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报

学校校报

2024年11月30日总第1027期

时间:2024-12-02浏览:10来源:新闻网作者:摄影:

11月30日.pdf

携手红色文化共赴青春“大思政课”

1122日,“无问西东,青春前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红色文化教育艺术汇演于松江校区志宏堂举行。

市十届政协主席、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原会长、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名誉会长蒋以任,市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史文军,市教卫工作党委二级巡视员、老干部处处长、市教育系统关工委秘书长金勤明,团上海市委兼职副书记刘真,校党委书记李江,党委副书记朱晓青,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孟星,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徐阳,副校长夏春明、许开宇,校领导史健勇,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田信灿,校老教授协会会长夏斯云,市政协办公厅、上海市工经联、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上工程关工委老教授协会代表、上工程师生代表及泗泾附校少先队员代表共计500余人出席现场活动,累计超5000余人次通过“工程大青年”微信公众号直播在线观看,近40000人次观看图片直播,上工程青年共赴青春“大思政课”。

本次汇演由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紫荆合唱团的前辈们与上工程老教授合唱团、教职工合唱团、程韵舞蹈队、程韵戏曲社、学生合唱团、舞蹈团、主持人团及附属松江泗泾实验学校的师生们共同出演,用以传递激情与梦想,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敬意。

李江致欢迎辞。他对蒋主席多年来学校发展的殷勤关怀,悉心指导和鼎力相助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学校将“文化兴校”作为学校的“四大发展战略”之一,以红色文化教育艺术汇演为起点,传递自强不息、报效祖国、感悟美好生活的信仰之光,将“立德”“理想”“传承”的元素贯穿于两校之间,三代人之间。用一次“大思政课”将校园文化集中展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激励师生们传承和发扬“自强不息,青春前行”的精神。

金勤明、刘真、朱晓青、徐阳共同上台启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品牌项目《程园思想荟》,学校将在市教委、团市委的指导支持下,进一步探索大中小一体化思政教育模式,打造更多思政“金课”,画好铸魂育人“同心圆”。

本次活动以激励广大师生以奋进姿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主题,以两校校歌为灵感,传递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生活感悟。以合唱为主要形式,结合音、诗、画、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配合场景融入式演唱,以新中国的发展史为脉络,用艺术语言传递红色文化精神内涵。

会前,蒋以任一行参观了学校实验室、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汇报展、离退休教职工艺术作品展。市工经联、东浩兰生集团代表参加调研。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团委)

 

我校赴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学习调研

1121日,校党委书记李江一行赴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学习调研智库建设。浙江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叶民,率浙江大学政策研究室、研究院等负责人出席调研活动并座谈交流。

李江书记对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指出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立足全球视野、国家智库、浙大战略的清晰定位,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全球影响的科教战略研究学术平台和高端智库的创新精神、有益经验,值得上工程深入学习借鉴。李江书记介绍了我校加强和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重点举措、亮点特色和主要成效,重点介绍了我校创新战略研究院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和上海教育现代化建设领域的咨政建言、重大项目、人才培养等情况,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携手奋进、共谋发展,努力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思想库”“智囊团”,推动智库建设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叶民主任指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建设产业学院的实践是地方高校建设的样板案例。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创新战略研究院都以工程教育作为研究领域,具备较好的合作基础,已经开展了诸多合作,未来具有非常广泛的合作前景。两校战略研究院应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研究。

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李拓宇详细介绍了研究院的基本情况和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副院长张炜、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陈婵介绍了研究院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等相关情况。

会前,李江书记一行参观了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建院十周年成果展。学校党办、创新战略研究院(工程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上海)研究中心、管理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工研)

 

交叉融合应对变化继承创新塑造未来

百余青年才俊汇聚2024国际青年学者论坛

为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撑,1122日,学校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举办以“交叉融合应对变化,继承创新塑造未来”为主题的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格罗宁根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0多所世界一流院校的百余位青年才俊“线上线下”共聚一堂。校党委书记李江,副校长许开宇,市教卫工作党委人才工作处二级调研员芦琍琍出席论坛。论坛由人事处处长、人才办主任张宇清主持。

