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所成立4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第十一讲开讲
发布时间:2024-05-16     浏览量:   分享到:

5月14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典文献专业考察团一行29人抵达南京。当天傍晚19时整,“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所成立4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第十一讲在风景如画的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隆重举行。此次讲座特邀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专业主任王锷教授主讲,主题为《周代礼制与古文献研究》。我院张宗品副教授主持讲座,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苏芃教授、瞿林江副教授和我院翁彪老师列席,与两校古典文献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一起聆听了这次讲座。

王锷教授在三礼研究领域卓有成就,享有盛誉,出版《〈礼记〉成书考》《〈礼记〉版本研究》等专著,整理出版《礼记郑注汇校》《礼记注》《五礼通考》等礼学典籍,并正在推出系列研究成果《礼记注疏长编》(已出《曲礼》《檀弓》《王制》三种)。在本次讲座中,王锷教授以“坐”与“行”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周代礼制的诸多细节,并探讨了仪节背后蕴含的深厚礼义。

讲座内容分为“坐席与几”、“行走趋翔”两部分。在前半部分,王锷教授介绍了“席”与“几”这两类器具的形制、品类与功能,进而对与“坐”相关的礼仪规范与礼义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进入讲座的后半部分,王锷教授对先秦文献中提及的“行”“步”“趋”“走”“奔”等相关概念进行了逐一考察,并从空间、场合、仪容等角度予以区分。进一步揭示了“翔”的内涵,即表现为一种从容不迫、不慌不忙的走路仪态,并对这种仪态进行了具体生动的复原。

王锷教授的这次讲座,将文献释读、名物考证与礼制研究融会贯通,对先秦两汉的古典文献旁征博引,充分利用考古与图像资料,具有方法论的示范意义。在讨论周代礼制问题的过程中,王锷教授还巧妙关联起当下的礼仪问题,举重若轻地揭示了传统礼学文化古今不变的朴素内涵。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我院22级本科生林儒煦同学提出关于三礼后世注解纷繁复杂以及明代以后禁毁“淫祠”是否体现出中国礼制文化存在深刻变化的问题。王锷教授从礼学的基本内涵与礼制史演变的基本规律出发,再次强调了礼学的延续性。本科生赵尧同学则就周公吐哺的典故与《玉藻》篇相关记载在礼学上的关联性请教王锷教授。王锷教授从饮食史的角度进行了详尽解答。这些解答不仅耐心、细致,而且充分展现了王锷教授深厚的学术造诣。

讲座结束,我校徐梦圆同学代表考察团向王锷教授赠送了礼物。接着,两校学生还进行了友好而热烈的交流。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学术的盛宴,为本学期“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所成立4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更是一次心灵的交会,为两校师生之间的深厚友谊搭建了稳固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