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兴研助农青春暑期行 探古访今践履中国梦

发布时间 :2014-07-21点击量:

 

兴研助农青春暑期行  探古访今践履中国梦

 

——记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暑期三下乡

 

 

 

为进一步学习党的十八大内容,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2014年的“五四”讲话精神,切实推进兴研助农工作,引导广大青年以践行中国梦为己任,深入基层、了解民生、服务社会,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干部于2014714日奔赴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进行了三下乡实践调研活动。

 

实践团队一行共13人,以“沐十八大春风化雨略阳,兴研助农探非遗共筑梦”为主题,分别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的考察”、“略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灾后重建情况考察”及“弘扬十八大中国梦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四个方面入手,进行实践调研。本次实践由我校研究生院(研工部)张明超老师带队。

 

在为期一周的社会调研过程中,队员们吃苦耐劳,积极进取。于汉中市略阳县开展了一系列考察座谈、走访调研、知识宣传等丰富多彩、意义深刻的活动,本次实践活动不仅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也赢得了百姓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参与,社会反响良好。

 

 

      领略汉中草本风采  体悟民族传统情怀

715日早上,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暑期实践调研队首先来到了五龙洞镇,调研略阳县“中药材种植”产业模式的发展状况。调研之前,五龙洞镇政府的领导们与实践队员进行了座谈,杨妮娜镇长为大家介绍了本乡镇的基本状况及中药材种植的主要情况,略阳县中药局郑局长,共青团略阳县委书记夏添,五龙洞镇副镇长刘德荣、团干部张健等参与座谈。在一小时的座谈过程中,领导们与队员亲切交流,耐心细致地为大家答疑解惑。

 

座谈之后,在郑局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中川坝垭河村和五龙洞村,分别参观了是“黄精”、“天麻”和“猪苓”培植基地。当地农户得知大家为了解中药材而来,便慷慨刨出平时并不能“见天日”的黄精,供大家参观了解。在他的讲解说明中,队员们了解到黄精又名“老虎姜”,与玉米一起种植,相得益彰。同在本地,与“黄精”培育方式相似的还有“天麻”,他们都需要依靠青刚木和蜜环菌的滋养来生长,被其包裹着种植于地下,生长三至五年后便可收获。“猪苓”的生长状况与其相差无几,此类中草药前期投入少,人工成本低,适于大面积种植。除了“黄精”、“天麻”和“猪苓”,外,大家还参观了断木木耳的培育基地,分别了解了人工培育与天然培植的断木木耳。

 

由于队员们对早上的调研活动意犹未尽,因此稍事休息后,下午2时整,在共青团略阳县委书记夏添的带领下,大家又来到了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杜仲示范区。在这里,略阳县中药局郑局长为队员们详细介绍了本地区杜仲种植的基本情况。她说:“略阳县是杜仲的原生地、适生区,略阳人民自古就有种植杜仲的传统习惯。”

 

据了解,早在2000年,略阳就被国家林业局首批命名为中国特优经济林——杜仲之乡。本县目前种植杜仲已达58.6万亩1.29亿株,占全国总量的13%,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杜仲种植基地。同学们置身于浓密的杜仲林,悉心聆听郑局长的讲解,并仔细观察每颗树的特点,不时提出问题,与郑局长交流。

 

随后,大家来到了位于略阳县横现河镇开发杜仲各类成品的主要加工园区——毛坝食品医药工业园。先后参观了永杨科技公司、华瑞杜仲开发有限公司、略阳嘉木杜仲产业有限公司等。在此,大家近距离参观了天麻、杜仲等中药材的种苗培育室、检测室、原材料加工车间、成品展示区,切身了解中药材成品的开发制作过程。

 

参观结束后,队员们有幸与共青团略阳县委书记夏添、中药局郑局长、菌类发展股股长毋建民、陕西省百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普总经理进行了座谈,座谈过程中,领导们与队员亲切交流,并且耐心细致地为大家答疑解惑。

 

中医是我国首创的医疗方式,中草药在我国的培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关于“中草药”的调研让大家获益匪浅,在参观、考察的过程中,队员们不仅了解了略阳地区中药材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并且切实认识了其成品加工、制作的种种细节,有利于今后的课题总结和进一步地数据分析。

 

 

 

探访灾后重建乡镇   把握农村发展脉搏

 

716日,实践队来到了略阳县徐家坪镇,进行灾后重建状况的考察调研。

 

实践队员一到达徐家坪镇朱儿坝村,就受到了副镇长王一航及团委书记杨涛的热情接待。他们首先为大家介绍了本地区的基本情况,及2008年汶川地震后其重建状况。通过两人的介绍,大家了解到徐家坪镇共有67个地质灾害点,较易发生各类地质灾害。因此,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所有民居设计都经过了防震技术的处理,能够抵御八级左右地震。

 

王副镇长和杨书记边讲解边带大家来到了受灾较为严重的徐家坪村上坪小组。二层小楼、太阳能热水器、沼气池等设施俱全的住房条件令队员们惊讶不已。在谈及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时,王副镇长说:“我们的建设原则就是要让百姓安居乐业。”

 