李江书记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和海内外青年学者表达了诚挚的欢迎,介绍了学校的三大战略,强调学校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将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更大的魄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李江书记热忱邀请志同道合的青年才俊加盟我校,成就一番大梦想、干出一番大事业。

许开宇副校长作了题为“广聚人才应对变化,继承创新迎接未来”的主题报告,报告从“办学定位、人才政策、人才支持和保障”三个方面总结了学校近些年人事人才工作的成绩,展示了学校主动融入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深化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新部署的姿态。

芦琍琍调研员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肯定了学校近年来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工作的重大突破;介绍了上海的引育机制,服务保障,展示了上海为高校人才所提供的智力支撑和保障措施。希望学校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助推学校跨越式发展。

学校特聘教授金积德作了题为“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变局与新机”的报告。青年人才代表张林立博士结合境外求学经历,介绍了自身在学校工作、生活情况及取得的丰硕成果,希望志同道合的青年学者加入人才发展平台。

本次论坛包含“人工智能”“材料、化工、纺织新工科”“马学科”三个分论坛,相关学院的学科带头人与参会学者聚焦当前研究领域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论坛在聚焦青年潜力人才,搭建交流平台,形成桥梁纽带等方面产生了良好效果,为学校跨越式发展增添了活力与新动力。(人事)

 

第二版

专家寄语石油和化工行业碳化硅陶瓷膜重点实验室——

立足行业发展紧扣战略需求

1120日下午,石油和化工行业碳化硅陶瓷膜重点实验室2024年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松江校区举行。学术委员会主任、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施剑林院士主持会议。我校党委副书记孟星,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何丹农教授,北京化工大学邱介山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东理工大学许振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钱雪峰教授,东华大学薛罡教授,中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刘发强教授,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朱君研究员出席会议。

孟星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向一直以来支持重点实验室发展的各位专家表示感谢。他介绍了学校提出的“三特”理念,并强调“碳化硅陶瓷膜技术”是化学化工学院凝练出的“人无我有”的特点学科,希望实验室不负期望,为学校和行业做出更多积极的贡献。

实验室主任李光辉教授向与会专家汇报了重点实验室主要业绩以及发展规划。刘阳老师等学术骨干代表作了研究进展汇报,合作企业山东赛利科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贾琦作了产业化进展汇报。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实验室成立短短一年多时间所取得的成绩,也从各个角度为实验室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希望实验室立足行业发展,紧扣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为石油化工行业减污降碳和绿色低碳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化学化工学院院长王金果总结发言。他表示,学院将从人才引进、科学研究、研究生招生、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增强重点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力争将其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原创性成果突出、国内领先、行业一流的学术技术交流服务平台。(刘睿)

 

2024数字·创新国际会议在我校召开

1123日,国际创意设计学院2024年数字与创新国际会议暨第五届科学设计发展观国际论坛在长宁校区产教融合楼召开。副校长王岩松,韩国国立釜庆大学金沔教授、英国伦敦布鲁内尔大学董华教授、韩国国立东西大学金世和教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顾传熙教授,我校国际创意设计学院院长顾艺教授、韩方院长金钟琪教授等出席活动。开幕式由国际创意设计学院副院长徐蓉蓉主持。

王岩松致开幕辞。他表示,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设计领域的创新应用日益广泛,数字技术与设计创新的融合已成为全球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焦点,论坛的举办旨在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让与会者共同探讨数字技术与设计创新的交叉融合,推动设计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欧洲工程院院士、世界生态设计组织总干事、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大学应放天教授通过视频致辞。

