师生参与学校治理决策的主人翁意识和对学校发展的关心关爱。

会上,校领导们认真听取了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并逐一进行了回应和解释。会议指出,即将召开的第四次党代会是学校在巩固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关键时间点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强调,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是每一位师生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实践、参与学校民主决策和科学发展的重要经历。学校党委将认真梳理研究各位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使报告真正成为指导全校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引,推动学校开创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建设新局面。(党办)

 

学校召开“思政课数字化建设”研讨会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委托项目开题论证会

思政课数字化建设任重道远

42日,学校在长宁校区召开“思政课数字化建设”研讨会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委托项目《大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平台“青梨派”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研究》开题论证会。

该重大项目由上海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咨询专家、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德毅教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李江教授牵头负责,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上海易班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承担。

高德毅教授表示,专家的点评既有内容层面又有操作层面,当前,思政教育的数字化还处于探索阶段,课题组接下来要充分吸收专家意见,聚焦关键点,争取把数字化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用对、用好、用活。

李江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非常感谢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将继续发挥理工类应用型高校的技术优势与人才优势,用数据说话,通过数据赋能推动思政课建设。

许开宇副校长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对与会领导与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在技术赋能思政课方面所作的探索及取得的成绩。

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处长朱敏对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给予了高度肯定,强调数字化资源建设在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希望课题组能够取得创新性成果,成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数字化资源的“新质生产力”。

在论证会环节,课题组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课题情况。在专家点评及互动交流环节,各位专家认真审阅开题材料、听取开题汇报,对课题组的研究计划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总课题顶层设计和整体架构科学合理,子课题分工明确,并针对课题的总体研究方向、具体实施路径等内容对开题论证进行点评。在如何盘活数字化资源、与各大高校共享资源,如何把评价和激励机制相结合,如何推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一体化、课堂教学和平台运用一体化、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等方面提出建设性建议。评议专家组经过评议,高度肯定了课题的开题准备工作。(马院)

 

优化资源配置学校财经工作把稳“方向盘”

42日,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行政楼406召开,全体校领导、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俞涛校长主持。

校党委书记李江对学校一年来财务工作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对学校下一步的财务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形势依然严峻,过“紧日子”已经成为常态,要着力优化资源配置,相关部门要研究切实可行的举措;二是要寻找“开源”的突破点,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多渠道筹措资金;三是强化财务资产的管理,财务、基建、后勤、资产等相关部门要形成工作合力,加强财务审计监督,要对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加强监管。

校长俞涛指出,要充分平衡好学校的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确保学校的资产总量稳步提升;民生工程优先,充分保障人员工资、教职工利益,特别要关心青年教师;既要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严格执行、规范化操作,又要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学校的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会议听取了财务处处长王锐关于2024年市属高校财务(国资)工作会议精神的报告、学校2023年度部门决算情况的报告以及学校2025年部门预算项目库实施方案等专项工作的报告。与会领导就以上报告进行了讨论交流,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财务资产工作管理水平的建议。(财务)

 

教育部高等学校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项目我校入选

为推进数字技术与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深度融合,提升虚拟仿真教学环境建设和创新应用水平,近日,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公布了高等学校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项目学校及案例团队名单,全国共评选出173个项目学校和325个项目案例团队。我校成功入选项目学校,同时,航空运输学院申报的《现代民航模拟飞行与空中交通管理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纺织服装学院申报的《“数字+”全链路纺织服装设计与加工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申报的《高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入选项目案例团队。

据悉,高等学校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项目计划在三年内,在全国汇聚一批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发展方面具有特色经验的高等学校,围绕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应用深入开展教学实践,从而提升教师的虚拟仿真教学能力,推动虚拟仿真教学环境建设模式、应用模式和评价机制创新,形成可供借鉴推广的虚拟仿真教学环境建设与创新应用案例,构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交流平台,以高质量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促进高等学校数字化转型和育人水平提升。

