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第85期“曲江讲坛”:俄罗斯汉学简史

发布时间 :2016-05-10点击量:

2016年5月5日,第85期“曲江讲坛”在我校长安校区文汇楼C段211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我校研究生院和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举办,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伊琳娜·费奥多罗夫娜·波波娃做题为“俄罗斯汉学简史”的专题讲座,历史文化学教授沙武田担任此次讲座的主持人。

伊琳娜·波波娃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其内容广涉中国的政治意识形态、行政管理体制和军事政策以及敦煌出土文献等诸多方面,同时对国际东方学史的研究亦有重要贡献。在讲座中,伊琳娜·波波娃教授首先分析了俄罗斯汉学发展较西方汉学晚一百多年的原因,介绍了俄罗斯的国家组织,及古俄罗斯所邻接的突厥、蒙古、阿拉伯族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后,她按时间发展顺序,概述了俄罗斯的汉学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重点人物的重要译著。她讲到,从13世纪开始,中俄开始有所联系,而16世纪是中俄早期关系史上的新阶段。到了17世纪,俄罗斯几次派使团到中国,同时,一些介绍中国的书籍开始出现在俄国。在1713年,俄罗斯驻北京东正教传教使团馆在北京建立,1725年圣彼得堡科学院成立。随着中俄贸易和外交关系的发展,介绍汉语的词典、书籍以及中国典籍的翻译著作大量出现,俄罗斯培养常规汉学专家及满学专家的必要性也提上日程。18世纪后期,中国文化对俄罗斯社会的影响得到蓬勃发展,如对满文本《大清律例》进行翻译等,对俄国进一步了解中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随着俄罗斯汉学的发展,中亚研究在俄罗斯开始进入学术阶段。19世纪上半叶,俄罗斯读者群体对汉语文学书籍的兴趣不断增长,俄罗斯知识分子中的许多代表人物大力推动了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的发展。这一时期,大量有关中国文学、历史和法律等的翻译著作频频问世,俄罗斯的汉学研究内容大为丰富。至19世纪末期,俄罗斯汉学研究中形成了中国语文学学科,中国传统文学则成为该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同时,这门学科还列入了大学课程。在20世纪,特别是1917年10月革命之后,俄罗斯汉学研究主要由四方面组成,即:当代的革命斗争研究、讨论亚细亚生产方式和游牧封建主义、中国文字拉丁化和编俄东方语言词典。此时,俄罗斯科学院下属多个研究所及教育部下属多所大学开始致力于东方文化的研究。在整个过程中,伊琳娜·波波娃教授的讲述生动详细,有条有理。

在学生提问环节,伊琳娜·波波娃教授不仅与学生积极互动、热情回答问题,还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多了解俄罗斯文化,为加强中俄两国的学术交流做出贡献。讲座最后,在场全体师生纷纷表达了对伊琳娜·波波娃教授最诚挚的谢意,至此本次活动成功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