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时间

《陕西师大报》总第697期 四版:杏园副刊 本期共4版

查看往期

我的永远的师大

作者:高盾盾

2024-09-11 02:58:36

悠悠八十载,岁月长河静静流淌,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回首那些与师大相伴的时光,我心头满溢感慨与温暖。犹记得初次迈入师大校门之际,我仿佛踏入了一座充满智慧与梦想的神圣殿堂,一种奇妙的缘分便悄然生根发芽。自此,师大与我一路相伴而行,给予我力量,赐予我勇气,助力我在人生路途上坚定地前行,见证着我的每一次成长与蜕变。我人生的每一步都承载着对母校深深的眷恋与感动。


师大,是我的梦想,亦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2012年盛夏,一个来自贫穷小山村且家庭极度贫困的孩子,历经不懈努力,终于如愿考上了大学。相较于家境优渥的孩子,大学对于我而言,常常是遥不可及的远方。大学四年虽说不易却也如白驹过隙般匆匆流逝,凭借国家的资助和自身所获的荣誉,大学生活过得充实又美好。然而,毕业之际很快便迎来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抉择:是找工作还是继续求学深造?当其他同学纷纷选择找工作时,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继续深造。我并不知晓读研能够改变些什么,但我明白如果不去勇敢尝试,就全然没有改变的机会,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庭。


我是被上天眷顾的幸运儿,经过数月的奋力拼搏,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师大,这不仅是我的梦想,更是整个家庭的梦想。当我真正踏入师大的校门,成为师大的一员时,我深切地感知到,我将在此度过最难忘的青春岁月,将在此书写独属于我的师大故事。


师大,重塑了我的性格,也让我邂逅了良师益友。


在师大,人生的首堂课从重塑我的性格开始。往昔的我:沉默寡言,孤高桀骜,高冷严肃。然而在师大,我有幸结识了几位挚友:芸娃、萍儿、婷儿、馨钰。她们能够包容我的小性子,体悟我的喜怒哀乐,鼓励我敞开心扉,甘愿倾心教我改变那些束缚自我的观念。久而久之,在她们的熏染下,我逐渐学会将自己从生活的重压之下解脱出来,为自己留出一方专属天地,真正展现自己的风采。我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把每日所见所闻所感诉诸笔端,慢慢地,我与好友们的交流也越发多了起来,精神似乎也轻松了许多,遇事也逐渐学会冷静处理。时至今日,我们都已成为老师,相较而言,我们几人中变化最为显著的当属我,从沉默寡言到侃侃而谈,从孤高桀骜到活泼开朗,从高冷严肃到温文尔雅。这一切的变化,都得益于师大独具优势的育人氛围和我亲爱的朋友们。


师大不仅重塑了我的性格,让我邂逅好友,更让我得遇良师,尤其是我的导师——王吾堂老师。在我求学的两年时光里,王老师总能在繁忙之中关怀我的学业,为我提供诸多学习的机会,拓展我的视野,甚至到我毕业之后也时常关心我的工作与生活,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予我指导,助力我一步步成长。犹记得首次参加微课大赛时,我自行设计的微课思路杂乱无章,王老师不辞辛劳地加班为我修改完善,亲自打来电话对每一个要点逐一进行点拨。自那以后,凡是有微课大赛或公开课之类的活动,我都会想起王老师的悉心教诲。优秀的老师,总能在人生的要紧处给予学生帮助,时至今日,我时刻以王老师对工作的严谨态度来要求自己:夯实专业能力,提升解读文本的能力,教学与教研并重,时刻鞭策自己不断前行,坚信唯有以专业才能引领专业。


师大,开拓我的眼界,磨炼我的意志品质。


师大,乃群英荟萃之地。在这里,我有幸认识的身边人有人思维敏锐且拥有较强创新意识,有人擅长交际且主持能力非凡,有人领导和组织能力出众……这样的相遇让我愈发坚信自己的选择无比正确,平台越是高远广阔,眼界便会愈发开阔,思维也会向更深远的方向发展。在师大,我不单有校内的精彩相遇,更有走出校门深入实际去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我有幸前往深圳参加研究生教育实习,在这里,我不断接触新事物,不断在试错中收获成长,也真切体悟到学历未必等同于能力。当我意识到自己的板书欠佳时,我会向学生学习,坚持每日练习书法;当我无法明确领会每一篇文本的独特之处时,我会多去听课,并向学校的前辈请教;当我第一次出原创模拟题时,感受到压力的同时,更感受到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育实习对我来说,就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改进问题、增强应对问题能力的宝贵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意志品质得到很大的磨炼。如果说实习之前我还有所迟疑,对生活不够勇敢。那么,实习之后我便坚定地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在实践中剖析自我,勇于正视自身的不足,敢于不断完善并追求卓越的自我。


师大,教授我知识,传授我方法,丰富我思想。


师大凭借其针对性极强和丰富度颇高的课程体系充实着每一位学子的课堂生活,从公共课到专业课,名师案例、文本解读、文学概论、课程论等等,无一不是如此。当然,知识并非唯一,也并非最终的追求,知识的存在实则是为了更好地教导我们一种方法、培育一种思维。比如,王元华老师对《永远的蝴蝶》一文进行的多角度别样解读,便是为了培养我们解读文本的能力,引领我们走向思维的深刻之处,跳出固有思维的局限。段宗社老师的文学概论课,拥有丰厚的理论知识,但更注重具体研究成果的呈现,旨在培养我们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也正因为段老师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授课模式,为我工作后仍热爱教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工作中,我始终铭记,有教学就必有教研的存在,不忘将自己的实践收获撰写成文章,凝练自己的思想,切实体现出以知识为基础、以方法为途径、以思维为目标的一体化追求。


师大,永远伴我同行。


时光荏苒,我已与师大分别长达六年之久。然而,我与师大的故事从未终结,师大对我的影响亦从未消退,反而深深镌刻在我的骨子里,时时处处给予我方向性的指引,恰如师大的学风“抱道不曲,拥书自雄”,而师大“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校训更是如明灯般始终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我们对真理和道德准则的执着追求,不会因为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所动摇,更不会因为离开了师大这片沃土而有所改变。我们所要做的恰恰是以身为人师的示范,持续丰富自己的知识,通过读书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自我,以此来守护自己对真理和道德准则的坚守。


八十载韶华璀璨,演绎着一代代人的砥砺奋进,承载着每一位师大学子的青春热望,那些故事虽已渐行渐远,却始终闪耀着迷人的智慧光芒。诚愿师大的精神赓续绵延、熠熠闪耀,而我亦将奋然前行,用切实的行动去诠释对师大的热爱与虔敬,使这芳华的旋律悠悠回荡在我生命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恒久鸣响。


(作者系我校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