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西北大学赵丛苍教授做客念海讲座第十期
发布时间:2019-06-11     浏览量:   分享到:


6月6日晚7时,念海讲座第10期在长安校区博物馆附楼S101室举行。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赵丛苍教授应邀做了题为“早期巴文化的考古学解读”的精彩报告。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郭艳利副教授主持,我院朱君孝等相关专业老师及本科生和研究生参与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主题为“早期巴文化的考古学解读”,赵老师先就“巴的历史”和巴文化的发展做了梳理。他指出有关巴,是个非常神秘而复杂的话题。有“巴为蛇称说”“巴为草名”“巴因水为名”“鱼、虎、白色”等不同的说法,赵老师指出巴一定是中国古史中实际存在的族群与国家,巴文化也是由古代巴人所创造和拥有的考古学意义的巴文化。又对巴文化的地域范围和巴蜀文化做了介绍。

随后,赵老师从汉中城固和阳县一代发现的数量众多、特色显著的青铜器说起,认为与祭祀等礼仪活动有关,有一些也可能与突发原因的财富储藏有关,且兵器占据大宗。随后对宝山遗址的发掘状况做了介绍,指出宝山遗址的主体遗存为商时期的遗迹和遗物,并做了详细的讲解。对宝山遗址进行文化定位之后,指出城洋铜器群则属宝山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赵老师又对考古学文化中“巴蜀文化”的文献做了梳理。一些学者提出了“早期巴蜀文化”或“早期巴文化”、“早期蜀文化”的概念,用于指代该类文化西周以前的阶段,而东周及其稍后的该类文化则称为“晚期巴蜀文化”、“晚期巴文化”或“晚期蜀文化”。赵老师认为,于时间概念的意义上,这种称呼是可取的,它有利于目前此方面问题的探讨。

接下来,又对一些相关的考古发现做了分析和探讨,指出三星堆文化与宝山文化在文化内涵方面有明显差别,非蜀文化。路家河文化后段遗存于宝山文化分别为巴人的一支文化。成都十二桥文化与宝山文化有诸多相似点,存在巴文化的因素。宝鸡地区“弓鱼国”文化源自宝山文化,在凤县一带发现的陶器还提供了该支文化由秦岭之南向北迁的线索。

最后,赵老师表示早期巴文化主要存在于鄂西三峡地区,而蜀文化的中心一直未脱离川西一带,他们都在当地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衍生,分别沿着自己的文化模式传承和发展。但学术界对蜀文化的研究较为深入,巴文化研究较为薄弱,值得考古学界的重视和加强。同时也指出土家族或许是认识古代巴文化的“活教材、活化石”。

郭艳利副教授对此次讲座做了精彩点评,在场的师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同赵教授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和交流。本次讲座学术信息丰富,视角新颖,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以及学术界的发展方向都有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