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师大
首页 >> 媒体师大 >> 正文

陕西日报丨奋力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陕西代表委员畅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来源:陕西日报时间:2024-03-07

本报记者 张鑫 刘居星

迎着浩荡东风,向着春天进发。3月3日,我省代表委员齐聚首都北京,共赴一场“春天的盛会”。

回顾刚刚过去的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陕西,勉励陕西“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赋予我们“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重大战略使命,让广大三秦儿女备受激励和鼓舞、深感温暖与光荣。

一年来,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勇立潮头谱写陕西新篇,追赶超越争做西部示范。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回望奋斗足迹,总结成绩收获,展望发展前景,我省代表委员畅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更加坚定信心、昂扬斗志,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向前。

向“新”逐“绿”

做强做优现代能源产业集群

就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2月29日,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创建部署会召开。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这个示范区创建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陕西要实现追赶超越,必须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要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做强做优现代能源产业集群”。

陕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的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创建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作为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具体行动,大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我们能源企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全国人大代表、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晓燕表示,榆林市域资源禀赋独特,具有人才集聚、技术集聚、结构优化、综合利用四个方面的比较优势,突出体现在高水平建设区域科创中心,加快新煤矿、新油气、新能源、新煤电、新化工“五新”项目建设,全链条打造绿色低碳高端能化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

以陕煤集团为例,马晓燕介绍,集团一直致力于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在保障煤电安全供应的前提下,加大科技创新,坚持能源综合利用,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做了大量尝试和很好的行业示范。“我们坚持‘双碳’引领,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作为撬动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支点;坚持数智赋能,加速绿色发展,推进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修复三类核心技术研究,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推进绿色矿山建设。”马晓燕说。

马晓燕所在的公司是从事煤炭专业化服务的企业。她说,我国是世界煤炭生产大国,矿山装备使用量为世界之最。实现能源产业升级改造,需要我们践行“节能减排、绿色制造、循环利用”要求,推动废旧矿山设备的绿色再制造,以此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资源浪费。

城乡融合

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要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去年,陕西统筹城乡区域,推动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县域生产总值达到1.6万亿元,西部百强县新增1个、达到8个;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2%,集体经济薄弱村降至10%以内。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海峰认为,总书记把城乡融合发展摆在了促进共同富裕的高度来强调,实质上点出了中西部省份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突出短板所在、巨大潜力所在。

杜海峰认为,县城承担了连接城乡的作用,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陕西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缩小“三大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抓手,既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举措,也持续拓展了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空间。

“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关键在产业,核心是人才。”杜海峰说,“农村经济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产业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优。各地要根据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来布局产业链条,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做好‘土特产’文章,扩大有效供给。一些农村发展乏力,主要还是缺人才,缺发展引路人、产业带头人,必须创造机会、畅通渠道、营造环境,推动人才下沉服务、建功立业。”

生态优先

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基准线

“陕西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达历史最好水平。”陕西省政府新闻办2月2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的这条好消息,让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黄河研究中心主任方兰倍感欣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严格执行黄河保护法和相关规划,推进水土流失、荒漠化综合治理,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深化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防治和矿区生态环境整治,守护好黄河母亲河。

“陕西在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方兰说,作为黄河流域的能源大省,陕西需要从能源、粮食和水的安全性上来考虑高质量发展问题,解决好如何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个难题。这就需要我们担负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保护生态屏障的双重任务,同步健全秦岭常态化长效化保护体制机制,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等。

“4月,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实施一周年。”方兰表示,“这部法律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保护黄河安澜的工作是综合性的,给予我们的获得感更是综合性的。”实践证明,我们用更小的水资源消耗,取得了更大的发展成效。

内畅外联

推进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强动力、增活力,打开发展新天地。

“总书记特别强调对内对外开放并举,实际上是对陕西实施全域开放、推进全方位全领域开放寄予了新的更高期望。”全国政协委员、陕西长安华科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京连说。

袁京连十分关注陕西外向型经济发展,连续多年围绕这一话题建言献策。“自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陕西紧紧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在顶层治理、平台搭建、对外通道建设、对外开放新载体建设方面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取得了积极成效。”袁京连说,“去年,中国—中亚西安峰会的成功举行,前所未有地把陕西推到了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的最前沿,极大提升了陕西的开放位势和开放自信。”

去年,借着中国—中亚西安峰会的东风,陕西与中亚五国外贸快速增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中欧班列开行量突破5300列,出口陕西货值增长26.1%;高水平举办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杨凌农高会等,赴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招商推介……陕西对内对外开放范围更大、领域更宽、层次更深。

袁京连建议,陕西要探索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加强省级层面的政策对接和顶层合作,尝试打造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与我省全方位合作的先行区、示范区;要注重加强对内开放和内部联动,积极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探索性推动西北经济走廊建设。

“我们将通过自主搭建的数字化平台,为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国际成果引进、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产业化等数字化支撑服务,利用建设的一批海外离岸创新中心、国内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科技服务平台,为高水平‘走出去’和‘引进来’作出应有贡献。”袁京连说。

报道链接: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403/04/content_860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