自今年项目申报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周密组织,并先后召开多场次专项申报工作的线上/线下专题研讨会、校内专家论证会等,统筹推进该项工作,确保高质量地完成申报资料并报送教育部。学校将以获批“高等学校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项目”为契机,加强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建设与开放共享、优化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实验室体系、完善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管理机制、提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队伍教学和管理能力,为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等提供有力支撑。(教务)

 

第二版

我校荣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统一战线调查研究工作优秀组织奖

42日,上海高校统战工作联席会议暨市教卫工作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举行,会上传达了全国和上海市统战部长会议精神,通报并表彰了2023年度教卫系统统战调研优秀成果,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获2项奖励,校党委副书记史健勇、党委统战部部长高锡文作为代表上台领奖。

我校获2023年度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统一战线调查研究工作优秀组织奖,管理学院李红艳老师主持的《高校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获优秀成果二等奖。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支持鼓励二级党组织积极开展统战课题研究,组织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统战团体成员围绕统战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调研,不断提升我校统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据悉,2023年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统一战线调研成果设优秀组织奖12个,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统战)

 

学校召开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工作会议

为凝聚共识,增进交流,明确纪检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强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队伍建设,48日,校纪委在行政楼406召开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工作会议,部署推进相关工作。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门妍萍出席会议并讲话,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学校专职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会议,特约监督员列席会议。会议由校纪委副书记段海霞主持。

门妍萍同志强调,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和特约监督员是学校监督体系中有机组成部分,发挥着近距离监督、跟进监督的重要作用。一要提高政治站位。自觉做到胸怀“国之大者”,积极协助本单位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履行监督责任。二要把准角色定位。自觉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员”,发现问题线索的“信息员”,推动反腐倡廉的“宣传员”,靠前监督,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三要讲究工作方法。在工作实践中要自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切实发挥监督的教育帮助作用,不断协助健全学校的监督体系,提升学校综合治理效能。

会上,段海霞同志通报了2024年纪检监察工作要点,并对近期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审查调查室主任邱峰同志介绍了党代会纪委工作报告情况。与会二级纪检委员和特约监督员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围绕纪委工作报告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纪委)

 

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筹备工作有条不紊

为顺利推进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的各项筹备工作,48日下午,学校召开2024年第3次赛事筹备工作会议。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晓青出席会议,组委会各工作机构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体育教学部党总支书记李扬主持。

朱晓青高度关心赛事筹备工作的进展情况,在肯定组委会各机构筹备工作的同时,对各部门的工作重点提出要求:综合协调部和竞赛活动部要尽快推动松江区协调会的召开,并提前与相关部门做好对接工作;新闻宣传部要尽快确定好宣传和直播方案,保持赛事的宣传热度;外事协调部应尽早收集参赛人员信息,并与市外办积极联系参赛队伍签证事项;大型活动部要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开闭幕式、颁奖仪式方案,并遵照执行;安全保卫部要根据松江公安局和安保公司的建议,结合赛事的实际需求优化安保和交通方案;场馆设施部要及时跟踪风雨操场和校外场馆的交付使用进度,确保场馆设施的正常运行;后勤保障部要尽早做好医疗、兴奋剂检测、水电通讯和工作人员用餐等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市场财务部要进一步协调各方力量,争取更多资源;志愿者工作部要加快志愿者招募和培训工作进度,完善志愿者工作手册;竞赛活动部要加强与国际大体联和中国大体协的联系,保障竞赛工作进度,并争取更多权益。

会议通报了国际大体联和中国大体协的最新信息,组委会各工作机构负责人就近期赛事筹备的总体情况和下一步工作重点进行了汇报,并表示将严格按照国际大体联的要求和学校的工作精神,做好赛事的筹备工作。(体育)

 

实验室安全工作遵循“四个坚持”

47日下午,学校召开实验室安全工作会议暨第四届实验室安全文化月总结会。副校长王岩松,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中心负责人、分管实验室安全工作负责人、实验中心主任、安全员、师生代表等出席会议。会议由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张敏主持。

