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社团之一,2021年适值创造社成立一百周年,为了纪念它为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做出的杰出贡献,继承和发扬其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文学精神,4月24日上午,“创造社与现代中国文化——纪念创造社成立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开幕。会议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郭沫若研究会、郁达夫研究会、田汉研究会主办,我校文学院、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纪念馆、《新文学史料》杂志社、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澳门大学等各地科研院所的7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创造社后人代表郭沫若先生的女儿郭平英女士、郁达夫先生的长孙郁峻峰先生、郑伯奇先生的女儿郑敏女士也出席了此次座谈会。开幕式由我校文学院副院长王晓鹃教授主持。
我校副校长党怀兴致开幕辞。他指出,创造社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社团之一。它深度参与并大力推进了五四文学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文学史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在小说、诗歌、戏剧与文学批评等诸多领域均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创造社不仅影响了一代“五四青年”,而且与我校也有深厚的历史渊源。1944年,创造社元老郑伯奇先生担任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国文科主任,由此成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首任系主任,为陕西师范大学的学科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强调,纪念创造社,就是要学习它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笔耕不辍、奋力拼搏的精神,努力推进我校中文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文学院党委书记闫文杰致辞。他介绍了文学院悠久深厚的学术传统,指出正是有郑伯奇先生等老一辈学人的成就和努力,才有了学院如今蓬勃发展的局面。举办这次研讨会,一方面是为了学术探讨和交流思想,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展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双一流”建设的成绩。
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名誉会长、创造社后人代表郭平英回顾个分享了“创造社”成立的历史。她指出,此次会议有助于让更多的青年人感受创造社的青春情怀、青春胆魄、青春文章,让后人更好地了解和喜欢创造社。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会长、郭沫若纪念馆研究员蔡震指出,在创造社成立百周年之际举办此次学术研讨会,一定会推动创造社研究深入发展。郁达夫研究会会长苏立军介绍了郁达夫研究会的概况和发展经过,以及学会为普及和推广郁达夫的文学精神而开展的活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勇指出,本次会议纪念创造社成立一百周年,把创造社放在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来考察,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刘勇还就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论争以及创造社的历史贡献发表了见解。
随后召开的学术研讨会共包括上午的主题发言及下午的分论坛与青年论坛。主题发言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陈子善教授与《新文学史料》主编郭娟主持,北京大学高远东教授与澳门大学朱寿桐教授评议,郭沫若纪念馆蔡震研究员、李斌研究员,北京大学中文系商金林教授、高远东教授,澳门大学朱寿桐教授,厦门大学王烨教授,乐山师范学院杨胜宽教授分别围绕郭沫若与创造社的关系、创造社与其周边人物的关系、创造社的文化策略、郭沫若的古代史研究、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以及郁达夫的小说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交流。分论坛及青年论坛中,来自不同科研院所的23位学者与11位硕博士研究生、2位本科生分别就创造社与现代中国文化、创造社同人的创作与翻译活动、创造社史料的考证与梳理等方面先后作了发言。
学术研讨会闭幕式由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秘书长李斌研究员主持。在闭幕式上,国际郭沫若学会执行会长、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魏建教授致辞。他指出,本次会议中提交的论文将创造社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阶,无论是传承式研究还是翻案式研究,都离不开对前人研究的掌握,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文学院副院长李跃力教授致闭幕词,他表达了对与会专家学者的诚挚谢意,介绍了承办此次会议的经过,指出此次大会将大大推动创造社的研究。
4月25日上午,文学院和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还举办了以“深入与开新:历史意识、文献整理与社团研究”为主题的圆桌论坛,来自北京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5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并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讨论。论坛由李跃力主持,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院长李继凯和我校文科资深教授赵学勇作学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