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1965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在校五年中,正式上课不到一年:临离校时,我去马家骏老师家里向他告别。马老师感喟地说:“你们因客观原因在校没有学完课程,走上工作岗位还要好好补上。”并叮嘱我在工作、学习中遇到困难,多来信。临别时,他送了我两本他自己编著的书,以作留念。
我走上教学第一线后,利用课余时间,喜欢写些小文章,有时也把一些自己感觉不错的习作寄给马老师,请他修改指正。他每信必复,从无例外。信中措词平和委婉,从未泼冷水,而是耐心点拨,启发引导。我记得给他寄去一篇约两千字的散文,他竟回信达三千字之多,信中从鲁迅的小说散文谈到法捷耶夫、吉洪诺夫的散文,启迪我从中外的名著中开拓思路,借鉴技巧汲取营养。他在信中谈到,“搞创作一要生活底子厚,二要有激情,三要头脑敏感,四要语言活泼,五要不断写。当然更重要的是立场、观点、方法。”
当我多次收到编辑部的退稿信,有些灰心丧气的时侯,马老师在回信中鼓励我:“你有志创作,应不怕失败。长期琢磨,功无枉费的。”“搞创作,不要怕修改,不要怕失败,要持之以恒。有人初写一两篇,以后就杳然不再出现。那是底子太簿的缘故,只凭偶而感遇而一时成功,这是不行的。鲁迅发表《狂人日记》在三十八岁,此前,不知下了多少工夫,一经站住脚,则源源不断,步步登高。”马老师的回信,如同明灯,照亮了我的写作之路,使我增加了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1984年,当我担任了学校领导后,我给马老师写信谈了我内心的一些苦恼,他立即回信。信中谈到:“你负责一个学校,责任至大,关乎许多孩子的成长和许多家长惦念的事,凭你的经验和能力会干得很出色,祝你成功。当然,做行政工作和搞业务时间上会有冲突,业务上会受点影响。毛主席在《毛选》二、三、四卷中谈的工作方法问题,还是很实用的。要调查,抓典型,深入实际而尽可能普遍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实事求是,力戒主观,学会弹钢琴,调配好各项工作。那么,工作做得好,业务也会有成绩。毛主席工作之外写了不少文章、诗词,他难道就不忙吗?”得马老师教诲,我一定记住他的话,记住他的鼓励、批评和教导,绝不辜负他的殷切期望,做到工作、业务两不误。
马老师是我心目中的楷模,对一个走出校门的学生,从学习到工作,不厌其烦地指导,其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精神,使我铭刻在心,终生难忘。祝马老师健康长寿!
(作者系我校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