王岩松对第四届实验室安全文化月活动开展情况和当前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给予肯定,对下一步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落实市高校实验室安全会议精神,做到“四个坚持”和“两个切实”;二是完善和制定有效的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要适应新技术、新设备、新实验的变化,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三是要强化专业实验室安全队伍建设,不但要选对人,更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支持;四是要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文化,培养严谨的行为习惯,把立德树人落实在每一个实验室安全管理环节。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张志刚传达了市教委2024年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在实验室安全工作中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规范管理,坚持底线思维,要切实增强红线意识,切实解决实验室安全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

张敏对学校第四届实验室安全文化月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副院长汪磊、化学化工学院陈妍同学分别从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和成效、实验室安全知识学习心得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资实)

 

二级教学单位审核评估整改工作全面启动

为确保学校审核评估整改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推进审核评估整改工作的深入开展,48日上午,学校在行政楼306会议室召开了二级教学单位审核评估整改工作研讨会。副校长夏春明,教务处、质量办负责人,各院(部/中心)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副主任等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饶品华主持。

夏春明指出,学校新一轮审核评估已进入第五阶段,即限期整改阶段,他就二级教学单位审核评估整改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评估整改工作。审核评估整改工作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一个机会,各单位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整改工作中去。二是实事求是写实整改方案。各院(部/中心)要结合本单位重点工作,逐步细化完善整改方案,班子成员形成共识,分工合作,提高工作效率,每一项整改举措都要落到实处。三是抓落实全面推进整改工作。教学工作千头万绪,要合理安排,有序推进评估整改工作,确保每一项整改任务都能得到有效落实。评估整改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大家要加强沟通与配合,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形成全校一盘棋的局面。四是不断总结凝练特色做法。整改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研究,把整改逐渐转化成特色和亮点,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会上,质量办主任匡江红围绕《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反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报告的通知》传达了市教委审核评估整改工作要求,请各二级教学单位针对审核评估整改工作任务清单进行自查,找准问题原因,排查薄弱环节,提出整改举措。

各院(部/中心)就如何进一步优化整改方案、提高整改效率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要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明确整改目标和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细化责任分工,确保整改措施切实可行。

此次研讨会,不仅增强了与会人员对整改工作的理解和认识,而且为接下来的整改工作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审核评估整改工作走实走深,努力写好审核评估后半篇文章。(质量)

 

第三版

【志宏校长奖•科学研究&教育教学】

编者按 2024年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学校擘画发展宏图,建设人才高地,出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志宏校长奖”评选办法(试行)》,旨在鼓励潜心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教职人员,深刻把握新时代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洞悉新时代“科教融合”的发展路径,做教书育人的“大先生”、科技自立自强的“助推人”,在学校持续优化的制度保障和激励平台上大有作为。

王晗:聚力技术攻关加速成果转化

王晗教授,化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系党支部书记、系主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常务负责人。主要从事精细化学品工艺开发方面的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并以应用需求为导向,针对药物中间体、活性染料及中间体、精细化工产品及相关工艺开发等领域中的难题开展攻关研究。发表SCI等高质量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6项(其中授权9项),累计到账经费300余万,成果转化项目10余项(其中单项成果转化高达百万)。

王晗教授长期扎根产学研用,不断开拓研究方向及领域,成果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创新性,又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某光伏材料中清洗工艺优化及添加剂筛选”的产学研项目,结合有机合成和相关中间体的研究基础,开发了系列添加剂类产品,成功应用于某光伏材料的清洗工艺中。该研究降低了现有工艺规模条件下强酸用量的30%左右,缩短了清洗时间,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王晗教授以扎实的业务能力为华谊集团、路歌科技等知名公司提供相关技术支持与服务,着力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上述等公司创造了可观的产业价值。

作为教学工作者,王晗教授承担多门核心理论与实践教学,斩获多项教学成果奖项,包括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主持获批市级一流本科课程、市级重点课程等,并参与出版多部教材。带领研究生将药用纤维素类衍生物应用于水系锌离子电池电极界面的优化策略中,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近年来,王晗教授指导学生获制药类学科竞赛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省部级奖项8项,校级奖项十余项;3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5名学生获评“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杨瑾:异质材料激光打通传统技术难点

