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新闻网讯 10月9日,《中国教师报》在头版头条刊发题为“陕西师范大学坚持根基在西部、亮点在边疆、影响在全国、视野在国际的工作格局 奏响西部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最强音”的深度报道,从“当好‘排头兵’,为西部教育发展‘谋篇布局’”“守好‘责任田’,培育更多未来‘大先生’”“点好‘西部红烛’,照亮边疆边境教育新天地”“做好‘文化使者’,在‘一带一路’播撒友谊之种”四个层面,展示了我校立足教师教育办学优势特色,传承弘扬学校“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为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师范教育力量,奏响了西部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的最强音。
报道链接:http://chinateacher.jyb.cn/zgjsb/html/2024-10/09/content_643401.htm?div=-1
全文如下:
陕西师范大学坚持根基在西部、亮点在边疆、影响在全国、视野在国际的工作格局
奏响西部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最强音
本报记者 韩世文 | 通讯员 贾 举
两年前,在海南师范大学做了8年学生工作的郑伟民奔赴千里之外的陕西师范大学(简称“陕西师大”),开启了“西部师资专项”教育博士的学习之旅。
作为陕西师大首届专项教育博士,郑伟民有机会参与学校第二届对接西部基础教育“百校行”调研,撰写的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从而实现了职业上的一种“突破”……同郑伟民一样,近年来更多中西部教师因与陕西师大链接而有了更大的突破,职业发展有了更多可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师大立足学校教师教育办学优势特色,传承弘扬学校“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主动携手西部师范院校和基础教育学校实现协同发展,持续开展对接西部基础教育“百校行”,全方位赋能边疆边境教育提质,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人文交流与合作,为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师范教育力量,奏响了西部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的最强音。
当好“排头兵”,为西部教育发展“谋篇布局”
“西部师范院校地缘相邻、情怀一致、使命共同,建立联盟是振兴西部教师教育的时代选择和支撑西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之需!”2020年底,由陕西师大牵头、中西部18所师范院校加盟的“西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联盟”成立,陕西师大校长游旭群在联盟成立大会上的话语掷地有声。
“再当一回学生,不仅是师生角色的互换,更是一次全新的出发。”郑伟民所在的工作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是18所联盟高校之一,作为“西部师资专项”首届博士生,他希望通过回炉深造全面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理论水平。
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陕西师大教师发展学院已定向招收“西部师资专项”教育博士179人,招收“陕西教师发展专项”教育博士110人,全面助力西部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陕西师大于2021年启动对接西部基础教育“百校行”调研活动,深入陕西、四川、云南等西部12个省份及海南省开展专题调研与教育服务,至今已开展三届。
调研期间,调研组深入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师范院校、基础教育学校,开展组团式、联合式调研。“希望陕西师大能扩大中小学音体美教师培养规模,更加重视师范生专业能力实训”“建议陕西师大进一步构建师范生职后持续发展体系,建立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制度”……三届“百校行”,调研队伍行程数万里,实地走访180个教育行政部门、449所中小学幼儿园,召开调研座谈会390场,发放调查问卷近16万份。
在调研基础上,陕西师大加大成果转化运用,持续完善师范生培养体系。学校扩大师范生招生规模和教师培养培训,2023年在调研省份本科总计招生2826名,其中师范生1879名;先后在调研省份207所学校建立实习基地,以加强师范生教育实习实践能力培养;近3年来在调研省份累计开展培训项目525个,培训优秀校长、骨干教师等各类学员近8万人次,助力当地基础教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校地之间紧密合作、同向发力,对于促进地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具有重要意义,陕西师大将全面对接西部基础教育发展需求,积极丰富合作内涵,全力做实合作举措。”游旭群表示。
共答“一张卷”,共绘“一张图”。2022年初,教育部启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陕西师大作为10所牵头高校之一再次勇挑重担,协同天津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咸阳师范学院,对口帮扶天水师范学院、琼台师范学院和渭南师范学院,着力构建“高校协作共同体”工作模式,实现全链条拉动提升。
“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实施两年多来,组团院校的21名本科师范生赴陕西师大交流学习;12名青年骨干教师到陕西师大攻读博士学位;各校选派300余人赴陕西师大参加专题培训;陕西师大与海南师大、琼台师院共享10余门课程资源并共建基础教育协同研究中心,与渭南师院推进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站……越来越多的合作项目正在由“愿景”变成“实景”,陕西师大也在联盟与协同中不断为西部教师教育发展“谋篇布局”。
守好“责任田”,培育更多未来“大先生”
泛黄的方格稿纸,清秀的繁体字,标注的重难点……今年教师节之际,陕西师大教育博物馆举办的“以德润心 成风化人——弘扬教育家精神主题展”现场,史念海、马家骏、陈俊民、何清谷等一批陕西师大老教授的讲义教案手稿格外“吸睛”。
“‘大先生’们严谨笃实的治学风范和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令人感佩,他们是教育家精神的身体力行者,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陕西师大2024级公费师范生姚奕卓激动地说。
近年来,陕西师大精心实施“师范生铸魂工程”,厚植师范生教育情怀,开设《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史》等特色思政课程群,创建国内首家教育博物馆、“红烛”校史馆等师德涵养基地,设立年度“师德涵养月”,发挥名师团队领航作用,激励更多师范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影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西部地区基础教育领域尤为明显。”陕西师大党委书记李晓兵介绍说,近年来陕西师大针对西部教师教育难点问题,探索构建“精神铸魂、专业筑基、素养培根、平台支撑”的“四位一体”卓越教师培养体系。