本次论坛分为上午的主题论坛和下午的四场分论坛。上午的主题论坛围绕“数字技术驱动的设计创新:探索未来设计新趋势”这一主题展开。与会学者纷纷就数字化艺术与设计、数字文化图谱构建与传播、数字化空间设计、数字时代包装设计的创新与发展、人工智能与交互设计等多个领域发表主题演讲。下午的四个分论坛,分别就AI与数据结合的广域设计、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以人为中心的融合创新以及数字+X等前沿话题进行了专题讨论。来自世界各地的近百名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字技术与设计创新的最新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此外,本次论坛的论文稿件征集工作也取得了圆满成功。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审核,共有五十余篇优秀论文被EI检索录用并进行了口头发表和墙报发表。这些论文涵盖了数字技术与设计创新的多个细分方向,展示了投稿作者们在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创新思维。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推动了数字技术与设计创新的融合发展,还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宝贵平台。与会学者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继续深化研究,为推动设计领域的创新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国创)

 

世赛研究中心举办国际研讨会

1129日,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上海)研究中心邀请世界技能组织秘书处竞赛部主任Jane Stokie,基础设施经理Zsolt Szekeres,人社部职建司技能竞赛管理处一级调研员、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竞赛处副处长曾燕琳、4个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研修)中心主任以及各单位世赛研究领域专家开展专题研讨会,探索世赛研究的新方向和世界技能大赛新竞赛项目管理等议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夏春明热情接待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研讨会由世赛研究中心主任王迪主持。

研讨会上,4个研究中心介绍了各自的研究领域、所开展的研究项目和未来的研究设想。Jane女士和Zsolt先生指出,4个研究(研修)中心坚持各自研究重点方向,不断深耕,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对提升中国职业技能竞赛的赛事组织水平,推动中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研究(研修)中心的成果对于世界技能大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张雷调研员强调,中国参与和举办世界技能大赛,旨在推动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他要求,4个中心要继续坚持特色发展,精益求精,同时加强交流、共同提高。

Jane女士就世界技能大赛新竞赛项目的评估与选择作了专题介绍,重点介绍了目前世界技能组织关于未来的技能竞赛相关思考,以及2026年和2028年新项目申报在标准以及时间节点要求上的调整。与会专家进一步就新项目申报的细节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此次研讨会聚焦世赛研究的核心领域和前沿问题,既充分展示了我国世赛研究的最新成果,又充分了解了世赛的最新动态。通过交流和研讨,碰撞出了大量的思维火花,形成了一批具有广泛前景的合作项目,实现了研讨会组织的各项目标。

近日,世界技能组织、人社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三方技术对接会。上海研究中心应邀全程参与对接会各项研讨。同时,研究中心利用各方在沪的机会,积极争取联络,邀请到世界技能组织和人社部负责竞赛赛事组织工作的领导和专家莅临开展高水平国际研讨。(世赛)

 

学校召开高峰学科建设管理委员会会议

1122日上午,学校召开高峰学科建设管理委员会会议。管委会副主任许开宇、管委会委员出席,会议由秘书长殷志祥主持。

许开宇对高峰学科建设前期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对高峰学科下一步建设提出要求:一是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二是要明确高峰学科建设方向,给予持续稳定的投入和支持;三是要进一步细化管理,促进高峰学科建设更加合理规范。

会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汇报了高峰学科近年来建设情况,与会委员对下一步如何提升高峰学科建设水平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会议审议并通过了2024年度Ⅲ类高峰学科校内人员绩效发放方案。(发规)

 

第三版

【巡视整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巡视整改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基层党建、选人用人:“严”字当头务求实效

1126日,学校召开巡视整改基层党建、选人用人专题推进会。巡视整改工作小组组长、党委副书记朱晓青;巡视整改工作小组组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孟星;巡视整改工作小组组长、校领导史健勇出席会议。巡视整改工作专班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朱晓青主持。