杨瑾教授,是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轻质材料先进连接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上海激光先进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带头人,其领衔的科研团队通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总装领域基金、“十四五”总装共用技术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上海市科委外国专家项目、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企业委托等项目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产学研用攻坚力量。

团队聚焦异质材料激光制造,提出界面多主元合金化调控思路,揭示了化合物种类、成分分布、化学势、形成焓和自由能的内在联系、界面强韧化以及脆性断裂控制方法,突破了传统异质金属材料激光焊组织性能调控的科学和技术难点,系列研究和攻关在高水平论文发表、授权发明专利、成果转化、专著出版等方面结出硕果,杨瑾教授本人也因成果卓越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殊荣。杨瑾教授及团队以新型产业发展为目标,着力将基础研究形成的创新技术,在航天一院与八院、上海蓝滨、江铃汽车等公司相关产品的关键制造环节实现成功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我校“坚持依托现代产业办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青年引领者。

杨瑾教授始终秉承育人初心,以培养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人才为己任,担任本科生班导师,为学生在思想、学业上排忧解难,同时高度重视课堂建设,通过课堂将科研成果融入本科生、研究生的教育中。杨瑾教授指导的研究生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举办的第三届汽车轻量化应用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市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提名奖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年度优秀人物“学术之星”等荣誉,为制造行业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郑静:让教学科研与实践竞赛实现“双向奔赴”

郑静,化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承担分析化学,药物分析等课程。课堂教学以理论体系为基础,导入与时俱进的专业案例,形成了循序渐进、教研结合的教学方式和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先后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程创杯、上海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大赛等各级各类赛事并获奖。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由其团队指导的学生参赛作品《基于Ni/C@SiO₂CPS@PANI@AuCEA电化学传感研究》,从全国上千所高校中脱颖而出,斩获国赛特等奖,为我校首次摘得“挑战杯”桂冠,也是上海高校在此次赛道中唯一的特等奖。

郑静教授长期致力于功能纳米材料的设计、界面调控及传感应用研究。先后负责、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5项,发表高质量论文30余篇,在创新纳米材料设计、功能化与结构调控、柔性传感的构筑、精准诊断与特异性癌症标志物的检测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独创性、引领性的研究成果。在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实践迈进方面,围绕“非均相Fe3O4/Co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发明专利实现了成果转化,将复合磁性纳米材料应用技术从实验室推向市场。

郑静教授在平凡的岗位上,扎根教育教学岗位辛勤耕耘,指导的本科生、研究生在发表高质量论文、荣获上海市大学生优秀毕业论文、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等方面成绩突出,是我校以科研反哺教学,培育具有实践能力优秀人才的杰出教师代表。

本版撰文:人事处

 

第四版

【喜迎党代会】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教育现代化,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坚持党管外事,深入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朋友圈”,推进国际合作机构建设,鼓励师生国际合作交流,加强国际科研合作及学术交流,打造“留学工程大”品牌,国际合作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国际合作总体布局不断优化,“朋友圈”不断扩大

学校积极拓展与全球知名大学及应用型特色大学的合作,不断扩大合作“朋友圈”。五年来,学校新增国际合作伙伴31个,签署各类国际合作交流协议131项,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等全球知名大学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还与100所高校或教育机构建立学生学分互认合作关系,在市属高校中名列前茅。2023年,学校举行首届全球合作伙伴周系列活动,打造全新国际合作交流常态化平台。

积极加入国际教育合作组织,主动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学校先后加入欧亚太平洋学术协会(EPU)、中国-中东欧高校联合会、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中泰高教合作联盟等国际组织及教育联盟,不断融入全球教育治理进程,服务国家构建教育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国际合作机构建设成效显著,合作能级持续提升

