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师大
首页 >> 媒体师大 >> 正文

中国教育报丨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记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百千万工程”

来源:中国教育报时间:2024-12-22

报道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12/20/content_144744_18108308.htm

“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近日在天津召开。在论坛主题发言环节,一位身着正装的中年男子向与会者讲述着故事:一位在新疆喀什的游客问路遇的男孩是什么民族,少年用标准的普通话说:“中华民族!”面对央视记者的采访,荣获“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72岁高龄的新疆塔县护边员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用流利的普通话,表达了要世世代代戍守祖国边疆的强烈愿望。数千名与会者为之动容,热烈的掌声响彻整个会场……

这位发言人就是来自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教研室的维吾尔族语文教研员艾合买提江·阿吾提。他能来到全国基础教育界最大规模的论坛上发言,还要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百千万工程”说起。

2023年初,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苏仲乐院长提出,陕师大文学院要为西部语文教师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力争10年内,面向百城、千校、万名教师建成“语文教育协同提质共同体”;通过搭建语文教育智慧平台、开办高级研修班、定向帮扶等多种方式助力西部语文教育高质量均衡化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尽绵薄之力,这项工程简称为“语文教育百千万工程”。

笔者有幸参与此项工作,并到新疆喀什、和田进行调研,结识了新疆许多语文教师,其中就包括艾合买提江·阿吾提老师。艾老师在一篇文章中讲述了自己从小学习普通话,后来成长为一名语文教师并担任语文教研员的经历。边疆地区的学生学习普通话难度大,学习文言文和写作难度就更大。艾老师认为,教师只有扎扎实实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熟练使用普通话、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才能让国家通用语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使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任务真正落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阐述课程性质时写道:“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写道:“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教师一定要领会这两段话的深刻含义,它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际上就是国家共同语。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会逐步形成民族共同语和国家共同语。民族共同语和国家共同语都是有具体音值标准的、涵盖书面语和口语两种变体的通用语。它们的区别在于,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的通用交际语,而国家共同语言是一个国家各个民族共同的通用交际语。邓实在《鸡鸣风雨楼独立书·语言文字·独立第二》中指出:“故一国有一国之语言文字,其语文亡者,则其国亡;其语文存者,则其国存。”我们经常跟学生说,爱汉字、爱汉语就是爱祖国的一种表现。统一的语言文字,历来就是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纽带。

艾老师在文章中写道:“我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受益者,也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践行者,现在又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研究者。我见证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从汉语专用教材到统编语文教材的重大转变。在这片沃土上,我甘心做一株向阳而生、吐露清芬的翠竹。”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百千万工程”的专家团队到过新疆、青海、内蒙古、甘肃、陕西等省(自治区),走进30多所中学,听课、评课100多节,做专业报告10多场,听者达数万名。我们在强调夯实语文基础的同时,重点从积累“课堂作品”、教有学理的语文、构建“预设—生成”的课堂模式三个方面进行培训。专家团队全部是义务奉献,不收取任何费用。在奔波于西部的旅途中,专家团队经常乘夜间航班,凌晨到达目的地,次日上午就要赶到学校听课、评课。专家们的年纪都比较大,旅途劳顿,比较辛苦,但是一想到“语文教育百千万工程”的深远意义,尤其是看到边疆教师期盼的眼神、满意的笑容,也就不觉得累了。

我庆幸自己退休后能有机会为西部语文教师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与艾老师一样深深热爱着祖国,希望祖国所有民族的孩子都能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无论是哪一个少数民族的孩子,无论走到神州大地的哪个地方,都能使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能与大家共同朗诵《诗经》《论语》,能与大家共同背诵《谁是最可爱的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们身上流淌着同样的中华文化血液——我们手挽手、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

(作者程翔,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