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筹)第一届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学术论坛开幕

发布时间:2024/06/06      阅读数:

528日上午,“未来已来:人工智能时代下社会心理学的机遇与挑战”第一届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学术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逸夫楼开幕。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筹)、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主办,来自全国人工智能、社会学和心理学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论坛,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委书记吴国彬主持论坛开幕式。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何宁教授代游旭群校长在开幕式上致辞。说明了论坛的召开背景,概述了人工智能助推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建设与发展现状,对与会的人工智能领域院士专家、社会心理等领域教授学者表示热烈欢迎。

何宁教授介绍了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科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她指出,学院遵循“立足西部、争创一流、厚德强基、重技敦行”的发展思路和育人理念,在国家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位列A类,进入一流学科建设方阵,成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背景下,如何着力解决人的创新创造能力,便是对社会心理学等社会学科的迫切要求。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王俊秀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介绍了525日由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批准筹建的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筹)的初衷背景和建设情况。他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今天,社会心理学需要不断地在跨学科交流的过程中推动学科成长,汲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创新范式方法和研究理念,团结有志于从事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的学者、关注人工智能带来的巨大社会变革、关注人工智能对人和社会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关注人工智能社会治理的问题,为人工智能发展寻找心理学的解决方案与路径。

开幕式上,西安交通大学管晓宏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焦李成院士、社会学领域知名专家谭康荣教授、陕西师范大学王俊秀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何宁教授分别作论坛主题报告。管晓宏院士从历史上数学分支的发展历程引入,介绍了艺术与科学的相互影响与启发,以幂律关系为核心介绍了自然与工程系统、音乐的计算智能中的定量模型,分享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古琴谱复活”研究项目和“艺术与科学的交汇”系列音乐会相关成果,在促进信息科学、脑科学、生物医学与人文艺术学科交叉融合,推动艺术形象思维与科学逻辑思维相互启迪,提升公众艺术与科学素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让在场师生对人工智能和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研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焦李成院士以近期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其带来的巨大社会变革为引,回顾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历程和思想源头,介绍了大语言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关键技术、特点和本质,并分析了认知智能发展的五个阶段,指出“创造性思维、人机交互、社会化”在未来发展中的挑战和意义。另外,焦院士还介绍了全球不同国家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的政策与发展方向,揭示了人工智能在数字经济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驱动引擎作用,分析了国际知名院校的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情况,加深了在场师生对人工智能机遇与挑战的理解与思考。谭康荣教授以通用人工智能和计算社会科学的发展为引入,比较了科学研究中定量和定性两种范式的重点,指出了可信度问题的重要性,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社会科学领域研究带来的变革与挑战。王俊秀教授分享了不同时代下社会治理与监控的演绎进程,并从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潜在风险入手,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下社会治理与监控的特点及应对原则。何宁教授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和政策背景引入,从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生态观、社会观、价值观,以及经典心理学的内隐理论、群体实体性理论、二元价值观理论等方面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社会心理结构,并从世代效应和群际态度影响两方面介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专题研究的进展。

28日下午至29日上午,论坛围绕“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与社会心理学应用前景”、“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社会治理”、“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心态研究”等方面,开展分论坛层面的学术研讨。

 

我院举办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刘电芝教授应邀做客我院心理学名家学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