离开朱儿坝村,队员们来到了徐家坪镇灾后重建示范区。成富德副镇长接见了队员们,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村民安居状况,“我们这里依托城镇建设及2008年移民重建的契机修建而成,占地70亩,于2009年开工,2010年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已经建起了三期,之后还会进行第四期建设。”随后他带大家参观了示范区前三期建设工程。示范区临江而建,居住环境舒适,周边设施完善,路灯、医院、信合、幼儿园一应俱全,为遭受地震灾害的居民提供了安稳、便利的生活环境。

 

为了深入解当地民众的安居状况,在参观完毕后,队员们与王副镇长及杨涛书记在防汛指挥室进行了座谈,详细询问了有关灾后重建的情况和今后的发展安排。此外,大家走访了当地及周边的多家农户、商户,从他们那里进一步得知政府对其的安置情况。大家普遍表示对于灾后重建状况相对满意。

 

                         

 

 

 

品汉中特色饮食  享略阳视觉饕餮

 

717日早,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实践队来到位于电厂路的羌英罐罐茶店,共同体验舌尖上的略阳饮食文化。据了解,罐罐茶原料主要有杆杆茶、藿香、茴香、红葱皮、白葱根、面粉等汤料,另配有核桃仁、豆腐丁、鸡蛋丁、黄豆等佐料。经介绍,得知“略阳罐罐茶”被作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项目上报陕西省,它是一种极富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羌族传统饮食,其传统制作工序反映了当时游牧民族的氐羌文化。

 

体验完舌尖上的略阳,大家驱车来到了位于嘉陵南路的江神庙民俗博物馆,进一步享饮视觉上的文化饕餮。在略阳县文化局副局长张莉的热情接待下,队员们细致参观了江神庙的各个展馆,了解到江神庙始建于明代,最初作为船邦会馆存在,后来逐渐发展为惠及船夫、纤夫和百姓的休闲娱乐场所。江神庙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其建筑特色是“内不见墙,外不见房”,戏台壁画和屋檐设计等均具有浓厚的氐羌民族文化特色。墙壁上木质浮雕巧夺天工,再现了“明皇梦回月宫”“铁杵磨成针”和“醉打金枝”等戏剧中的场景,使人观后如临其境。戏台中央的顶端凿井,相当于一个木质环绕立体声喇叭,其设计集中体现了当时人们的聪明才智。在民歌回廊中,讲解员邹雯动情地为大家演唱了流传于普通百姓间的情歌《太阳出来步步高》。在后殿的文物展示厅中,通过出土实物的展示,柳宗元《兴州江运记》中的场景得以再现。

 

沿着依山而建的道路,大家步行来到了略阳县文化馆。此馆长期作为羊皮鼓的培训基地,略阳县文化馆馆长杨晓文为大家介绍了羊皮鼓、端工戏等其他民间艺术形式。其中,羊皮鼓在明代时发展到达最鼎盛时期,被广泛运用于作战、农事和娱乐活动中。已故民间艺人童连生、马玉秀是羊皮鼓的传承艺人。现今,羊皮鼓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中间作为一种兴趣爱好被逐渐推广、传承。

 

实践队最后参观了誉有“陕南小碑林”之称的灵岩寺,它目前正在修葺中。寺内藏有大量摩崖石刻,最富盛名的是东汉时期的《郙阁颂》,它与汉台《石门颂》和甘肃成县的《西狭颂》并称为汉代三大颂,是略阳县的镇县之宝。《郙阁颂》本位于徐家坪镇,由于上世纪70年代修筑公路时被损,后移至灵岩寺内加以保护。它介绍了东汉沮县太守李翕修筑郙阁栈道时的场景,褒扬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保护文化遗产功在当代,传承历史文明惠及子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从自身做起,此次调研有利于队员们切实贴近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其发展渊源,探索其长久保护,进一步倡导更多得人来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它们、保护它们。

 

 

 

青春暑期行  力践中国梦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了进一步响应党中央践行“中国梦”的号召,717日下午,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实践队在略阳县进行了系列调研及宣传活动。本次“中国梦”系列调研活动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法律知识普及和“中国梦”舆情调查。

 

经过紧锣密鼓的布展筹备,下午4时,活动在南街广场正式开始。来往民众看到广场上展览的有关“中国梦”的宣传海报时,均不自主地停下脚步,细细品读,还不时向实践队员们提出相关问题,得到满意答案后,方才离开。“中国梦的提法很好,我一直通过广播、电视在持续关注它”,83岁高龄的退休老干部张爷爷在填写有关“中国梦”舆情调研问卷时激动地说道。本次活动不光吸引耄耋老人,还有一些小朋友们对此兴趣盎然,他们三五成群地来到南街广场了解有关“中国梦”的知识。“老师经常给我们讲中国梦,还会播放关于中国史的纪录片,我们也知道好多关于它的知识呢。”“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的富强,让人们的生活更富裕。”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着。

 

与此相较,咨询法律问题的人们更多是想解决法律纠纷,因此实践团队中法学专业的队员们便一马当先,大显身手了。大家的热情讲解和耐心回答赢得了当地民众的一致好评,反响良好。

 

为期一周的实践调研活动很快结束了,但队员们在略阳县留下的专属于陕西师范大学的印记不会被磨灭,大家在当地广泛宣传了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并且发挥各自专业所长与当地实际相联系探索新的发展理念,为政府及民众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队员们也通过调研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及实践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