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守正创新、启智润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发布时间:2024-07-19 11:44|栏目: 学院巡礼 |浏览次数:

马克思主义学院迄今已有70余年的办学历史,2024年2月底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83人,队伍教风优良、能力突出、结构合理,承担着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等建设任务,为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劲有力的支撑。学院具有本-硕-博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体系,本科设有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本科专业,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于1984年,是全国首批设立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也是学校具有传统优势的本科专业,现为国家级一流专业、特色专业,陕西省一流专业、名牌专业;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专业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专业学位授权点及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沿革

构筑“党建引领、平台赋能”育人育才工作体系

党建引领,着力建设高质量思政课教师队伍学院党委坚持将党支部建在教研室,促进教师深耕教学科研、潜心教书育人。学院加快信息化条件下专业课程建设的速度,目前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陕西省一流本科课程4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项。学院独立设置以来,新增国家社科重大项目7项、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41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6项,其他省部级项目近90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共党史研究》《教学与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等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1000篇,出版系列丛书2套、专著67部,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4项、国家民委社会科学成果奖4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近20项。

平台赋能,实现思政课建设与思政课教师培养同向发力学院不断推动思政课建设平台优势转化,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师培养新路径。一方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线上教学平台和新媒体运用拓展教学时空、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师生互动,实现课堂主渠道与网络云课堂交叠互促。另一方面,充分运用“大思政课”建设的“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进一步打造“初心诵、红烛思政”等特色鲜明、层次丰富的实践平台。近年来,学院到西部就业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60%,成为西部教育领域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重要来源。

“红烛苗圃”交流实践活动合影

构建“政理一体,四维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承担了国家公费师范生培养任务,在长期教育培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政理一体,四维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政理一体”即强化政治性与学理性一体化人才培养导向,“四维联动”即实施“政治引领、理论夯实、教学赋能、实践支撑”四维协同育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政理一体,四维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以系统化“特色课程”建设厚植教育情怀。学院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为引领,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优势分类建设特色课程,形成“一引领、三聚焦”的特色课程矩阵。其中,聚焦理想信念教育,开设《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必修课;聚焦党史教育,开设“‘四史’学习教育系列讲座”“中国共产党百年史”“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史”选择性必修课程;聚焦家国情怀教育,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等选修课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先锋 榜样领航”标杆人物

以协同化“教研互促”建设增进教学适切。一是加大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增设“班主任工作”“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等课程。二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设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与建设中心,打造陕西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研、创、训”一体化协作建设平台,设立“红烛名师论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标兵演示讲堂”品牌活动,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手拉手”集体备课制度,形成“专家从高校走出去、名师从中小学一线请进来”的“高校+名师”协同机制。

以信息化“数字赋能”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一是加强信息化教学项目研究。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虚拟仿真实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文科建设视域中虚拟仿真技术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研究”等多项省部级信息化教学项目的深度研究。二是强化数字“金课”建设。“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史”课程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课程登录学习强国一级平台,累计播放量超2000万次。三是创新“第二课堂”信息化建设。献礼建党百年《延安·青年》网络微宣讲视频上线“学习强国”平台并入选“2021年陕西好网民工程重点项目”,面向校内外师生接力开展特色育人品牌活动“初心诵·马列经典诵读”164期和“红烛思政”74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经典诵读”系列活动

以常态化“实践教学”建设强化教学技能。一是构建教育见习、研习、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并通过开展国际教育教学技能交流,开阔学生国际视野。二是实施“红烛思政”优秀教师成长计划,形成了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的全员师范生技能训练常态化机制。三是组建新时代大学生理论宣讲团,推出《百年·荣光》《历久·铭心》《西部·红烛》等系列宣讲项目,全过程、全方位提升师范生的教学技能。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长舞台”系列活动

该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来,学生在全国师范生技能大赛、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等比赛中屡获佳绩,获奖数量位居中西部地区前列;学生就业能力与签约层次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居学校前列,人才培养质量获得西部基础教育用人单位一致好评。2019年以来,学院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中荣获国家级荣誉6项、省级荣誉20项,培育出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员、“陕西好青年”等一批学生典型,先进事迹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

2019年以来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竞赛中获奖情况

未来,学院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规律、学科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切实发挥全国重点马院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Copyright © 2023-2024 陕西师范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评建办公室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050016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