朱晓青对整改工作提出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战略思考和系统谋划,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二是加强贯通融合联动,提高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水平;三是标本兼治,分层分类推进,建立健全质量标准,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四是坚持群众路线,继续深入基层和一线,解决广大师生急难愁盼问题;五是辩证思考、实事求是、点面结合,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孟星指出,选人用人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关键和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整改工作要继续坚持“严”字当头、务求实效,把“严”的要求贯穿到选人用人全过程;基层党建整改工作要提高站位,压实主体责任、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史健勇就整改举措内容提出指导意见,强调要从整改的文字中见发展的要义,从协同用力中抓发展的重点,从抓个性问题中找到共性问题,深化推进巡视整改工作,推动学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组织部汇报了基层党建和选人用人整改任务推进情况;统战部汇报了统战工作整改任务推进情况;教工部汇报了师德师风相关整改任务推进情况;机汽学院、管理学院、材料学院、数理学院、外语学院作了补充发言和交流讨论。(党办)

意识形态:对标对表落细落实

1120日,学校召开巡视整改意识形态专题推进会。巡视整改工作小组组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孟星,巡视整改工作小组组长、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徐阳出席会议。巡视整改工作专班成员单位,统战部、学工部(处)、研工部、团委、机汽学院、管理学院、化工学院、材料学院、艺术学院、航空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徐阳主持。

孟星对整改工作提出要求,一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专项整改的重要性。意识形态专项整改是一项重要的必答题,要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层面认识到意识形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二要处理好当下改与长久立的关系。整改工作已经扎实推进,当下改的效果已经逐渐显现,要长远布局、举一反三、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地推进工作,使整改取得更多扎实成效。

徐阳提出,要提高站位,大力推进巡视整改。理论上加强学习、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坚决落实。二要对标对表,运用系统思维加强整改。推进整改要与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相结合、与师生的期盼相结合、与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相结合。三要落细落实,推进建立整改长效机制。要扎扎实实对每一条反馈意见进行整改,推动整改落地见效。

会上,宣传部汇报了意识形态工作整改任务推进情况;统战部汇报了统战工作推进情况;学生处汇报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相关任务推进情况,团委汇报学生社团相关任务推进情况;机汽学院、管理学院、化工学院、材料学院、艺术学院、航空学院作了补充发言和交流讨论。(党办)

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提高政治站位积极履职担当

为推进学校巡视整改工作走深走实,1114日,校纪委在行政楼406召开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工作会议,部署推进相关工作。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孟星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校纪委监督检查室主任苏莹主持。

孟星同志强调,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巡视整改的重大意义。要结合当前学校巡视整改重点工作,自觉加强学习,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及巡视整改工作的重要论述,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要积极履职担当,协助党委落实巡视整改政治责任。要把督促巡视整改作为强化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的重要抓手,坚决履行本单位巡视整改工作的监督责任。三要增强斗争精神,推动二级监督从有形向有效转化。要切实增强斗争精神,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协助学校纪委不断延伸党内监督触角,激活学校监督网络的“神经末梢”。

会上,机关党委纪检委员、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张志刚同志,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纪检委员赵梦影同志分别就机关固定资产自主处置规范建设、加强优秀毕业生评选廉政风险防控等主题,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项目中如何选题、如何查找廉政风险点、如何实施及建立长效机制方面作了交流发言。

苏莹同志学习传达了全市高校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精神,并对如何开展党风廉政建设项目“四书四会三报告”作了培训。(苏莹)

教育教学、纪检巡察:举一反三务求实效

日前,学校召开巡视整改工作专项推进会议暨教育教学专项整改。巡视整改工作小组组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孟星,巡视整改工作小组组长、校领导史健勇,党委常委、副校长夏春明出席会议。巡视整改工作专班成员单位,教工部、离退休工作部、教务处、研究生处、质量办、招办、国交处、信息办、外联办、机汽学院、航空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夏春明主持。