“学识扎实是好老师的立身之本,大学期间系统专业的师范教育让我受益匪浅。”近日,正在贵州遵义实习的2021级公费师范生刘雅秋信心满满地走上了三尺讲台。长期以来,陕西师大通过持续优化“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教育、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五模块相融合的师范课程体系,打造“卓越教师实验班”、优师计划“优师班”等卓越师范教育“样板间”,不断提升师范生专业成长能力。
当AI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场景,陕西师大积极实施“卓越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工程”,推进智能“新师范”,创设“工作坊课程+研习实践+成果展示”的人文教育新模式,构建以提升师范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多学科融合课程体系。此外,5大教师专业能力实训平台、12个专题实训资源及案例库、4个教师教学与研究中心以及“西部课堂创新研究院”等师范生教学与研究平台一应俱全,不断提升师范生胜任西部基础教育的综合素养,为师范生完全“适用西部”、主动“服务西部”、未来“引领西部”奠定基础。
“学校在师范类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成果、理论著述产出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学校的公费师范生培养,涌现出一大批扎根西部、扎根基层的优秀群体,为缓解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师资结构性短缺作出了突出贡献。”陕西师大副校长陈新兵说。
点好“西部红烛”,照亮边疆边境教育新天地
今年三月,陕西师大的校园里迎来了百余名身着鲜艳民族服饰的青少年。他们分别来自内蒙古、广西、云南、西藏等地的边境国门学校。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育人之旅。2023年暑假,在开展第二届对接西部基础教育“百校行”基础上,为助力边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陕西师大组织师生分赴云南、新疆、西藏、广西、内蒙古等5省份10县(旗)的10所边境国门小学开展共建“边境国门学校红烛苗圃”交流实践活动,在当地学生心田里播下了维护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的种子。
半年后的2024年4月,边疆学生也如约被“请”到陕西师大的校园,参加学校举办的“红烛苗圃”各族青少年交流成长营。“我们去了西安碑林博物馆、看了兵马俑……”参营期间,广西凭祥市第五小学学生王大泽每天都要和爸爸妈妈分享见闻。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第一小学学生斯琴乌玉则表示,“我希望未来能够成为一名教师。”
“去年暑假,陕西师大首个‘边境国门学校红烛苗圃’在我们学校挂牌,这次我也和学生来到陕西师大参加边境县国门学校的校长能力素养培训。”云南省金平县金水河国门小学校长熊道禄激动地说。
今年,陕西师大自筹经费面向边境国门学校校长开展了4期公益培训,来自广西、云南等省份的136个边境县、270余所国门学校的300多名校长参加了培训,实现了边境县全覆盖。
“通过培训,我更加坚定了做边境教育守望者的决心。”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日松乡小学校长扎西顿珠是陕西师大首届公费师范毕业生,时隔13年他回到母校继续“深造”。
要做好边疆的教育,就要先站稳边疆的讲台。陈新兵说,2023年下半年,陕西师大在8个边境省份116所学校建立了实习基地,派遣实习生589人,惠及学生22000余人。“学校还将通过边‘输血’边‘造血’,为当地培养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骨干教师队伍,为推动边疆边境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做好“文化使者”,在“一带一路”播撒友谊之种
2019年10月,一场特别的开学仪式在陕西师大雁塔校区举行,仪式的主角是来自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大学的7名留学生。2017年,由陕西师大首倡,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数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发起的丝绸之路“教师教育联盟”“人文社会科学联盟”“图书档案出版联盟”在西安落地生根。“三个联盟”旨在通过加盟单位之间的合作办学、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搭建丝绸之路教育人文交流合作平台。
2023年11月,陕西师大牵头举办了“一带一路”研究成果展,来自陕西师大、莫斯科国立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上百种共计300余册书籍资料参展,这是联盟院校推进“一带一路”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阶段性集中展示。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余年来,陕西师大吸引了近百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3030名国际学生,占留学生培养总数的59%以上。其中,许多毕业校友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使者。
“为期9个月的访学,我在乌兹别克斯坦当地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专家学者对话交流,在咸海地区考察对比城市规划……”今年暑假,刚从撒马尔罕国立大学访学归来,陕西师大中亚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余香立即投入到整理资料的工作中。
现在,越来越多的陕西师大学子在学校的支持和帮助下走出国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10余年来,陕西师大有近700名学生通过各类长短期项目,前往俄罗斯、意大利、泰国、马来西亚等29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行学习交流,100余名学生通过线上方式参与新加坡、韩国、俄罗斯等国高校的寒暑假交流项目。
“作为党和国家布局在西部地区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陕西师大将继续承担起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使命,为促进西部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不断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李晓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