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时间

《陕西师大报》总第704期 三版:专题报道 本期共4版

查看往期

首届“优师”,上讲台!

作者:本报记者 周健 学生记者 彭旭阳 宗芸伊 徐薇

2024-11-30 13:37:27

“大家用方言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感受‘觅’和‘戚’的短促发音,其实更接近古诗词原本的读法……”在位于广西边境的防城港高级中学高一语文课上,实习教师、我校“优师计划”师范生黄安琪将当地方言融入古诗词教学。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读得有模有样,课堂氛围很是活跃。

2021年,我校招收语、数、外三科共150名首届国家“优师计划”师范生。三年来,学校为他们量身定制创新培养体系,开辟了面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优秀教师的一块全新“试验田”。今秋,首批“果实”们北上哈尔滨,南下海南岛,西抵克拉玛依,东临厦门海岸,去到24省(市、区)的近70所中学开展3个月教育实习,检验三年来的学习成果。

理想铸魂,涵育教育“真情怀”

欠发达地区往往出现基础教育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现象。国家的目标也很明确,要培育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可发展的“四有”好老师和未来教育家。2021年承担国家“优师计划”伊始,学校就清晰地看到两者之间的差距。“把目标变成现实的关键在于对症下药,通过特色思政课、榜样示范、游学交流、文化浸染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以及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教育情怀。”教务处处长郭建中说。

“我时常想起小时候我们乡村小学的校长在国旗下拉手风琴演奏爱国歌曲的场景,也想起学校张新科教授坚韧不拔、潜心育人的大先生风范。教育让我内心有了光,我想把这束光继续传递下去。”今秋,在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实习的“优师计划”师范生张格格在实习周志中写道。大学期间,通过“师表讲坛”、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等,她从身边大先生和奋战教育一线的校友身上,感悟学校“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力量,浸润对于教育的清澈之爱。

今年暑假,“优师计划”师范生王永杰跟随华东师大、陕西师大、延安大学三校学子游学团,从石库门走到宝塔山,在红色革命现场感受峥嵘岁月,在东西部交流中了解教育前沿。王永杰坦言,这次游学让他受到了思想的洗礼,“我想今后从教的意义,就是引导乡村的孩子有家国情怀、敢突破自我,走进大城市时不胆怯,走进大学时不自卑。”

此外,学校的非遗课堂、文化社团、人文活动百花齐放,共同涵养着丰厚的文化土壤。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传承师道,也是师范生走上教师岗位前的必修课。“银杏叶书签是大自然与书法文化相交融的艺术品。”实习期间,虽远在2800公里外的拉萨,“优师计划”师范生格桑曲珍仍挂念着这份师大的礼物。

“这届学生是带着责任和使命而来的。他们知道自己将来要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在学习上更加刻苦。”外国语学院2021级“优师班”班主任孙坚教授说。三年间,理想铸魂贯穿于主题班会、专业交流、实践分享、专题演讲等师范生的学习日常。看着孩子们的理想和羽翼一起日益丰满,孙坚眼里满是欣慰。

乡土认知,促生职业“真认同”

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管;学校硬件闲置、软件跟不上;教师青黄不接,学科配比不均……在“中西部乡土社会认知”课堂上,哲学学院田雄副教授和陈航英副教授将近年来中西部基础教育调研情况展示给学生们。田雄认为,有认知才能有认同,这门课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增强对家乡的情感、对职业的认同,“学生如果仅仅把它当成一份工作,那就极大地削弱了国家实施这项计划的初衷和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

2021年以来,学校结合中西部基础教育实际需求,为“优师计划”师范生开发了国家优师专项课程模块,调整了师范生公共必修课教学大纲,专门开设“中西部乡土社会认知”“中西部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中西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专题”等专项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导论”“师范生创新思维训练与实践”等信息化课程,“中西部教育实践与社会调查”实践课程,让未来教师们看见和了解真实的中西部乡土面貌,为在乡村环境中从事教学工作做好思想和能力上的准备。

教育学部龙宝新教授讲授的“中西部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课程,旨在从教育情怀、职业道德、政策法规、语言表达等多方面提升师范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在面对中西部民族、宗教、语言、留守儿童等特殊教育问题时,能够让师范生自如应对。课上,组织学生研讨展示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一学期下来,很多同学都经历了从不愿说、不敢说向愿意说、抢着说的转变。孩子们开始主动将自己置于中西部教育场景中去认知自己的职业未来。”龙宝新说。

深受课堂启发,来自甘肃东乡族自治县的马梅兰暑期专门去家乡的武术学校支教,“以教育者的姿态重返家乡,才感受到西部孩子的刻苦与淳朴,家乡独特多彩的人文风情,领会到教育的力量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塑造人格、培养精神。”而谢雨欣则选择去到与中西部乡村小学差异较大的厦门双十中学实习,“我想亲身体会沿海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再将这些与中西部实际相结合,去解决真问题。”

多方实践,锤炼从教“真本领”

格桑曲珍生性腼腆,一直觉得当老师对自己来说充满挑战。大学期间,从小组讨论,到观摩赛教,再到走进西安市铁一中学、师大附小等中小学名校与名师面对面,她察觉到自己的变化,“心里的恐惧慢慢褪去,身上的教师‘味儿’越来越浓。”

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练。学校为“优师计划”师范生探索构建了“专题实训+专家指导+名师引领+教学实践+等级考核”的五位一体实训模式,全面提升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在校期间有‘双导师’,由大学专业教师和中小学资深教师协同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将部分课程直接搬到中小学课堂。实习阶段有‘双实习’,整合内地与边疆、城市与乡村、西部与东部、国内与国外的优质资源,让每位同学既有机会到东南沿海实习实践,又有机会到民族、边疆、‘三区三州’等地区支教调研。”教务处教学实践科科长薛滨瑞介绍。

“我的第一堂课是以主题公园为内容的读写课。因为大学期间参加过‘红烛杯’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真正站上讲台的那一刻,我还是较好地hold住了场面。”谢雨欣说。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曾经在一轮轮过关斩将中练就的板书、演讲、授课等技能,都成了支撑师范生站稳讲台的硬实力。

9月,台风“摩羯”过境防城港。在自然灾害面前,初出茅庐的实习教师们不免恐慌,但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关心学生情况,安抚学生情绪。“孩子们仿佛瞬间长大了,快速适应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实习带队教师周坤为大家点赞。

生于新疆长于新疆的“优师计划”师范生吴璟辉毅然选择回母校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实习,结果刚去不久就迎来了需要独自面对的考验。从早到晚,上课、管早操、看自习、送学生去医务室……事无巨细,吴璟辉上紧发条,“总算挺过来了!”晚上带教老师回来,拍拍他的肩膀说,“现在是我的得力助手啦。”

前不久,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优师计划”师范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引导他们坚定从教初心,到欠发达地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做新时代文明乡风的塑造者,振兴乡村教育的“大先生”。目前,吴璟辉已与地处新疆边境的奇台一中签约,准备在那里书写新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