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我校获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

发布时间 :2023-11-17点击量:

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批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教师〔20234号),我校获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这是教育部单独设立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后学校的首次获奖。

一、成果基本信息

(一)成果名称

“素养为要 能力为本”物理化学类研究生五维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二)成果完成人

房喻,丁立平,刘静,杨鹏,彭军霞,边红涛,刘凯强,刘太宏,彭浩南,苗荣,刘忠山

二、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论述对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基础学科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化学研究型人才的高水平自主培养意义重大。

本成果由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房喻教授团队积二十年研究生培养经验总结而成。主要针对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存在的论文选题“顶不及天、立不触地”,西部地区、师范大学、学科难度三重因素导致的学生发展信心不足、志向不高、努力不够,及新形势下单一导师负责制面临的培养资源不足、培养能力不够等关键问题,建立了以“制度建设规范、文化建设提升、开放培养增强、平台建设支撑、团队协作保障”为特征的五维一体物理化学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为西部地区乃至国家物理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了陕西师大方案。

三、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针对物理化学研究生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五个维度采取措施切实保障了研究生培养质量。

第一、以国家任务支撑选题,以流程再造规范培养,为提高研究站位,实现研究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围绕课题安排、实验研究、学术交流、管理与服务等研究生培养关键环节,建立了国家任务支撑选题、周例会、团队交流、自主管理、学术档案等制度,形成了规范完整、独具特色的培养流程,强化了研究生责任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提高了综合素养和能力。

第二、以独具特色的文化建设涵养研究生培养,为立德树人、厚植家国情怀,激发研究生发展内在动力,促进研究生主动发展提供文化保障。通过文化墙、楼道博物馆、团队月报、开放日、成长分享会、组会思政等举措,努力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凝练了“解决真问题,满足真需要”“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爱我学 我学我爱”等为代表的团队文化,强化了研究生家国情怀、担当意识,激发了发展内在动力。

第三、以高质量培养资源拓展、多情景学术活动参与,为解决部分研究生视野不宽、学术自信不够等问题创造条件。通过邀请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大师级学者来访、承接学术会议、举办双边/多边论坛、跨境联合培养、设立奖励基金、修读国际MOOCs课程等举措,扩大了研究生学术视野,增强了学术自信,提高了学术竞争力。

第四、以特色平台搭建,以专职科研队伍建设,对接产业发展需要,为培养研究生解决跨学科问题能力、创新能力提供支撑。以“绿色、跨界、融合、对接”为理念,搭建了跨学科薄膜荧光传感器与分子材料研发平台,组建了企业化管理的专职科研助理队伍,为研究生开展跨学科研究、培养创新能力、感受学科价值创造了条件。

第五、以培养方式创新,以团队优势互补,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困难学生帮扶,实现全体研究生的最好发展奠定基础。发挥团队成员国际化程度高、学缘结构多样、年龄结构合理等优势,通过集体开题、联合组会、协作指导、平台共享等举措,较好地解决了培养方式单一条件下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难、融入社会能力弱学生不易帮扶等问题,实现了全体研究生的最好发展。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20年的努力,团队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大大增强。

一是研究型人才培养成绩突出。20年来,培养硕士生168名,78人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其中32人赴境外名校攻读博士学位,攻读博士比例46.3%;近十年,团队研究生发表SCI论文244篇,参与包括863重点、国防973、重大科研仪器专项、基金委重点和重点国际合作等项目在内科研项目51项,获陕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国家专利局优秀专利奖1项。二是技术转移转化取得重大突破。以研究生为主体力量,先后研制了爆炸物、毒品薄膜荧光传感器和探测装备,首创了轻质高强交联聚苯乙烯泡沫材料及凝胶乳液模板制备技术,孵化了两家高技术企业。其中深圳砺剑防卫技术有限公司创建8年来实现销售超过3亿元,纳税4000万元,公司估值4.88亿元。三是为国防能力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样以研究生为关键力量,发展了凝胶推进剂和高能量密度材料公斤级制备技术,解决了高分子凝胶推进剂雾化困难和高能固-液悬浮体系长期稳定化问题,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四是为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提供了师大方案。“五维一体”模式主导下产出的成果得到了学界、产业界和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团队获评学校首届优秀导学团队,房喻院士被评为学校首届最受欢迎研究生导师;相关成果被《新华每日电讯》《中国科学报》《陕西日报》等多次报道,团队受邀为省内外高校或全国性教育教学会议作专题报告50余次,收到广泛好评和推广。