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新闻网讯 7月3日,《中国教师报》在第13版刊登访谈文章《开创硕士层次教师人才培养新时代》。文章围绕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邀请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徐海阳、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西南大学校长王进军就相关话题展开探讨。
报道链接:http://paper.chinateacher.com.cn/zgjsb/html/2024-07/03/content_641406.htm?div=-1
全文如下:
强师·奠基 | 部属师范大学负责人谈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②
开创硕士层次教师人才培养新时代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简称《实施办法》)提出,从2024年起,国家在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本科4年,教育硕士研究生2年),支持符合条件的公费师范生免试攻读本校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再履约任教。目前,各师范院校已经发布在各省份的招生计划,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围绕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相关话题,本报自上期访谈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夏立新之后,本期继续邀请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徐海阳、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西南大学校长王进军就相关话题展开探讨。
————————————————
●嘉宾
徐海阳 |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游旭群 | 陕西师范大学校长
王进军 | 西南大学校长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黄 浩
————————————————
积极社会效应将持续显现
中国教师报:《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是对既有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的升级迭代,也是对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您认为这一政策未来将产生何种效应?
徐海阳: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公平而有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与保障。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作出顶层设计;2018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2021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202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等,则是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关键任务的系列举措。《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 不仅是系列举措的进一步深化,更是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新支点、新突破,必将开创中国师范院校硕士层次教师人才培养新时代。
游旭群: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我国基础教育教师培养体系,拓宽面向基础教育的教师培养路径,扩大硕士层次师范生培养的覆盖范围,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将有效促进中西部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扩优提质,为提升基础教育教师能力素质提供了有效路径,中西部基础教育教师研究生学历层次专任教师比例和专业水平将得到明显提升;将持续强化师范大学服务中西部基础教育的能力。
王进军:我认为《实施办法》将产生三大效应。一是彰显引领效应,开创特色教师教育新格局。《实施办法》是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是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均衡的有效途径。目前政策产生了一定社会效应,六所部属高校通过实施这一政策,进一步筑牢了我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底层框架,为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二是产生协同效应,激活教师教育改革新活力。《实施方案》的出台为师范生提供了接受本研衔接公费教育的机会,将鼓励更多优秀学生选择师范教育,提升师范生生源质量。政策强调加强考核,实行分流淘汰,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进一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政策鼓励并支持公费师范生在确保履约任教的基础上报考博士研究生,拓宽了职业发展前景,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同时,新政策也为学校教师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将引导学校通过重构培养方案、扩充学科教学法教师队伍、培育学科教学人才等联动举措,进一步推动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与地方政府的协同联动,强化“地方政府—中小学—高等学校”三位一体公费师范生培养机制,形成教师教育发展合力,全面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为各地基础教育培养更多领军人才。
三是发挥辐射效应,推进教育公平取得新突破。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可以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培养更多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素质教师,有助于优化师资均衡配置,缓解欠发达地区师资短缺问题,有效缩小区域差距,促进教育公平。随着《实施办法》的全面落实,部属师范大学将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以高层次高水平教师教育夯实基础教育质量根基,以结构质量、空间分布、部门协同、激励引导等多维度的宏观布局,调控优质教育资源分布,提升基础教育层次,带动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势必为推动教育公平贡献更大力量。
更加优质、更加公平、更有活力
中国教师报:相比过去的师范生公费(免费)教育政策,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在政策设计上有哪些新的突破、体现了哪些新的导向?
徐海阳: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推动了教师教育培养层次、培养模式、协同机制、师资配置的转变。
相比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追求的师范生公费教育,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这一升级版的师范生培养计划,是以更加优质、更加公平为价值取向的升级迭代。更加优质,不仅是将教师教育提升到与世界教育强国同等的硕士层次,而且采取一体设计、分段培养、本研衔接的贯通模式,是对单纯的硕士层次培养的超越;更加优质还体现在培养体系与机制的创新,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强化各地、各部属师范大学构建地方政府、中小学与高校合作机制,明确履约任教具体要求、根据排序选择定向地(市、州、盟)流程,建立毕业生职后专业发展跟踪服务机制;更加公平,是进一步推动毕业生到中西部省会城市之外的地(市、州、盟)及以下行政区域培养高素质师资,毕业生不得定向到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或省会城市主城区任教(五个自治区、陆地边境省份、海南省、贵州省、青海省除外) ,推进省域内优质师资均衡。
游旭群:原有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免试攻读非全日制教育硕士,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支持公费师范生免试攻读全日制教育硕士后再履约任教,这一政策优化,为中西部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之外的地(市、州、盟)及以下行政区域培养高层次的优秀教师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能够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通过推免考核和履约任教地选择两个关键环节的考核要求,建立了综合表现优秀者优先选择的机制,能够大力激发公费师范生学习动力。
王进军: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相比原有政策突出了三个特点。一是紧扣国家战略需求,提升培养目标学历层次。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旨在加强研究生层次中小学教师培养,是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的有力回应,将有效解决建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源头性问题,是强化教育基础作用和支撑作用的创新举措。实施“4+2”培养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为持续优化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学历结构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二是突出“本—研”协同联动,强化师范生培养统筹。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打通了从本科到研究生的一体化培养路径,强化了不同培养阶段的有机衔接,要求统筹设计并实施公费师范生本科4年及教育硕士研究生2年培养方案,并组织学生于本科第四年开始硕士课程先修学习。围绕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重构培养方案,强化课程衔接,优化培养流程,统筹教育资源,能够更有利于满足中小学对高层次、高素质教师的需求。
三是注重考核评价引领,激活学生学习动能。新规实施分段考核、分流淘汰机制,择优选拔乐教、适教的优秀人才,能够破解学生学习动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的难题。提前批次录取时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倾向和从教潜质;研究生推免则结合学生本科前三年学业成绩、在校表现等进行综合考核;研一学习结束后,根据本科以来的综合考核结果进行排序,并按排序进行履约任教地选择;未达到推免条件或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条件的,按协议约定解除协议。创新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学生形成了追求卓越的学习导向,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能,切实保障师范生培养质量。
探索创新路径,实现跨越式提升
中国教师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作为部属师范大学,学校未来将如何勇挑重担,根据《实施办法》真正落实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工作?
