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我校第六周本科线上教学工作已顺利结束,全校本科教学工作有序开展,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在线教学典型案例。现将本周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在线教学有序推进
1.课程在线开课情况保持相对稳定
按照教学计划,本周应开课程1223门(2326门次),实际线上开课2266门次,开课率97.4%。其中公共必修课应开497门次,实开497门次,开课率100%;专业必修课应开1308门次,实开1279门次,开课率97.8%;专业选修课应开417门次,实开394门次,开课率94.5%;通识教育选修课应开104门次,实开96门次,开课率92.3%。开课涉及开课单位25个(包括20个学院,党委学工部、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就业指导中心、武装部、图书馆等)。按教学计划授课教师应有1303人,实际在线授课教师1292人,教师授课率达99.2%;本周按教学计划上课学生应到174865人次,实际上课学生174162人次,学生上课率达99.6%。
2.课程在线教学平台运行平稳顺利
依托善思学堂(Blackboard Learn+平台)开展在线教学课程507门次。每门课程平均访问量1532人次。其中本周学生人均访问量排名第一的课程仍为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严建武老师负责的“GIS软件与应用”,学生人均访问量达236.2次(本周生均访问量前十的课程基本信息见附表);本周访问量排名第一的课程为心理学院王有智教授负责的“心理学基础”,总访问量近5.5万余次(本周访问量前十的课程基本信息见附表)。
同时,本周有14位教师的16门课程,通过善思学堂使用Classin在线教室开展在线直播教学课堂25节次,参与学生2087人次。
依托超星平台开展在线教学课程536门次课程,其中自建课程运行313门次,新建课程4门次,峰值出现在本周一,当天就有357门次课程在教学平台上运行,开展教学活动。本周共上线教师205人,上线学生11730人,平台的访问量达560余万人次。本周运行班级764个,发放课堂活动7849次,师生讨论3470个,发布作业81个,学生完成作业2996人次。
依托中国大学MOOC平台累计共建SPOC课程77门,涉及开课单位15个,授课教师93人,学生6482人。依托智慧树网平台开课26门次,本周增开1门次,授课教师16人,参与学生3436人次。依托积学堂、雨课堂等平台开展在线教学情况保持基本稳定。
二、第二期教学经验分享活动成功举行
为持续提升在线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在线教学经验的分享与交流,本周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教务处组织开展了第二次“空中沙龙——在线教学经验分享会”。本次分享会有分别来自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文学院的余海龙、张帆、李雅琪三位老师对自己开展在线教学的情况和经验进行了介绍和分享,主题分别为“网络授课的课堂组织策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的若干思考”和“交互式学习&线上互动交流初体验”。本次分享会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何聚厚老师主持,依托腾讯会议在线开展。
三、教学过程督导保障有力
本周教学督导工作在前期工作上,进一步落实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线上教学工作“督”和“导”,充分发挥校院两级督导力量和学生信息员作用,深入课程教学一线了解课程具体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并反馈教学问题。从督导情况来看,本周在线教学工作整体顺利平稳,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平台运行方面:本周内各大教学平台运行平稳顺利。本周二因校园网络出现短暂故障导致善思学堂(Blackboard Learn+平台)登录和访问收到短暂影响,该问题在当日得到快速解决。有学生反馈“在善思学堂的课程中提交作业错误时,不能撤销重新提交”,该问题是因任课教师在后台设置作业提交次数为“1次”,提交后无法再撤销,此种情况下,需要联系任课老师在成绩中心删除提交的作业,学生重新提交。建议任课老师根据需要,将作业提交次数设置为“2-3次”,以避免此类问题发生。
教师授课方面:有老师反馈,直播教学比课堂教学疲劳,主要是因为课堂互动方式有限,教师不停讲授。建议教师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提升课堂互动效率,同时以课程团队形式开展线上授课,多位教师合理分工合作,减轻每位教师工作量的前提下,可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韩国栋老师主讲的“高等数学(文科)”课程,由三位教师组成教学小组,采用“直播+微信/钉钉交流互动”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钉钉进行直播和视频回放,通过微信群或钉钉群进行交流互动和作业批改等。该教学小组的三位老师全部在线进行直播教学,通过布置作业、现场批改作业,直接进行课堂答疑交流等形式,进行教学活动,使得教学活动开展的比较好,学生的线上交流也比较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外语类部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使用音频而不使用视频,建议语言类课程教学直播时打开视频,有利于师生看到对方的发音口型、表情,进一步加强语言类课程线上课堂的教质量。
学生学习方面:随着线上授课的时间推移,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主动学习能力不足,不能按时参与直播教学、不能积极参与交流互动,部分课程开展的学习小组讨论活动完成质量参差不齐等,主要原因有课堂互动方式相对单一、学习过冲中遇到的有些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学习时间相对较长,除了在线上课,还要完成课后作业,复习与预习都需要时间等。建议任课老师开展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课代表或班委力量,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进行及时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和获得感,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四、凝聚共识 统筹推进:我校本科招生线上宣传全面启动
