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历史文化学院举行“文化建设中文化遗产的角色”主题调研
发布时间:2019-10-30     浏览量:   分享到:

  为提高广大师生对文化遗产的自觉保护意识,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发展,20191015日下午,历史文化学院在文汇楼C段207会议室召开“文化建设中文化遗产的角色”主题调研,调研活动由郭艳利老师主持,2016级本科生及2019级考古文博班同学参与此次调研。

  郭艳利老师首先就近年来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向同学们做简要介绍,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中华民族素有记录历史、学习历史、传承历史、借鉴历史的优良传统,传承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断、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源泉。郭艳利老师从时事热点“重庆大学博物馆事件”谈起,向大家提出“文化遗产保护如何关乎舆情”的问题,一座博物馆就是一座大学校,从事文博行业,就应担当起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责任。

  随后同学们畅所欲言,分享自己对于文化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想法和建议。2016级历史学创新实验班吴尚同学以“石刻手艺人”为例,提出保护文化遗产需要通过市场导向和政府调控,为这些非遗“买单”,保护传统的手工技艺;2016级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王忆东同学指出,文化遗产的内涵十分丰富,保护传承文化遗产,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文化遗产可以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追忆,并且可以成为与未来相接的媒介,保护它们就是“坚守人类内在世界的外在投射”;2019级考古文博班研究生陈思佩认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是唤醒公众意识,呼吁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公众去关注和了解,这样才能增强全社会的文保意识。其他同学也就这个问题做了深入探讨,均表示文化建设需要多方参与、政府引导、理论与实践结合,这样才能让文化遗产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科学合理的作用。

  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精神文化遗产和制度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核心。通过本次专题调研,同学们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的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明确了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中,不同的保护力量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要使政府、专家学者、传承人等力量共同构成理想状态的保护格局,创新联动机制,立足实践,实现对文化遗产的最佳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