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时间

《陕西师大报》总第653期 七版:七版综合 本期共8版

查看往期

网格员,撑起“防疫平安伞”

作者:□ 本报记者 贾 举

2022-03-23 19:59:42

“王老师,带上身份证,下楼做核酸啦!”、“小郑,戴好口罩,带上手机,下楼做核酸了!”……2022年1月6日清晨,网格员黄正林在雁塔校区家属区2号高层挨家挨户敲门提醒。


2021年12月23日零时,西安因疫情防控措施不断升级按下了“暂停键”。社区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我校雁塔校区实行“联防联控”网格化管理,将家属区49栋楼近1700余户分为44个网格,由在职教职工、退休人员及家属等志愿者担任网格员,开展信息收集、畅通传达渠道等,确保学校疫情防控“零死角、零盲区、零疏漏”。


“上门服务”暖人心


“肖英老师,我是403户的,我买的药到了,可否麻烦您帮我到西门取下?”


“稍等,我这就去取!”


“小徐,这是你今天的菜,请核对下。”


“谢谢肖老师,辛苦了!”


疫情封控期间,家属区严格控制人员外出,实行封控管理,一时间不少教职工家中物资告急,向网格员发出“求救”信号。


网格员肖英老师今年65岁,是雁塔机关第一党支部书记。疫情发生后,她第一时间联系学校,成为一名“银发志愿者”。


“虽然我已经年过花甲,但身体尚可,在和平年代,在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时候,能尽一份绵薄之力,我感到十分激动和欣慰。”疫情期间,肖英老师负责协助近60户住户抗疫防疫工作。核酸采样登记、代购代送、报备取药、安抚住户情绪、调解邻里纠纷……肖英化身“疫”线“跑腿大妈”,每天忙得不可开交,脸上却总是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在网格员队伍里,退休不过两年的郑阿萍还是个“年轻人”。自从当了网格员,她的手机每天24小时保持开机,并且将铃声调到最大音量,为的是不错过每一个电话,每一条信息。郑阿萍说,“每天,网格员走进家家户户,帮助大家排忧解难。我们引以为荣的就是帮助学校把苗头都解决了,而不是把工作都上交了!”


“敲门行动”守防线


“各位网格员,明天早上继续上门核酸检测,请大家8:30到教师及家属工作组领取核酸检测信息登记表。”看到微信群的通知,网格员王香鸽立即回复“收到”。


雁塔校区实行封控管理期间,为避免核酸混采过程中的交叉感染风险,我校安排医护人员上门检测核酸。作为网格员,王香鸽每天早上8点前就要穿上隔离服,戴好口罩、手套和面屏,协助医护人员逐家敲门进行核酸检测。


“萧老师请开下门,戴好口罩,打开二维码,准备做核酸采样啦!”


上门进行核酸采样有着严密的分工,网格员负责敲门,志愿者负责扫码、消杀,医护人员负责核酸采样。在确保每个住户的所有成员都完成采样后,王香鸽在登记表上认真地记下采样数据。


连日来,王香鸽和志愿者魏敏、温艳三人组成的“快乐小分队”负责对所在楼层近110余人进行信息登记工作,配合上门核酸采样8次,服务教职工已近2000人次。


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如火如荼,我校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黄正林、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韩静、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赵卫国等也放下手头繁忙的科研工作,纷纷加入到了网格员队伍。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网格员发挥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桥梁纽带作用,他们组织左邻右舍开展互帮互助,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为协助学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支持”。党委教师工作部常务副部长张亚泽谈到。


疫情无情人有情


“您身体有没有不舒服?家里的生活物资够吗?”针对独居老人、孕产妇、患病人群等重点人员,网格员每日通过各种形式询问了解特殊群体的身体及生活情况,提供24小时服务。


1月3日,雁塔校区八旬老人李玉秀的家人告诉网格员钟丽玲,李玉秀老人因骨折动弹不得,希望能帮忙送到校医院进行检查。


钟丽玲当即联系了鲁西中、胡巍平等其他几位网格员和志愿者,将老人连同轮椅一起抬下楼梯。在医院检查结束后,为避免坐轮椅受到二次伤害,钟丽玲和志愿者们又小心翼翼地将老人抬上一支简易担架,从校医院一步一步抬到家里才算彻底松了一口气。


“虽然出了一身汗,但我们总算放心了,祝愿老人早日康复。”钟丽玲笑着说。


住在2号高层的独居老人李淑琪已经90岁高龄,家属区实行封控管理后,遇到吃饭问题她只能在家简单凑合。腊八节当天,楼长文林端来了一碗热腾腾的羊肉和一碗腊八粥。


站在李淑琪老人的家门口,文彬寒暄了几句便叮嘱老人回屋,以免受凉。她说,“我们都是多年的老邻居,能帮一点是一点。”


小网格,大能量,网格员们始终坚守在防控一线,为保障教职工生命健康安全撑起一顶顶小小的“防疫平安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