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次癸卯,节届清明。4月5日上午9时50分,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34通鼓声和9响钟鸣声响彻上空,黄色旌旗迎风招展,九鼎八簋次第摆放,苍松翠柏紧紧环绕,华夏儿女齐聚一堂,2023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将在此拉开序幕。
伴随隆重的礼乐,我校音乐学院、体育学院近300名学生身着盛装、头戴冠花,与来自西安音乐学院、西安体育学院、西安外事学院、陕西省小天鹅艺术团、黄陵县剧团、黄陵县桥山小学等单位共700余人参与到典礼“乐舞告祭”的表演中。
表演最后,一条长56米的中华飞龙,寓意民族团结、万众一心,从祭台中心盘旋腾跃而起,扶摇直上九霄。站在人群中,本次表演的总导演和副总导演——我校音乐学院刘姬娜教授和韩晓勇副教授总算松了一口气。“孩子们辛苦一个多月,终于在今天交出了完美的答卷!”刘姬娜说。
全力以赴,握好演出“指挥棒”
自2006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我校师生已陆续坚守17个年头参与典礼表演。“前些年我校学子只是单纯参与到典礼演出中,从2014年开始,我们从参与者成为主创者,这是一个重要的身份转变。”刘姬娜谈道。
“如何进一步完善重点环节?”“如何从音乐创作方面进行再提升?”“如何在严谨平稳的基础上,加入创新元素?”新年伊始,刘姬娜教授便开始构思今年的公祭典礼。“自从典礼申请非遗成功后,祭祀程序比以往更加严格,祭祀规模也更加庄严隆重。”高标准就意味着严要求,刘姬娜下定决心,“必须全力以赴!”
“乐舞告祭”是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中最具文化底蕴和艺术美感的精彩亮点,由“乐祭”“云翘”“天香”“远梦”四个段落组成,汲取黄帝乐舞与周礼、汉唐祭礼乐舞之精髓,表演“文以昭德”的文舞、“武以象功”的武舞及牡丹舞,象征美丽中国、和平发展、国家繁荣、人民幸福。通过祭典乐舞的文化感、礼仪感、形式感,体现黄帝文化的厚重积淀,彰显国家祭祀的文化气象。
700多人,分散多地,如何统筹排练、整体推进?刘姬娜教授和导演团队设计了“总-分-总”交替的排演方案。“各参演单位会根据总体表演方案,先进行各个舞段的分工排练,重点把握好创意亮点、队形变换、动作编排等关键点。每段分工排练之后会安排导演组审核,及时反馈意见,一点点调整修正,最后再合排打磨。”刘姬娜介绍。
从3月初到4月5日正式表演,导演团队和演员团队绷紧倒计时一个月的弦,从初稿、初审,到二稿、二审,到三稿、三审,再到现场机动排练、彩排、演出……刘姬娜挥舞着“指挥棒”,见证了表演从无到有,从片段到整体,“这个过程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很有成就感。”
精益求精,挑战面前不言苦
3月25日星期六,艳阳高照。我校长安校区终南音乐厅前,宏伟庄严的背景音乐一遍又一遍地响起。
“我们从早上9点就在这里集合开始彩排了。”参与本次表演的我校音乐学院2020级杨鑫悦同学说道。当天是各单位参演者第一次齐聚的大彩排,服装、道具、假发、妆面等所有装备都要齐齐上阵。杨鑫悦参与的是“天香”舞段的表演,身着粉色汉唐服饰,头戴牡丹花发簪,“第一次参与完整彩排,还不是很熟悉妆造流程,小伙伴们互相帮助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准备好。”
“直到看见道具的那一刻,我才明白为什么要选体育学院的男生来参演。”我校体育学院王耀辉同学手持旗杆高约5米的旌旗,不一会儿,脸上已经汗津津了。他是“乐祭”旗阵部分的一份子,虽然表演动作没有舞蹈部分那样复杂,但在分散的场地中,想要与整个旗阵协调配合整齐,把高达5米的大旗举正摆齐,需要反复训练,要花费不小力气,特别是在有风的天气。
“两天彩排下来手已经特别酸了,隔天连筷子都抓不起来。”作为退伍士兵,王耀辉虽然在部队经历过有素的体质训练,但眼下高强度的彩排对他来说依然是不小的挑战。
与前几日的艳阳高照不同的是,接下来的几天气温骤降,还伴随着绵绵阴雨。3月31日,全体演职人员前往黄陵县进行为期5天的实地彩排。“我们到黄帝陵的这几天都在下雨。即便如此,时间不等人,有时候我们就不得不冒雨排练。一切都是为了精益求精,最后呈现出尽可能完美的表演效果。”音乐学院2020级滕帅同学说。
薪火相传,华夏情深万里长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崩,葬桥山”。桥山之上的黄帝陵,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陵寝。黄陵高山仰止,轩辕祖德流长。千年沧桑变幻,黄帝陵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之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问祖的情感寄托。自公元770年唐王朝首次在桥山举行全国性官方祭典活动,中国古代有史可考的公祭黄帝陵就有70多次,民间祭祀与纪念,更是数不胜数。
今年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是中华儿女“溯源、寻根、凝心、铸魂”的隆重盛典。
看到中华飞龙腾空而起的瞬间,体育学院2020级退伍士兵刘伟感触颇深,“巨龙穿越五千年的历史时空,向我们讲述着轩辕黄帝‘桥山龙驭’的故事。千年之后,祖国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想到这里,我不禁眼含热泪。”这次经历,不仅让刘伟对祖国的热爱更加浓烈,对黄帝文化的了解更为深入,还迅速增进了他与同学之间的情谊,“在一次次与其他同学的磨合排练中,让我从部队重返校园后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音乐学院2020级唐安同学将这次体验收纳进自己的“记忆相册”,“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在现场,我深切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体育学院2020级于川博同学谈到,“亲历本次祭祖活动,深感责任重大,作为新时代青年,一定要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努力为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
17载坚守,17载创新,于陕西师大人而言,这不仅是时间上的跨越,更是作为华夏儿女,对同根同源的家国情怀的传承和积淀。悠悠中华魂,殷殷赤子心,陕西师大人的热爱和担当,被青春的画笔描绘在华夏大地上。
(图片 丁怡梦 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