孟星指出,巡视整改转段到集中整改阶段,整改任务重、工作量大、协调过程复杂,对整改工作提出要求:一是提高认识抓整改,巡视整改要讲政治、着眼“四个放在”。二是务求实效抓整改,每条整改具体措施要真正落实在学校长久发展及高质量提升,抓住整改契机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三是结合融入抓整改,要坚持监督问责、整体协调、群策群力共同推进。

史健勇强调,巡视整改是目前最为紧迫、重要的政治任务,一是对标对表巡视整改要求,牵头整改部门要站在学校的高度,从系统的角度深刻剖析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二是加大推进力度,加强部门之间逻辑关联与沟通,按照五步工作法深入研究细化落实举措。

夏春明要求,各部门进一步细化落实整改举措,加强问题根源分析,更有效、更彻底地推进整改工作;要加快推进步伐,做好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举一反三、促进长效机制的建立。

会上,党办汇报了巡视整改工作推进情况;教务处汇报了巡视整改教育教学建设任务推进情况;国交处汇报了巡视整改国际交流管理相关任务推进情况,研究生处汇报了共性问题整改任务推进情况;党办、校办、质量办、招办、信息办、外联办、教工部、离退休工作部、机汽学院、航空学院作了补充发言和交流讨论

同日下午,学校围绕纪检巡察专项召开巡视整改工作推进会议。巡视整改工作小组组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孟星出席会议。巡视整改工作专班成员单位,纪委办、巡察工作办公室、纺织服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要求:一是挺在前面做表率,纪委办、巡察办必须自我加压,责无旁贷把纪律和整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二是主动作为求实效,把整改目标落在学校长远发展中,提高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突破学校发展中的难点裉节。

会上,纪委办汇报了纪检工作巡视整改推进情况;巡察办汇报了巡察专项工作推进情况;党办、组织部、纺服、马院作了补充发言和交流讨论。(党办)

 

第四版

医药前沿技术研究院、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前沿科学研究基地2024年度工作会议提出

发挥医药产品与智能制造独特优势

1123日上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医药前沿技术研究院、上海药物制剂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上海市心脑血管非编码RNA成药性前沿科学研究基地2024年度工作会议在松江校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先进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侯惠民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王军志研究员,副校长许开宇教授,来自四川大学、海军军医大学、医药先进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相关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由医药前沿技术研究院院长陆伟跃主持。

侯惠民院士指出,我国高端制剂产品匮乏与智能制造技术及其装备不足有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关键技术问题。医药前沿技术研究院、上海药物制剂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心脑血管非编码RNA成药性前沿科学研究基地作为“药--医”学科交叉的技术平台,具备医药产品与智能制造装备研发的独特优势,为我们自主创制高技术医药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研究院、工程中心和研究基地的发展壮大,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生物医药产品与智能制药装备将会得到快速发展。

侯惠民院士、王军志院士等专家对研究院、工程中心和研究基地的发展方向和取得的成果予以充分肯定,同时强调:要凝聚专家智慧,以新产品为目标,聚焦高端制剂装备,契合国家和上海市战略目标,更多、更好、更强地服务生命至上的大健康理念。

许开宇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生命至上的大健康理念”全方位推进了健康上海的建设,进一步夯实了生物医药作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的基础;学校推进该研究院、工程中心和研究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正是贯彻这一大健康理念的具体实践;研究院通过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高端制剂制造及其智能装备的关键技术,为“药--医”学科交叉、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陆伟跃院长向专家委员会汇报了研究院2024年度建设发展情况和2025年发展思路。工程中心主任袁春平和研究基地主任单宏丽分别汇报了年度建设成效和后续工作计划。与会专家们就研究院、工程中心和研究基地的建设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袁春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艳、杨冬野团队在高水平TOP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智能材料为微纳机器人领域打开全新大门

近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艳与杨冬野团队在智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14.3)发表了题为“High-Performance MXene Hydrogel for Self-Propelled Marangoni Swimmers and Water-Enabled Electricity Generator”的研究论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周浃燚为第一作者。相关研究得到了上海市III类高峰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高能束智能加工与绿色制造)等项目资助。

