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我校全国优博论文推选工作再创佳绩

发布时间 :2013-03-22点击量:

   日前,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关于批准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决定》(教研[2012]1号),批准90篇学位论文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78篇学位论文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我校文学院李继凯教授指导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周惠博士的学位论文《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灾害书写》获准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西北研究院萧正洪教授指导的历史地理学专业李大海博士的学位论文《政区变动与地方社会构建关系研究--以明清民国时期陕西地区为中心》获准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评选,旨在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鼓励创新精神,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质量。自1999年开展以来,每年评审不超过100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我校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做为根本目标,十分重视优秀博士论文的培育和推选工作,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研究生教育创新工作的探索和实践,充分调动博士研究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产出了不少高水平的博士学位论文。截至目前,我校共入选全国优博论文4篇,全国优博提名论文5篇。

希望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以推选全国优博论文为契机,在研究生中大力倡导科学严谨的学风和勇攀高峰的精神,鼓励研究生刻苦学习,勇于创新,高度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提高我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1:《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灾害书写》简介

论文作为首次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与自然灾害关系的整体性观照,在选题的时代性和研究方法的交叉性方面具有示范意义。在百年中国社会的发展及文学自身的演变中,概括出灾害描述在发展阶段、文体类型、艺术手法等方面存在的不平衡现象,于文学的现代转型中探求现代作家的“人学化”灾害观。论文细致分析了水灾、旱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在文学表述中的具体样态,全面总结百年中国文学在灾害主题表达中的共同关切,通过生存苦难、阶级对抗、文化反思及生态环境等主题,指向其背后隐藏的文化、人性、权力及意识形态因素。论文注目于灾害描述中的艺术图景展示,在解析灾害书写艺术表现的同时,揭举文学创作中客观存在的纪实与虚构、美学与现实、叙事和抒情等艺术困境,在中西比较和文化辨析中给予解答。

2:《政区变动与地方社会构建关系研究--以明清民国时期陕西地区为中心》简介

1.选题突破以往将社会因素作为地方政区调整沿革的背景因素加以研究的单一思路,从更为系统的角度,多层面、多视角地考察政区变动与地方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充分延展了历史政治地理学中“政治过程对地理区域变迁影响”这一学科发展方向的区域实践研究价值,体现了作者对这一领域未来取向的积极思考,具有一定理论启发意义。

2.研究思路开阔,不拘泥于单一学科和研究方向既有理论和思维模式的束缚,努力架构一种全新的研究取向。例如在考察传统政区调整的背景因素和具体过程时,广泛运用社会经济史、历史人类学的研究理念和实践方法,既丰富了历史政治地理研究的视野,也摸索出一套作者对区域社会史研究的独立思索。因而从具体地研究过程和结论来看,论文具有一定的跨学科、跨方向的方法论意义。

3.在具体结论方面得出了不少新的认识。例如,对明代属州领县调整对近代区域地方政区地理格局的影响、学界对明代卫所在清代转型过程地认识、农牧交错带农业化的历史进程以及地方开发与人地关系研究方法的反思等等方面,都有颇为扎实和严谨的论证,有利于相关领域研究得深入开展。

4.在史料运用范围上具有一定开创性。首次将陕西省档案馆藏的大量民国政区类档案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丰富了学界对于此类文献学术价值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论文论述的整体可信度,具有积极的史料发掘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