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撇一捺,这是人民的‘人’”,青海西宁三江源民族中学初一年级的语文课上,马玲在一笔一划地指导藏族学生改依尖参书写汉字。2010年家乡玉树地震后,改依尖参来到离家800余公里的三江源民族中学读书。在此之前,他听不懂汉语,更不会写汉字。
2011年,从陕西师大毕业的首届公费师范生马玲来到三江源民族中学任教。11年间,她和相继来到这里的58位陕西师大人,在风风雨雨中见证了这所学校从无到有的建设发展,用青春和爱陪伴着一批批雪域高原的孩子们实现梦想,走向远方。
在我国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从省市重点学校到偏远基层学校,处处活跃着陕西师大毕业生的身影。2007年以来,学校积极承担国家公费师范生和优师计划等重要使命,以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目标,为中国基础教育输送了25967名国家优秀公费师范毕业生,占比位居部属师大第一,其中70%以上在西部地区就业从教,极大缓解了西部基础教育优秀师资紧缺的现实难题,为西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坚守主责主业
探索构建卓越教师培养体系
“作为西部唯一一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部属师范大学,陕西师大扎根西部、坚守师范主责主业,学校师范生占比达到60%以上,直面西部基础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主动作为、积极作为、敢于作为,扎实推进师范教育改革,探索构建‘精神铸魂、专业筑基、素养培根、平台支撑’的‘四维一体’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学识扎实、情怀深厚、灵魂高贵’的卓越教师,不断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力西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校长游旭群说。
“我的大学第一课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教师,青年习近平的榜样力量更加坚定了我的从教梦。”大学毕业时,霍文泽选择回到西部,“我有责任把青年习近平的榜样力量传递给千千万万中学生。”
像霍文泽一样,学校精心设计打造的特色思政课程群和“师魂”系列特色师德课程群为师范生提供了源源不断、受益终生的精神营养。“在海拔4200米的青海果洛州,杨毛措已经工作了30多年;在甘肃临夏,马自东毕业后一直倾心民族教育;在陕西山阳,仰孝升凭信念扎根山区,用一辈子的坚守诠释了普通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通过“教师教育论坛”“红烛讲坛”“师表讲坛”中优秀校友和教学名师的引导感召,以“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为内涵的“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逐步在他们心中深深扎根、开花结果。
“学识扎实是好老师的立身之本。”本科期间,刘娜威学习了学校专门为公费师范生开设的“人文科学导论”“人文科技艺术专题”等通识课程,积淀了为人师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尤其是学校首创的“中华经典诵读六字教学法” “教师专业能力等级考核”“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测评”等系列教育教学新模式,让她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让她在基础教育一线得心应手。
邬培卿原本是卓越教师实验班一个腼腆的女孩,在专业课老师鼓励和引导下,她面向全班同学讲课讲题,走进课改名校课堂,与基础教育一线教学名师面对面,参加游学、支教、教学技能辅导等活动,逐渐变得开朗活泼、乐于表达,“满满当当的学习安排让我每天都停不下来,沉甸甸的获得感让我对即将走上三尺讲台充满了自信。”
每年九月,陕西师大公费师范实习生都会背上行囊,分赴全国20多个省份的15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启为期三个月的教育实习之旅。去年实习季的一个周五,深圳平湖外国语学校例行的教师培训又一次拉开帷幕,培训主题是“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深度学习”。培训会上,深圳基础教育发展的前沿动态让实习生王瑨深深感怀,“我是学校东南学艺、西部扎根实习就业倡导的受益者,教育的差距不仅在于硬件资源,更在于理念,我希望把当地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回西部家乡;希望家乡的孩子也享受到智慧教育。”
“在讲台上站到最后一刻,是我的心愿!”去年教师节, 学校“西部红烛两代师表奖”获得者、耄耋之年的章竹君教授动情地说。2018级公费师范生田铮深受感染,“章竹君老师是我永远要追的‘星’。现在我已回到故乡新疆,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定点定向培养
朝“四有”好老师目标迈进
“优秀师资短缺、师资结构有待优化、教师职后培训的针对性有待提高……”行程数万里,累计50余天,2021年春夏之交,学校全体校领导、党委常委分别带队,与专家学者一起深入西部12个省区市以及海南,走访69个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149所中小幼学校,全面调研西部基础教育现状,精准对接西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形成《西部基础教育调研报告》《西部边疆基础教育咨询报告》等,成为学校与时俱进精准培养西部基础教育急需的卓越教师的重要依据。
“12年来,我校1148名公费师范生在‘三区三州’就业,但远远解决不了当地优秀师资短缺的问题。今年,学校进一步扩大了国家优师专项师范生招生比例,招收650人,全国排名第一,我们通过定点定向培养,将为实施区域培养志存高远、乐教适教的基础教育高素质师资和未来的教育家。”副校长党怀兴介绍道。
2021年7月,回宁夏吴忠从教一年的公费师范生马清经所在工作单位考核推荐,成功申请到回母校免试攻读在职教育硕士的资格。马清坦言,活到老学到老,回母校深造持续提升,才能不断朝着“四有”好老师目标迈进。
为了给公费师范生长期发展提供支撑,学校2012年开始招收公费师范教育硕士,至今已有2万余名公费师范生“回炉”再造。学校专门构建了“前沿理论学习+专业能力实训+教学实践反思”结合的培养模式,在西部教师教育的职后教育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立足西部辐射全国
开启师范教育新范式
学校通过16载的探索构建形成的公费师范教育模式,效果显著,在全国交流推广,不断被学习借鉴。北京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等58所国内师范院校,尤其是学校对口支援的21所高校及西部师范院校联盟的28所高校,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借鉴了学校的师范教育范式。
2020年12月,中西部18所师范院校校长齐聚古都西安,由我校牵头,成立了西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联盟。学校还设立了西部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师资专项计划,每年面向西部师范院校专项招收博士研究生,依托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实验基地、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等机构,搭建起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高水平创新平台。
今年11月,安康市汉滨区汉滨初级中学教师蔡李娜,作为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首届教育博士生回到母校开启求学生涯,“我是我校的第一届公费师范生,2011年毕业时有机会去东南沿海大城市发展,但我最终选择回到家乡陕西安康,扎根西部基础教育,投身中学英语教学。2012年,重新回到师大校园,攻读教育硕士。现在,再次回炉深造,内心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
教育博士研究目标是基于基础教育、面向基础教育、最终达到指导基础教育。“通过博士阶段的学习,希望再回到工作岗位时,可以带着问题去做研究、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证、去评价,达成理论、实践、创新的统一。”和蔡李娜一起入学的还有136名教育硕士生和教育博士生,未来他们将有望领军陕西基础教育的发展。
“作为地处祖国西部的师范大学,我们要心怀‘国之大者’,进一步强化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找准国家战略与办学治校的切入点和着重点,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育人模式,培养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优秀人民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校党委书记李忠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