3月25日下午,学校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召开了2020年本科招生线上宣传工作动员会。副校长党怀兴,党委常委、教务处处长李贵安以及各学院教学副院长、教学秘书、招生宣传工作组全体人员、学生宣传大使近2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李贵安主持。
教务处副处长、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辛向仁汇报了2019年本科招生情况、招生工作主要举措、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重点,安排了2020年线上招生宣传实施方案。党委常委、教务处处长李贵安宣读了《关于表彰2019年本科招生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教育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被评为本科招生宣传先进单位,闫文浩、刘冬、袁利平、李广林、薛占飞、胡蓉蓉、高伟、张飞军、梁丽、裘国永、张荣华、孙凡被评为本科招生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党怀兴副校长充分肯定了2019年本科招生工作取得的成绩,关于今年的招生工作,他强调,学校本科招生工作面临新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同类高校生源竞争、与大类招生培养相关的专业结构亟待优化等严峻挑战,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进校宣传无法实施的情况下,如何做好线上招生宣传工作,形势更加严峻,责任重大。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他对招生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要提高认识。全校上下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招生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一流本科生源在我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一流学科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流生源是一流本科教育的基础。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对本科招生宣传工作常抓不懈,全力做好;二要加强领导。各学院要精心谋划,围绕学校制定的招生宣传工作方案,扎实开展工作,着力解决学院招生宣传工作中的问题,提高招生宣传成效;三要注重内涵建设。各学院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单位,要深入研究国家和社会对于未来人才的需求,切实加强一流专业建设,强化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加大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构建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竞争力,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四要打造招生宣传矩阵。各学院要熟悉校史校情、学校人才培养特色,讲好师大故事,并结合学院实际,抓住重点与优势,不断创新本科招生宣传工作策略和方式,利用好网络宣传的特点,多措并举创造性开展宣传工作。学校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全校上下通力合作、扎实推进、全力做好本科招生工作,为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奠定生源基础,为我校一流本科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会议第二阶段,本科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孙凡和工作人员秦楠分别从本科招生宣传的要点、学校概况、招生政策及热点答疑等方面对招生宣传一线师生进行了业务培训。
五、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推进会顺利举行
3月26日上午,我校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在线召开了2020年上半年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推进会。教务处、研究生院、校团委、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等部门负责人,国际商学院创新创业工作负责人,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等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党委常委、教务处处长李贵安教授主持。
教务处副处长石洛祥教授首先介绍了2019年底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进行创新创业调研工作的情况与收获,并与参会人员分享了建设创新创业学院、设立创新创业实验班、举办“师大杯”创新创业大赛、各部门协同做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推动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主要思路与想法。
参会人员分别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及会前发放的《陕西师范大学“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奖励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围绕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改革、导师队伍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参赛选题优化及师生激励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难点与突破口展开了交流。
