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我校两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2013年度全国优博提名论文

发布时间 :2014-04-23点击量:

日前,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关于批准201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决定》(教研[2014]1号),批准100篇学位论文为201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73篇学位论文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我校文学院张新科教授指导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何悦玲博士的学位论文《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史传”传统及其历史变迁》和生命科学学院任维、张遐教授指导的生物物理学专业韩静博士的学位论文《大麻素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的优化及其成瘾机制的初步探讨》获准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是国务院学位办组织开展的工作,旨在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鼓励创新精神,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质量。截止目前,我校共入选全国优博论文4篇,全国优博提名论文7篇。

 

1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史传"传统及其历史变迁》简介

1.对古代小说源之于“史”的论证,目前学界主要从神话历史化、杂史、杂传小说化、小说与“史”精神气质及行文笔法相似等几方面进行论述。本文则另辟他径,以小说与“史”关系认知的历史变迁作为考察点。这一考察既可为理解古代小说与“史”的渊源联系提供另一重观照的视角,又可生动形象地看出古代小说脱离“史传”而致成熟的历史过程。

    2.“史补”作为中国古代小说重要面向之一,学界对其阐释主要以平面静态视角为主,本文则以“史补”内涵的动态变迁作为考察点。这一考察既可看出古代小说各体式与“史”关系亲疏远近的不同,又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小说传奇、尚情、通变的文化特征,同时还可看出古代小说与史密切的渊源联系。

3.小说传“奇”与“史”存在着紧密联系,对此,学界明显关注不足。本文第三章对此的专门论述,具有填补空白的作用。通过对二者之间传“奇”的比较阐释,既可看出史传与小说“不尽同而可相通”的文体特征,复可看出中国正典文化具有的强大统摄能力,同时还有助于了解古代小说与史不同的本质特征。

4.作为经典“史学”作品,《春秋》对中国古代小说发生了重要影响。学界对此的考察,主要以“春秋笔法”为切入点,以平面静态视角为主。本文则以《春秋》的“叙事”为切入点,重在展现出小说于不同时期、不同体式对《春秋》的不同借鉴。这一阐释既有助于理解《春秋》对中国古代小说“元叙事”的指导作用,又可看出古代小说各体对《春秋》借鉴的维度彼此又有不同。

5.在思维方式及阐释原则上,本文一方面将论题置于文、史、哲相交融的学术大背景中进行跨学科观照,一方面又力求从前人和今人研究的“空白”和“不足”处发现问题。研究中,本文始终保持研究的开放性,以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留有余地。同时,概念的建立与使用,也是本文一直试图努力追求的境界。

2大麻素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的优化及其成瘾机制的初步探讨》简介

1.通过操作流程优化后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成功建立与奖赏相关的大麻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

2. 外源性大麻素在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谷氨酸传入突触诱导的LTD介导了其对空间工作记忆(SWM)的损伤。

3.大麻素对SWM的损伤是通过作用于海马CA1区的星形胶质细胞CB1受体,促进谷氨酸的释放,激活突触后膜NMDA受体NR2B亚基,增加AMPA受体的内吞而实现的。

4. 大麻素的奖赏效应与其在VTA区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LTD相关。

5. 大麻素和Nicotine诱导的CPP效应可以相互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