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至7日,我院讲师、师资博士后陈玮应邀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边疆中国论坛暨“社会转型、知识话语与新边疆学”学术研讨会。
本次会议由《学术月刊》杂志社、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和上海大学丝绸之路与边疆战略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是《学术月刊》创刊六十周年庆典的重要活动。《学术月刊》自2012年起开始关注边疆及边疆族群问题,并开辟“边疆中国”专栏。2013年以降,《学术月刊》先后在上海、昆明、成都举办了《边疆的中国:从地域族群到文化政治学术研讨会》(2013年)《构建中国自身的“边疆”话语体系学术研讨会》(2014年)《多维视野下的中国边疆与族群学术研讨会》(2015年,与云南大学历史系合办)《中国边疆研究与历史书写学术研讨会》(2016年,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合办),为推进新时期的新边疆学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次会议是以跨学科、多视角、多维度对中国边疆历史、社会、族群、知识话语等进行探讨,以期开拓中国边疆学的新取径、新方法。本次会议与会学者97名,分别来自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中山大学历史系、暨南大学历史系、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新疆大学中亚研究院、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所、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大学社会学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学术月刊》杂志社、上海博物馆等49所高校及科研机构。
本次会议分为大会主题报告和小组讨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马戎教授、汉语大词典编纂处徐文堪研究员、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姚大力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定宜庄研究员、南京大学社会学院范可教授、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纳日碧力戈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侯甬坚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关凯教授分别在大会主题报告中,进行了题为《汉语的功能转型与双语教育》《一代大师史禄国》《月氏与贵霜:一个新的猜想》《有关满族史书写的几个问题》《巴特“族群边界”理论对理解“边疆”的启迪》《万象生态的边界观》《中国陆疆海疆下伏地质体的初步识别及其说明》《历史是否可能被简化为一种民族叙事?》的发言。
小组讨论分为三组,陈玮在第二小组中提交论文《隐藏在魏胄、唐裔身份下的党项人:唐末五代宋初定难军李氏身份认同研究》并进行发言。论文利用唐五代宋代正史、别史、唐人文集、笔记、唐人碑刻、宋代类书、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内蒙乌审旗定难军李氏家族墓地出土墓志,运用历史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历史记忆相关理论对唐末五代宋初定难军节度使李氏家族成员的身份认同进行了详细研究。论文获得大会主题报告发言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马戎教授、我校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侯甬坚教授,以及大会开幕式发言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鸿宾教授的肯定和鼓励。李鸿宾教授还指出论文进一步改进之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系张亚辉教授、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沈一民副教授与陈玮围绕论文展开了热烈讨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生针对论文也进行了提问。在会议间歇,陈玮和与会的青年学者也进行了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