李贵安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兄弟院校创新创业工作的经验对我校有很大启示;此次工作推进会有助于各部门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加强认识、统一思想,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吸引更多科研能力突出的高水平教师作为“双创导师”带动学生、引领学生,形成师生共创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格局,实现科研与育人的有效融通。他希望各部门对本次会议提出的好思路和举措要狠抓落实,几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要勇于尝试,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和导师队伍建设、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以及创新创业训练,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引领作用,为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做出贡献。
六、在线教学典型案例继续涌现
经过6周的在线教学实践,全校老师已熟练掌握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典型案例层出不穷,值得广大教师学习借鉴。
1.国际商学院张丽君老师——多平台教学融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课程互动
课程名称:《品牌管理》
【多平台结合以构建高效课堂】
张丽君老师为线上开课准备了多个备选方案,通过不断地尝试与对比,参考同学反馈,最终选择了陕西师范大学善思学堂(Bb平台)、ClassIn以及腾讯会议作为主要授课平台。张丽君老师在善思学堂上传了课程PPT、视频、课程案例等相关材料供同学们预习、复习和拓展。同时依托这个平台进行课程公告发布。ClassIn平台主要用于日常讲授,腾讯会议则用于小组讨论与作业汇报。此外,张老师在QQ群内通知课程事项,答疑解惑,并收集同学反馈。
【小组合作以引导自主学习】
市场营销专业非常强调实践,但受疫情限制,无法展开实践,张丽君老师就把翻转课堂搬到了线上。建立学习小组,完成小组任务,包含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领取的任务和每个小组都需要完成的小组作业,引导同学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浏览案例资料、查阅相关资料和小组内部探讨。最终,小组学习成果以PPT讲解的形式展开,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补充,张老师也会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
【加强互动以弥补线上不足】
张丽君老师通过多种方法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一是建立QQ群,加强互动的及时性,便于师生在群里进行沟通和交流;二是鼓励同学们在ClassIn平台的讨论区参与互动,积极“上台”发言。
三是在Bb平台设立讨论区,同学们就老师提出的问题畅所欲言,也可以提出自己在学习时的困惑,听取同学们和老师的建议。
【补充材料以拓展学生视野】
在善思学堂上上传了大量的资料,包括课程案例、阅读材料、纪录片和网络公开课等供同学们线下阅读、观看,以此来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引发同学们的思考。
2.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举行“云读书报告会”
课程名称:《政治学原理》
【课改创新,齐聚云端读书报告会】
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成功举办“治道新语·云读书报告会”,进行疫情防控期间课程改革的创新探索。在系主任郑家昊副教授的组织下多次举行微信视频会议,商讨和研制疫情防控期间课程创新方案,以精心部署、多措并举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发挥“课程思政”育人作用。“治道新语·云读书报告会”就是政治学系推进教学创新试验的特色品牌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学术经典,提高知识品味,拓展思想视野。根据课程讲授计划安排,第一期报告会于3月18-19日分四个场次在腾讯会议网络平台上成功举办,2019级公共管理大类同学全员参加。政党及其制度研究教学小组三位导师韩奇、苏光恩、苏鹏辉给予了精心指导。
【精心筹备,确保课堂效果】
本期读书报告会选定的阅读书目是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的经典著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在报告会筹备阶段,指导教师通过课程微信教学群、Blackboard平台发布了通知、流程和要求,并在线做出了说明。报告会的环节由“精读+撰写读书报告”“代表发言+分组研讨”“师生研讨+教师在线答疑”构成,报告会以班级为单位,自由组合划分为五个读书小组,每个小组分别选定研讨专题;每个小组围绕选定主题深入研讨,共同制作课堂交流PPT,同时每位同学提交一篇1000字左右的读书报告。
【积极发言,讨论精彩纷呈】
第一期“治道新语·云读书报告会”按照班级划分为4个场次于3月18日上午和19日下午依次拉开帷幕。在小组发言环节,各个小组根据研读的章节,制作了PPT和发言提纲,并推举小组代表在课堂上进行15分钟的阅读心得分享,共计21位同学进行了富有创新意识和深植爱国情怀的阅读感言。各个学习小组对于所研读的主题有着准确的理解,对于书中的观点进行深入的剖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点评答疑,总结阅读精华】
在教师点评答疑环节,韩奇和苏光恩、苏鹏辉三位导师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会,详细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苏光恩解析了亨廷顿保守主义政治思想在欧美思想界的价值与影响,阅读经典过程中如何进入到文本脉络的问题;苏鹏辉基于亨廷顿理论在政治发展研究谱系的特殊位置,阐释了其理论的范式转换价值和对于之后政治发展理论的深刻影响。韩奇介绍了亨廷顿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其理论的内在张力问题和对于国内学术研究理路的影响。经过充分的研讨,同学们活学活用,以相关观点透视中国革命、改革的历程,深化了对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认识,坚定了通过加强阅读、自觉学习来提升自身能力的决心和当好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心。
【成果丰厚,课堂气氛活跃】
本次读书报告会学术氛围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积极参与,形成了丰富的成果。公共管理类4个班级,提交小组发言PPT共计21份,读书笔记158份。同学们认为,“云读书报告会”将自我阅读、讨论争鸣、答疑解惑很好的结合起来,实现了知识学习与信念培育的有机结合,有助于锻炼了他们阅读文本的能力,深化了他们对于中国政治现代化历程的认识,增强了他们对于中国发展道路的信心。
