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故事
首页 >> 师大故事 >> 正文

王淑兰:难忘那团结奋进艰苦创业的八年岁月

来源:心理学院时间:2021-12-13

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一个在党65年的共产党员,我为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程及辉煌业绩由衷地感到光荣和自豪。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因为她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指导,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有无数基层党组织和一代又一代千百万忠诚于党的共产党员,相信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从而在中国大地上创造出了人间奇迹。

我是一名普通党员,一生都在教师岗位上度过,所经所见更多的是我身边的人和事,许多极具生命力、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奋斗精神的故事让人刻骨铭心。其中最具典型性之一的就是我们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恢复重建初期的那些年,系里的党组织、党员和全体教工团结奋进、艰苦创业的故事。每当我回忆起这些故事,那些年我们一起拼搏的情景都还历历在目。

1977年,百废待兴。高考恢复,一些停办多年的专业开始恢复重建,教育学专业也在其中。我校决定并报教育部批准,恢复重建在60年代初停办的教育系。1977年秋,学校指定王兴中、张安民、杨永明三位党员承担这一重任,并要求第二年秋季开始招生。他们三人组成了一个全校最小的党支部,立即开始策划和实施,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招来教育学专业1978级的34名学生。

1978级教育系女生合影

恢复原来的教育系,其实很大程度上是重建、是创业。为支持教育系恢复重建,学校在教学六楼东侧的附楼划拨了几间房子,配备了简单的办公桌椅和有限的经费,条件十分艰苦,但这一切都没有难倒教育系人。

恢复重建伊始,通过内抽、外调、严格考察,组成了一支由教育学、心理学专业归队人员构成的十分精干的教工队伍;加强了党组织建设,教工党员人数很快就达9人,严格了组织生活制度,要求党员全力以赴,团结群众打好教育系恢复重建这一场硬仗;健全了系内机构——办公室、教育学教研室、心理学教研室、资料室、实验室;修订了教育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使其更具有时代特征和可持续性,更有利于新时期教育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启动了具有陕西特色和师大特色的两项重大课题,即整理刘泽如同志的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研究成果和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整理与教育思想研究。各项工作在短时间内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经过不懈努力,短短8年时间,教育系就已具有学校教育、学前教育、教育行政管理、心理学四个专业,其中心理学专业于1986年完成首次招生。学制涉及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工队伍迅速壮大,各专业课程设置完备,并有西部特色。高水平科研成果相继推出,以学科特点服务社会的功能和效果日益显著。在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重视教书育人成为我系一大亮点。学工系统执行力十分突出,学生工作风生水起,学生党员人数激增。教工中年轻党员逐年增加,之前因种种原因多年未能入党的数名老教师也纷纷加入了党组织,党支部从1个增加到6个,并正式成立了党总支。8年中,先后有8个班的近400名学生和4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走出师大校门服务社会,开始奉献于西部教育,为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发展作出贡献。一个全校最小的系一跃成长为我校最具师范特色,令全校瞩目、处处争先的学科专业。

我们的教育教学、教书育人效果突出地显现于我系学生的成长之中。教育系学生刻苦学习,有的班级建设、宿舍文明建设已成全校学生的样板,文体活动十分活跃,新年晚会、迎新晚会、毕业晚会十分精彩。最有趣的是体育运动,记得1979年4月在全校运动会上,各系的运动员们身着整齐的服装,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走向主席台,而刚刚成立的教育系只有4名身着便装的运动员入场。广播里传出女播音员的高声呐喊:“大家看呀,伴着雄壮的乐曲,教育系的4名运动员向主席台走来了,未来的校长代表向我们走来了!”话音刚落,只听得全场一阵哄笑,此时坐在看台上的我系师生心情之复杂真是一言难尽,这届运动会的总成绩教育系排在了最后一名。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仅仅几年后,发展中的教育系就成了学校运动会上的主角,力夺全校运动会总成绩的团体冠军。

