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师大
首页 >> 媒体师大 >> 正文

陕西师范大学助力国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育报》:“西部红烛”点亮国门“苗圃”

来源:《中国教育报》时间:2024-06-28

师大新闻网讯 6月28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刊登报道文章《陕西师范大学助力国门学校高质量发展——“西部红烛”点亮国门“苗圃”》。文章从“长大后,我也要来西安读大学”“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量身定制’的国门学校校长培训”等三个生动侧面切入,以今年3月以来边境国门学校近300名校长和100余名师生来西安参加我校组织的边境国门学校校长能力素养提升公益培训和“红烛苗圃”各族青少年交流成长营为主体,展示了我校“红烛苗圃”边境国门学校育人实践项目的精彩活动瞬间,彰显了我校“在西部画龙、边境边疆点睛”,奋力扛起作为师范大学‘国家队’的教育强国担当。

报道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06/28/content_641223.htm?div=-1

全文如下:

陕西师范大学助力国门学校高质量发展——

“西部红烛”点亮国门“苗圃”

通讯员 呼轶丹 刘书芳 本报记者 冯丽

绵延巍峨的昆仑山脉、色彩浓郁的吐鲁番葡萄、古朴典雅的大雁塔……近日,在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该校学生和来自边境国门学校“红烛苗圃”各族青少年交流成长营的孩子们,正用手中的画笔尽情创作。

这是陕西师范大学“红烛苗圃”边境国门学校育人实践项目的生动剪影。自去年暑假活动启动以来,学校先后组织师生赴云南、新疆、西藏、广西、内蒙古等五省区十县(旗)10所边境国门小学开展实践交流,与当地学生结对进行线上“云阅读”“云学习”“云书信”等活动。今年3月以来,边境国门学校近300名校长和100余名师生陆续抵达西安,分别参加该校组织的边境国门学校校长能力素养提升公益培训和“红烛苗圃”各族青少年交流成长营。这所一直以“西部红烛”精神激励师生的高校,用自己的光和热点亮了边境师生的教育梦。

“长大后,我也要来西安读大学”

“琼月姐姐!”刚抵达西安,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朗县中心小学学生格桑拉雍一眼就认出了大学生志愿者胡琼月,俩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2023年暑假,胡琼月作为首批“红烛苗圃”边境国门学校育人实践小分队的一员,奔赴朗县和云南金平支教。“不到一年时间,我见证了‘红烛苗圃’从一粒破土而出的种子,拔节生长,逐渐繁茂。”胡琼月说。

“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在陕师大附属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上,云南省河口县河口城区小学学生王光敏津津有味地听着老师介绍陕西八大怪之一“biangbiang面”。此时,在其他教室里,“模拟石油开采”“民族纹样剪纸”等趣味课堂也深深吸引着这些来自边疆的孩子们。

“老师,我长大后能来西安读大学吗?”“陕师大的图书馆真漂亮啊!”“附小的同学们太热情了!”来自内蒙古、广西、云南、西藏、新疆的小营员们说。

第一次来到古都西安,第一次走进大学校园,第一次与各族小朋友同上一堂课……“交流活动为孩子们插上了梦想的翅膀,打开了探索世界的大门。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持续办下去!”广西凭祥市教育局副局长许玉华说。

“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同学们,我们透过古朴的碑帖感受书法之美,希望大家把中华书法文化传承下去。”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泮池,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党怀兴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书法文化分享,并赠送毛笔书写的寄语和银杏叶书签。

在宝塔山眺望革命圣地延安,追溯红色历史;在杨家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聆听革命故事……交流营的师生们沉浸于这堂“行走的大思政课”。“对孩子们来说,这次研学既是知识的生动学习,也是精神的锻造洗礼。”云南金平县金水河镇中心小学教师严青格说。

“蔚蓝的天空与尔同飞,共同回望你的故事,永不磨灭的红色精神……”夜幕降临,篝火燃起。在全国青少年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大家围坐一圈,倾听河口城区小学学生唐子清和周俊辰对延安精神的感悟。小朋友们手牵手,欢快地跳起舞,共同唱响《中华少年》。

“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广西凭祥市第五小学学生王大泽在日记中写道,“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红烛苗圃’各族青少年交流成长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红色教育线、文化传承线、科技创新线、同心筑梦线’为支线,浇筑各族青少年热爱祖国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罗永辉说。

“量身定制”的国门学校校长培训

“交流营为我们学校的孩子创造了学习成长的研学机会。同时,我也来陕师大参加了边境国门学校校长能力素养提升公益培训,和孩子们一样收获满满,心怀感恩。”云南金平县金水河国门小学校长熊道禄激动地说。

他所说的公益培训,是陕师大面向广西、云南、西藏、甘肃、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136个边境县的270多所国门学校校长所开办的,实现了边境县全覆盖。培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国家安全教育为重点,共4期,采用“理论学习+探究式学习+名校访学+返岗实践”方式开展。

“初任校长、合格校长、骨干校长、优秀校长、名校长、教育家型校长、教育家,这是校长专业发展的7个阶段……”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培训专家工作组秘书处秘书长黄贵珍从不同维度讲解新时代校长的使命和担当。

陕师大陆港小学、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高新第二学校都留下了校长们观摩教学育人实践、交流办学特色经验的身影。

“培训内容可谓是给国门学校校长量身定制的。”云南瑞丽市第五民族中学校长李鑫磊说。

“通过培训,我更加坚定了做边境教育守望者的决心。”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日松乡小学校长扎西顿珠是陕师大首届公费师范毕业生,时隔13年后回到母校再“深造”。

跨越千里,满载而归。一批批边境国门学校校长带着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回到当地,扎根边境教育事业,传递教育的光与热。

“助力边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陕师大不变的承诺。面向未来,学校将全面夯实教师教育西部根基,全力开拓国家边境国门学校布点,全方位对接服务,形成‘在西部画龙、边境边疆点睛’的教师教育特色体系,奋力扛起作为师范大学‘国家队’的教育强国担当。”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