3.历史文化学院——虚拟仿真助推历史学实验教学模式创新
【信息化手段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历史文化学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助力推动下顺利开展线上实验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由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生初步完成了学校博物馆虚拟全景馆的设计制作,并应用于专业教学。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发展迅速】
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从历史学专业优势出发,确定了以陆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历史文化为主要的虚拟仿真实验建设内容,为该院学生构建实验教学改革平台,于2017年获批为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同年在全国历史学实验室建设联盟中被推举为理事长单位。
【构建优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历史文化学院申报的“敦煌石窟历史实践教学虚拟仿真实验”于2019年10月获得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目前正在参加进行国家级项目评选。该实验利用3D建模以及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了多个虚拟敦煌石窟,并将石窟知识点的学习与考核嵌入其中,为石窟历史理论和石窟现场实践教学搭起了一座桥梁。
该项目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网址:
http://www.ilab-x.com/details/v5?id=3885&isView=true
该项目网址:http://his.snnu.owvlab.net/virexp/glyj
【专业教学实践成果丰厚】
2016级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同学在中心指导下于2019年暑期完成了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博物馆全景虚拟馆建设的实习项目,同学们使用360度全景相机拍摄素材,在Web VR框架下根据展厅的空间位置,将素材组织起来构建的完整的全景虚拟博物馆,利用Web VR技术将展品信息进行了细致的展示,并配以音频讲解,令观众可以置身其中,感受博物馆魅力。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博物馆全景虚拟馆网址:
/snnu/mu_his/virtualmuseum/index.html
【不断探索和研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
历史文化学院积极进行历史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不断进行实验项目的建设和相关材料的储备。2019年3月中心全景记录了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巡展。此次疫情中提前规划设计的历史学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在历史文化学院的“停课不停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检验和提高新的实验教学模式的一个契机。
4.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黄育红老师——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备战线上教学
课程名称:《固体物理》、《普通物理》
【任课教师简介】
黄育红,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固体物理》,《普通物理》,《大学物理实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中央高校教师自由探索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持校级教学综合改革项目2项,实验技术项目1项,发表教学论文15篇。
【积极备战线上教学】
开课前,黄老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虚心向学院资历较深的教师请教学习,为了选到最合适的平台,她还连续两周加班加点对各种教学平台逐一进行测试:腾讯课堂、钉钉、qq屏幕分享、超星等,总结出了各家软件的优缺点,在腾讯课堂具备考勤、回放和消除回声功能后,黄老师选择了腾讯课堂进行直播教学。为了提升教学效果,黄老师购买了耳机和数位板,同时使用多种教学办公软件配合课程内容制作,并采用catmasia进行视频录制和剪辑。
同时,黄老师利用我校bb平台建课,认真准备每节课,尽心尽责上好每堂课,征求学生意见,采取直播+录播+答疑的方式进行教学。
【强化课后练习以巩固知识点】
针对《固体物理》课程知识点难、多、散的特点,黄老师为了充分利用BB平台,她每节课后原创的会为学生设计10-15道选择题进行测试和巩固。
【黄老师的线上教学信条】
一是及时为学生答疑;二是听取学生意见;三是给学生讲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四是给学生提供和相关知识点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拓展。
【学生笔记展示】
5.马克思主义学院宁馨——“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
宁馨老师本学期所讲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专业课课程,考虑到疫情突然和学生远在家中没有教材,宁老师克服重重困难“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开学前紧急拍摄教材照片发给学生】
【多渠道寻找电子文字教材】
在校盈科群委托寻找未果,又请年轻同仁网上寻找电子文字教材,和课件一起发给学生阅读。
【寻找理想的阅读资料】
为丰富学习资源和方式,宁老师在喜马拉雅平台收集音频分章节朗读的教材,共享在微信群中,便于学生使用手机利用闲暇收听课程知识,进一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印象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