研究内容聚焦高性能MXene水凝胶这一前沿创新材料,该材料凭借其独特的性质,成功实现了自推进的马兰戈尼游泳者驱动以及水驱动发电两大突破,为智能材料在微纳机器人、能量收集及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打开了全新的大门。

高性能MXene水凝胶通过巧妙地利用浓度梯度马兰戈尼效应与动态润湿马兰戈尼效应的协同作用,实现了自驱动功能。这种材料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运动性能,包括高速移动(最高瞬时速度可达19.6 cm/s)、长时间的持续运动(长达50 min)以及可控的运动轨迹。此外,它还具备出色的可降解性、可重复性及可回收性,这些特性使得MXene水凝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极高的潜力和价值。在能量收集方面,基于高性能MXene水凝胶的水伏发电装置同样表现出色。该装置凭借其丰富的官能团和纳米限域孔道结构,在海水环境中实现了高达0.83 V的电压和0.107 mA的电流输出。而在K₂CO₃溶液中,其电压更是达到了1.26 V,电流则高达0.922 mA,展现出了极高的能量转换效率。这一发现不仅为水伏发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种智能水凝胶还可以作为移动模块,实现货物运输等应用。同时,它还能为电子设备提供电力支持,进一步拓宽了其在智能设备领域的应用前景。(张铭)

 

纺织服装学院基础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纺织服装学院在努力做好产学研合作应用研究基础上高度重视团队建设和基础研究工作,为高质量人才培养夯实基础。纤维材料团队在纤维分离膜领域取得系列基础研究成果,发表SCI/EI论文30篇,其中SCI一区论文6篇,SCI二区论文11篇,出版专著一部。

在荷正电复合纳滤膜方面,受多肉植物受控生长的启发,团队基于ZIF-8层锚定限域生长和界面聚合,成功制备了荷正电“多层互锁”结构的PA/ZIF-8/PSF复合纳滤膜,对Mg2+/Li+分离表现出良好的长期稳定性,分离因子可达47.6。相关研究成果以“Fabrication of positively charged composit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withmultilayer interlockingstructure based on ZIF-8 layer anchored constrained growth strategy for Mg2+/Li+ separation”为题发表于《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中科院SCI一区,https://doi.org/10.1016/j.memsci.2024. 123310)。

在耐高温复合纳滤膜方面,团队以耐温型对位聚芳酰胺(PPTA)为成膜聚合物,采用层层自组装与界面聚合耦合技术,开发出具有多尺度分离层结构的PPTA复合纳滤膜,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对高浓度一、二价钙钠盐离子分离系数可达82.95。相关研究成果以“Study on PPTA/PEMs/PA composite NF membranes for highly efficient desalination of high-saline Kevlar® brine and long-term anti-scaling performance”为题发表于《Desalination》(中科院SCI一区,https://doi.org/10.1016/j.desal.2024.118222)。

在增强型中空纤维膜方面,团队首次提出了编织管增强和热致相分离联用技术制备增强型聚乙烯中空纤维膜,断裂强度可达170.0 MPa,制备的膜装备已在石化废水中进行了工程化试验。相关研究成果以“Preparation of high-flux polyethylene hollow fiber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s with multiple pore structure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technology of braided tube reinforcement and TIPS method”为题发表于《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中科院SCI一区,https://doi.org/10.1016/j.seppur.2024.127335)。

团队撰写的《中空纤维膜制备方法与应用》专著介绍了分离膜的相关定义和基本原理,分析了中空纤维膜国内外发展状况、制膜原料与制膜基本方法,以及中空纤维膜结构与性能表征等,凝结了团队多年来的工作积累和研究成果,旨在为传播中空纤维膜科技知识和促进我国中空纤维膜产业创新发展做出贡献。(冀大伟)

 

 

 


周热点新闻
月热点新闻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