教育系在恢复重建初期,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内取得飞跃式的发展,客观因素方面除了有上一代教育人奠定的学科基础外,更重要的是赶上了好的大环境,归功于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以及随之而来的科学春天。教育学、心理学迎来了发展生机,我们迎来了新的使命、责任、期待,以及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大家积蓄多年的身心潜能瞬间得以激发,个个心情舒畅,人人充满活力,似乎总有一股用不完的力量。主观因素方面就是教育系的党组织、党员和全体教工团结奋进、艰苦创业的精神。当时的我们虽然都已四五十岁,人到中年,但大家都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在新教育系旗帜下重新集结起来,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不怕苦不怕累,在实干中体现出共产党人巨大的精神力量。这些精神总结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合力攻坚、敢为人先的自信。我们丝毫不因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地处西北、机构小、人数少而甘于现状。以心理学教研室为例,在1979年之初,我们就勇敢地承担了国内许多同仁望而止步的一个项目,编写“中国心理学三十年”。五个月后结题,成果发表在《心理学报》最显著的位置,又与国内五所知名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出版了《普通心理学》,该教材属改革开放后最早出版的一部被广泛使用的教材。

在最初“啃”这两块硬骨头时,我们全体上阵,经常拥挤在欧阳仑老师家那十几平米的小屋进行集体研讨,相互交流,相互激励。有一天我不自量力地念起了自己头天晚上写的四句打油诗:“奋笔疾书争上游,同舟攀登更风流。宏图乍展酬壮志,花雨烂漫出秦州。”大家一致认同,都说自己也有如此心情。这时更有老教师说起师大初创时校领导鼓励大家的话: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一定要让我们陕西师大的教学科研成果打出潼关去!众人听后深受鼓舞,干劲更足了!这就是我们教育系人的自信,陕西师大人的自信,更是西部人的教育自信。

坚持理想、百折不挠的信念。我们这群人都曾在大学刻苦学习过心理学、教育学的系统知识,又亲身经历了心理学、教育学多年的曲曲折折、风风雨雨,再放眼看世界,百倍地坚信自己今天所从事学科的科学性、严肃性、广泛的应用性及其不可忽视的生命力,由此更增加了对科学的敬畏之心,对学科的热爱之情,更增强了自己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有力地促使我们在专业发展、教育教学中痴情地、持续地投入,不断规范工作方式方法,同时我们也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和满足。

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系的恢复重建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我们愿为她付出,不畏艰难和辛苦。以资料室和实验室的恢复重建为例,当时全系教工一起动手,从设备处落满灰尘的库房仔细搜寻出了一本本书刊、一件件仪器模型,肩扛手提或用人力车运到教学六楼,仔细擦拭干净,编目上架、安装组合。再以心理学教研室为例,当时我们只有7位教师,那几年,除了科研任务外,还要承担本系各专业的心理学课程、全校所有系科的《心理学》共同课、教育部西北高校干部培训班的全部心理学课、校内外各类短期培训课程,以及为即将开办的心理学专业准备新课。

日夜兼程,熬夜加班,寒暑假不休已是我们的家常便饭。五十多岁的李殿凤老师只身去北大进俢,她的先生欧阳仑老师一心忙工作,家里大冬天床上还铺着凉席睡觉,吃饭也是饥一顿、饱一顿,系主任看了又感动又着急。记得我们每个人最多时一周要上20几节课,可大家还是干劲十足。

民主团结、实事求是的风气。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教育系党政领导班子形成了民主、团结、创新、奋进、密切联系群众的好风气;教师们形成了虚心学习、认真教学、研究探索、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治学,既教书又育人的好风气;在相互关系中,形成了教工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助的好风气,更形成了尊师爱生、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老师们熟悉自己教的每一个学生,从学业、心理、思想、生活、健康乃至恋爱交友,全面关注着他们的成长;同学们也了解每个老师的学识与性格,知道老师家的门朝哪儿开着,师生的坦诚互动已远远跨出了课堂。

时间飞逝,几十年后的今天,当年那个小小的教育系,在三代人的努力下,已发展为一院(心理学院)、一部(教育学部),在学科发展、立德树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已跨入了全国领先行列,也成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学科。更令人欣喜的是,当年教育系人的精神风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一直得到传承,并在创新中不断发扬光大,这无疑也是我们陕西师大人铸造“西部红烛精神”的一个典型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