五年来,学校大力推进与海外合作院校积极建设国际合作教学及科研机构,带动学校国际化办学及科研水平的提升。2022年,学校首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国际创意设计学院顺利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内首个艺术类中韩合作办学机构和长三角地区首个中韩合作办学机构。202210月,学校成立了中德产教融合发展研究院,推进全面对德合作并被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授予中德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应用型本科院校)示范基地。

学校积极实施校级国际联合实验室(培育)计划和国际合作科研平台外国专家团队计划,先后与美国华盛顿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联合设立了智能感知与控制国际联合实验室、粒子过程模拟国际联合实验室、国际联合研究与开发中心、智能运动服装中英联合实验室、中瑞创新科学学院等15个国际合作教学及科研合作机构,有力促进了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及科研能力的提升。

学校积极参与和组织全球性赛事和活动,打造高水平教育交流平台。成功获得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赛承办权,成立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上海)研究中心,参加沪新理事会标识设计大赛并成功入选,参与和举办亚太邮轮大会、机械工程与制造国际会议等高水平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推进德国ASIIN认证办公室入驻我校等,积极为全球教育合作与治理贡献工程大的智慧和力量。

师生国际交流规模持续扩大,发展体系不断完善

学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创新国际合作模式,调整工作方式,有力保障了疫情下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开展。五年来,学校接待340批次1300多人次的来访合作交流(含线上),220多批次的400余名教师出国(境)合作交流。实施“外国专家计划”,获批2项国家级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和2项上海市高端外国专家项目,400余人次的长短期外籍教师来校工作交流,其中包括136名长期外籍教师和163名校级海外名师及高端外国专家,引进外国专家团队3个。2023年,学校还首次入选选留基委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首批实施单位,申报的“跨文化视域下的影像艺术及创作人才培养”项目成功获批2024年国家留学基金委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实现了学校留学基金委项目新的突破。

师生国际化发展体系不断完善。五年来,学生国际化培养体系不断完善,海外学习交流项目新增40项,总数达到110项,项目涵盖博士生联合培养、本科及硕士双学位项目、学分互认项目、短期课程学习、国际产学合作、友城项目及短期交流等各种形式,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联合实施首期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疫情期间与英国阿伯丁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开展学生线上学习项目56项。教师学术交流平台也不断扩大,举办经备案审批的在华举办国际会议22场,各类学术交流活动、论坛及会议100多场。

打造“留学工程大”品牌,构建国际学生教育新格局

学校推动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竞争力、有效的国际学生招生策略。通过加强优化招生渠道、提升学校国际知名度、持续的宣传推广以及优质的教学服务等方式,成功吸引了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学生。五年来,学校先后建设了《人工智能》《纺织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药物化学》4个本科全英语授课专业和《艺术设计》1个硕士全英语授课专业,共计招收学历国际学生1400余名、非学历国际学生1600余名,着力打造“留学工程大”品牌,通过国际学生教育,为学校带来了多元化的文化交流,也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国际学生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学校将提高国际学生教学质量、制度建设作为核心任务。针对国际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量身定制了专业课程,确保课程内容与国际接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背景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成立了国际学生事务中心,为国际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管理和生活服务。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助力学校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学校更加注重国际化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发展。坚持党管外事,编制专项发展规划,召开全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会议,将国际合作与交流列入学院(部、中心)年度考核,组建了专门的分管和工作队伍,持续推进“校——院——学科”三级国际化发展和学院“2+1+X”国际合作模式,大力推进英文网站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国际化发展生态环境。在学校外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学校国际化发展体系持续完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正逐步由“扩大”阶段向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的“做好”阶段转变。

国际化工作持续融入学校中心工作和新发展格局,不断深化国际化内涵。国际合作与交流主动围绕分类评价、教学评估、学科评估、博士点申报、状态数据和高基报表“三评三表”谋划重点工作,制定对外开放提质增效方案助力学校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等,不断彰显国际化发展新内容,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回顾过去五年,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国际化办学能力也显著提升。在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学校将以更大的格局、更高的眼光、更多的智慧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继续开创国际化发展新局面。

                                          本版撰文:国交处

 


责任编辑: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