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学院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风采 > 学院风采 > 正文
南开大学吴帆教授做客师大社会学开讲“社工干预研究的中国实践”

发布时间 :2019-07-12点击量:

2019年7月1日上午9:00在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二楼报告厅,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主任吴帆教授以社会工作研究的国际趋势——兼论一项干预研究的中国实践为题给同学和老师们带来了一期非常精彩的讲座报告。

在开讲前,吴老师谈了她对社会工作这一专业的认识,吴老师认为社会工作教会我们如何去理解和解释别人,社会工作需要向前走一步,社工是一个行动者、改变者,我们应关注社会工作所带来的改变和影响。

首先,吴教授从整体的视角对干预研究做了诠释和内容的梳理。吴教授提出一个被众多学者所提的疑问,社会工作是一门科学吗?对社会工作作为一门科学的质疑,在中国,社会工作科学是否具有规范的研究方法更是饱受质疑,这严重制约着社会工作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吴教授认为是不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即便是一个实务工作,也要有很深厚的研究功底,这样才能有理论,才会形成一个有效的评估体系。要用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和关键的节点。从操作性角度,吴教授讲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里主要涉及的三类研究方法:一是思辨研究。这是最早探索未知世界的方式、主要是以逻辑推理去认识,是实证的研究方法;二是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自然的,注重归纳和分析,主要就是跟研究对象的互动,这是比较难的,在做访谈时,访谈对象要做到最大差异化以使得信息饱和化,但是在自然的环境下,谁来讲故事,如何理解故事、如何建构意义都是值得重视的;三是量化研究。量化研究方法在研究的领域引进可测量方法,并得出准确的结果,这也是最伤脑力的一种方法。四是混合研究。混合研究是后来发展起来的,这种研究方法是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二者的相结合。混合要有结构,要有时序,要分清主次的安排,更要知道结构性的关系,那一部分的方法来解释哪一些问题,同一个研究在不同的阶段,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可以做到更加全面。

其次吴教授从国际趋势和国内现状分析了社会工作干预研究的相关内容。社会工作的作用和价值,这个问题回答的是社会工作可以做什么;·社会工作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这个问题回答的是社会工作正在做什么;社会工作的发展,这个问题回答的是中国社会工作应该如何发展。从国内来看:2014年-2016年发表与社会工作主题相关的研究文章共计502篇,《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6篇;《华东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0篇;《社会工作与管理》:160篇;《社会工作》:213篇;《社会建设》:53篇。思辨类文章占了一多半(59.9%,299);定量研究文章(7.6%,38),其中调查最多;普遍使用质性研究方法(27.3%,137);混合研究方法(5.6%,28)。思辨主要是运用相关的理论、观点和经验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概况,对一些问题的性质、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做出推断和判断、主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应该如何”。从国外的研究来看,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都已经非常成熟,其中应用量化研究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是最多的。元分析是对实证文献的再次统计,通过对相关文献中的统计指标所利用的相应统计公式进行再一次的统计分析,来获得变量之间真实的相关关系。这一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针对某一研究主题分析大量的相关文献,比较不同的资料来源、研究结论、识别模式并探索是否可以发现新的研究结论。

再次就社会工作研究主题,吴教授从国内外展开来讲。从国内来看,中国5本期刊299篇思辨类文章的研究主题。以质性研究为分析方法的文章:27篇的研究主题是关于儿童、老年、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群体;27篇文章关注人才培养、社会组织能力和社会工作发展方向;23篇文章聚焦社会工作在社区治理和社会救助方面的作用,以及政府购买服务中社会组织和政府之间的关系;9篇文章关注司法社会工作;3篇文章探讨信访社会工作。量化研究主要有三个议题:一是儿童、老年、残疾人、流动人口和贫困家庭等待定人群;二是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社会组织能力提升等社会工作发展;三是关于资产建设、社会工作案主暴力分险等一些较为新颖的议题。

从国外研究来看,吴教授以《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这本书为例,指出国外以思辨研究主题的文章主要包括以下两类情况:一是论述性文章,主要通过整合以往研究的相关文献,就某一主题或概念形成并阐述观点和见解,没有运用量化或质性的实证研究方法;二是辩论或回应性文章,主要针对一些已经发表的研究问题,提出自己不同或相同的观点与意见,作者之间就是一个议题彼此争鸣,开展积极的学术对话。以量化研究方法的这类文章中有相当一部分聚焦于儿童和青少年。研究层次上,不仅包括微观层面上特定的实务工作方法或干预,也包括宏观层面福利政策与服务方式的相关内容。研究对象上,不仅包括对一般儿童的研究,也包含了对困境儿童群体的关注(如身心障碍儿童、自闭症儿童)。研究方法上,学者们不仅对现有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反思,多样化的数据分析方法也得到了广泛使用。以定性研究方法的文章聚焦于两个议题:一是儿童与青少年群体,主要分析儿童和青少年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主要采用了文献法、访谈法、焦点小组和扎根理论等质性研究方法。二是社会工作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工作高等教育,学者们将社会工作作为一门科学进行探讨,基本都运用了文献法和案例分析法。紧接着吴教授对社会工作的干预研究进行了反思,吴教授认为社会工作研究科学性的提高,不仅依赖于科学的理论,同时也依赖于科学的方法,而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运用最终取决于社会工作研究者的科学素养。其中,社会工作干预研究是一个可以发展的领域。

最后,由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李文琴教授做了总结性的发言,李老师借用吴帆教授所说的,我们对自己的研究结论要有思考,要反思,要时常停下来,想一想,再行动。李老师概括性的总结了四点:一是结论要科学,方法很重要;二是多看社会工作的学术期刊;三是要给学生布置阅读英文期刊的任务;四是如何用科学的社工方法既完成扶贫任务,也完成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