徐海阳: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政策实施之后,如何在师范生教育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促进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如何夯实师范生学科与教育双素养、实现师范生培养质量的跨越式提升将成为培养方案研制的重中之重。学校将在“尊重·创造”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基于学校在公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教育博士的培养经验与改革成果,充分借鉴世界教育强国职前教师一体化培养模式,依托学校教师教育的学科特色与研究优势,协同校内外多部门力量,对公费师范生本科4年、教育硕士研究生2年、职后工作5年以及攻读教育博士研究生4年进行一体化设计,建构“4+2+5+4”本硕博衔接、职前职后一体培养的师范生培养新模式。同时着重开展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打造以教育家精神为统领的师德养成体系,二是构建注重学科教育双转化的课程教学体系,三是形成凸显理实互构项目化的教育实践体系,四是组建助力思维转变工作坊制导师指导团队,五是搭建赋能教师教育全过程的数字技术平台,六是建立促进师范生终身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
游旭群:在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培养过程中,陕西师范大学将恪守师范大学初心和主责主业,在师范生本研衔接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实习实践等多个方面探索创新路径,为基础教育振兴奠定“强师之基”,为促进中西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陕师力量”。
一是高标准定位。陕西师范大学将立足教育强国建设实际需要,充分发挥部属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和质量提升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从本研衔接师范生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实习实践等多个方面探索创新路径,为基础教育振兴奠定“强师之基”。
二是配备高素质师资队伍。为本研衔接师范生配备学业发展导师、科研导师和实践导师,发挥三类导师的育人合力,切实提升本研衔接师范生教书育人能力。
三是统筹设计科学的培养方案。加强本研课程衔接,推进学分互认转换;构建理论与实践相互融通、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形成合力的以教师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建立分层次、分阶段、分领域的科研训练体系,加强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四是推进“教育学+学科”以及大学与基础教育的深度协同。不断加强教育学科与学科教育相结合、与学科发展新趋势相结合,汇聚教育硕士人才培养优质资源。依托学校与国内教育行政部门、国外高校之间教育硕士联合培养项目,拓宽协同育人途径,打造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持续加强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国际视野、领导力和职业胜任力培养,实现其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五是教育家素质和精神的培养。传承弘扬学校“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引领学生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培养学生既具备扎实学识,也能够面向实际、深入实践,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引导学生勤修仁爱之心,保持敬业乐教、关爱学生的职业热忱,把教育作为爱的事业,为将来成长为优秀教育家、振兴西部基础教育、服务教育强国梦想奠定坚实基础。
王进军:西南大学将从如下方面落实《实施办法》。一是落实政策要求,科学拟订方案。做好公费师范生本研衔接工作,需要全面吃透、准确领会政策精神。为此,学校第一时间召开公费师范生本研衔接工作专题会议,会同有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对政策进行详细阐释解读,并针对本研衔接中的推免工作、教育硕士培养质量规定、教师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等方面确定了初步工作思路和方案。
二是成立工作专班,强化组织管理。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后勤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学校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研究生院、招生就业处、后勤集团、教师教育学院为成员的公费师范生本研衔接工作专班,定期研究和解决本研衔接工作实施过程中的各类重点问题。
三是加强沟通协调,做好招生就业。首先要加强与教育部相关司局的联系沟通,深入理解政策要义;其次要加强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沟通,做好招生宣传和就业保障;最后要加强与学生及家长沟通,做好答疑解难工作。
四是优化培养方案,提升培养质量。在卓越教师培养的基础上,学校将针对本研衔接培养模式展开新的探索。要明确“双师型”“临床型”“研究型”培养目标定位;要对公费师范生本科课程体系与教育硕士课程体系进行有机整合,以教师专业能力为抓手,设计阶梯发展的课程体系;要推进教学改革,探索专业课强化学生理论基础、教师教育课程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发展型课程强化学生研究能力的教学模式;要建立分段考核、实时分流的评价标准;要制定人才培养全环节质量监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