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进一步加强资助育人工作,促进受助学生全面发展

发布日期:2019-06-28     作者:     浏览数:    分享到: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推进资助育人工作,落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构建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资助育人工作,促进受助学生全面发展。

精准资助,打好育人基础

学校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体系,充分利用学生工作信息系统,加强对学生基础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综合研判,从学生个人申请、日常消费情况、班级民主评议、平时表现观察、家庭实地走访等多个维度,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精准度。从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型,从单一地解决生活困难向多元化助困治贫转型,从受助学生他助为主转向自助为本,针对不同困难学生群体的需求,精准施策。

精神激励,强化思想认同

学校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资助育人工作始终,强化受助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引导受助学生立志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组织受助学生赴北京、广州、深圳、延安开展爱国励志系列游学活动,引导受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浸润熏陶中,树立文化自信,强化使命担当,懂得知恩感恩;连续开展17届诚信活动月,引导青年大学生将“诚信”作为立德、立学、立言、立行的重要依据,培养诚信意识,营造校园诚信氛围;加强对资助育人先进做法和优秀典型的宣传和推广,成立“国家资助助成长 ,理想信念铸成才”青春励志宣讲团,编印《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录》,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微信公众号连续推出20期《师大优秀学子风采展示》,传播资助育人好声音,用正能量激励受助学生励志成才。

学业帮扶,树立人生自信

学校注重帮扶受助学生打好学习基础,培养学习兴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受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自信,坚定人生奋斗目标。学校通过为受助学生配备学业帮扶导师、建立家校互动帮扶机制、定期开展朋辈交流等形式,引导受助学生在大学的不同阶段都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组建学习兴趣小组、建立学业困难“1对1”帮扶机制,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化学化工学院组建周末“小老师”课堂,通过朋辈交流互助方式实现共同进步。学校每年划拨30万元专项经费,设立勤助科研创新基金项目,支持受助学生参与科研创新。2018年,文学院陶路江团队《诗词吟咏传承的现状调研》等93个项目立项;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赫剑真团队成果论文《氟西汀与脂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被SCI期刊录稿,生命科学学院周荧荧团队发明创造的“蟋蟀养殖管”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

拓展能力,丰富实践阅历

学校针对各年级受助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搭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能力拓展平台。学校每年划拨60万元专项经费,设立勤助实践创新项目,提升受助学生实践能力。2018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亲和力”培育计划——以“青马工作室”为载体》等81个项目立项,参与学生400余人;教育学院实践创新项目团队在2018-2019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中获佳绩。在学校举办的4届精锐成长训练营里,有800余名受助学生参加了英语技能、演讲与口才、舞蹈与形体训练、书法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学习,丰富了知识储备,提升了综合素质。学校每年开拓校内勤工助学岗位2000余个,通过家教服务中心提供校外实践岗位近3000个,特别是要求受助学生每学期开展不少于15个小时的志愿服务经历,加强了对受助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拓展。

暖心资助,浸润学生心灵

连续3年,学校主管学生工作校领导、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处级干部在寒假期间带队走访受助学生家庭,分赴陕西、新疆、甘肃、四川、宁夏、青海、河南等生源所在地,送去学校关怀和新春祝福,并与当地县级资助中心交流资助工作,丰富我校资助工作内涵。新生入校前,学校及学院提前依托大数据信息了解新生家庭经济情况,将人文关怀前置,为后续资助工作奠定基础。新生入学时,学校设置迎新“绿色通道”,包括爱心礼包、灾区应急救助金、缓交学费等多项帮扶措施,让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安心入校学习。2018年,发放临时困难补助24.95万元,包括学生家庭受灾补助0.5万元,在学生需要帮助的第一时间送去温暖;发放残疾学生补助3.8万元、建档立卡新生专项补助2.27万元、学生临时救助金20.65万元。这一系列家庭、学校、社会多方联动的暖心资助,浸润了受助学生的心灵,有效塑造了受助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

目前,我校资助工作已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一些典型做法被推广,一批受助典型被表彰。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陕西省教育厅,人民日报、央视新闻、陕西新闻等多家媒体分别对我校资助育人工作进行推广报道。2018年,学校资助工作绩效考核在中央部属高校排名第30,学校被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授予“全国资助育人推荐学习单位”,“资助育人文化工程”荣获“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二等奖”。

我校2018届受助毕业生保送或考取硕士研究生总人数为336人,占全校2018届非师范受助学生总数的41%;2019届受助毕业生保送或考取硕士研究生总人数为356人,占全校2019届非师范受助学生总数的49.04%。身残志坚的体育学院学生杨倩、“凭借一己之力,建起两座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宋飞朝,被评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基层就业典型我校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徐文凭事迹被人民日报宣传报道;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王嘉珍事迹被人民日报报道;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李静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多次参加国际维和部队飞行保障、中外军事领导互访保障工作任务,被授予“优秀士兵”称号。

我校将继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引导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闭
上一篇:党委学工部(学生处)召开本科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大讨论中期座谈会 下一篇:陕西省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 2019年学术年会在我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