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师大
首页 >> 媒体师大 >> 正文

陕西日报丨让更多留学生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

来源:陕西日报时间:2023-12-17

师大新闻网讯12月15日,《陕西日报》在第5版“‘一带一路上的陕西故事”栏目以“让更多留学生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为题,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讲述我校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互派学生进行交流学习的故事,展示我校在共建“一带一路”开展教育文化交流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

原文如下:

本报记者 吕扬

“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学习和考察真的让我有很大收获。”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张华清已经在撒马尔罕国立大学学习了3个月。学习期间,她还考察了当地几座古城,收获颇丰。

张华清是陕师大中亚研究所世界史专业博士研究生。9月13日,作为陕师大和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计划的一员,她来到撒马尔罕国立大学,开始了为期6个月的学习。

“这得益于陕师大与撒马尔罕国立大学的长期友好合作。今年陕师大中亚研究所申请的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建‘一带一路’研究项目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张华清说,“来撒马尔罕学习的机会很难得。我要抓紧时间、静心沉淀,尽快产出研究成果。”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陕师大通过“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一带一路”外国留学生奖学金项目、西安市“中亚五国”留学生教育培训计划专项奖学金项目等,已招收来自100余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3000余名国际学生来校学习。

同时,约650名陕师大学子通过校际交换、联合培养、访学、国际中文教育、文化研修、教育实习等各类长短期项目,前往俄罗斯、意大利、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2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行学习交流;100余名学生通过线上方式参与新加坡、韩国、俄罗斯高校的寒暑期交流项目。

初到撒马尔罕国立大学,张华清发现,校园里有孔子雕像、上书“至圣先师”的中式石门、仿青铜古鼎、石刻壁画、亭台走廊、小桥流水……“中国风”的建筑让她大大减少了陌生的感觉。安顿好后,张华清便马不停蹄地开始学习,练习语言,拜访当地学者,参与学术活动,访问学术机构、博物馆和图书馆,搜集整理研究资料。

10月底,张华清还前往丝路城市布哈拉、希瓦,以及乌兹别克斯坦西北城市努库斯等地进行调研和考察。

“在我看来,希瓦古城是非常独特的。这里曾经是花剌子模、希瓦汗国的首都,老城区保留了50多处历史遗迹,古老文明得到了充分展示。”张华清说,这座古城还是中乌友谊的见证,中国政府援助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历史文化遗迹修复项目在这里成功实施。该项目对希瓦古城墙等遗迹的修复工作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感谢和赞扬。

“我会努力提升学术水平,发挥专业优势,继续在中亚研究领域深耕,为共建‘一带一路’发挥桥梁作用。”张华清说。

报道链接: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312/15/content_851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